元宇宙是数字时代的理想国吗?(一)

转载
1146 天前
6455
肖飒lawyer

文章来源:肖飒lawyer

生活在别处。

1968年5月,法国的年轻人把这句话涂在巴黎大学的墙上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反叛、对既定生活不满的呐喊。

人永远在寻找自己的下一段旅程,当生活在别处时,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变为此处,生活随即的展现出自己的另一面:残酷。也许,不安于“此处”并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及其他所有的上层建筑都以此为动力,不断地进步发展。

什么是别处?活在每个时代的人类都在宏大的共同意志下寻找别处,它既可以是流淌着牛奶与蜜的应许之地,也可以是游艇入户的靠海别墅,还可以是平凡生活的一荤一素。归根结底,作为个体的我们有着不同的“别处”,既矛盾又迷人。那么,是否有一个理想国,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期许?承载起梦与远方?

元宇宙有这样的潜力。

如何理解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么?目前没有一个足够精准和权威的定义,只言片语也难以说清,笔者试图从其概念起源和技术架构两个维度来帮助读者们更好的去理解。

(一)概念溯源

元宇宙原名Metaverse。这是一个复合词,由前缀meta和宇宙(universe)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词语本身最早见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创作的科幻小说《雪崩》。尼尔在小说中描述了一个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可以说,《雪崩》是元宇宙概念最主要的渊源之一。而作为一本影响深远的科幻小说,它不仅影响了元宇宙,甚至我们耳熟能详的《阿凡达》(Avatar)也来自这本小说描写的现实之人投射在虚拟世界中的“网络分身”。还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例如《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都受其影响颇大。

而至于元宇宙概念本身的起源,一般通说认为源于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西方世界对元宇宙的理解源于此,发展也源于此。所以,元宇宙目前虽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这也许与元宇宙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有关),但一般而言,社会大众普遍将元宇宙看作是“一个由计算机构建的,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数字空间”。

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有万物之始的意思。最早可见于汉朝政治家、哲学家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汉书·董仲舒传》也有记载:“《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而对于“宇宙”这一概念的理解参照战国时代哲学家尸佼所著《尸子》一书:“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意思是: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空间。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时间。因此,“宇宙”一词在中华文化的传统表达中有无穷时空间之意。

由此来看,我们仿佛可以将元宇宙视为:“一个新生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二)搭建元宇宙大厦的基石

想要搭建元宇宙的大厦,那就必须要有基石。此“基石”指的是各项基础技术的有效串联。借用乔布斯著名的“项链”比喻:iPhone串联了多点触控屏、iOS系统、高像素摄像头、大容量电池等基础技术,重新定义了手机。而正是由于iPhone的出现才开创了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元宇宙也一样,它是算力提升、高速无线通信网络、云计算、区块链、NFT、虚拟货币、虚拟现实引擎、VR/AR可穿戴设备、数字孪生等一系列基础技术逐渐聚合的结果,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应用。

元宇宙的大厦作为整合上述技术而生的数字新世界,目前来看(引用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的观点)其基本的架构包括四个系统(1)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带宽等。(2)互操作系统。让元宇宙的参与者在物质世界和元宇宙世界之间自由切换,价值在两个世界之间自由流转。(3)内容生产系统。将用户从体验者转变为内容的生产者。(4)价值结算系统。在元宇宙中,物质世界和元宇宙世界将在价值层面融为一体。最终在4个系统的协同作用下,人类的虚拟分身将可以以数字的方式生活于元宇宙中,这种生活是类似真实世界“生活”的一种沉浸式体验。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元宇宙就是一个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石,以现实世界为依托搭建的一个新生的、具有无限可能的、人类可以在其中生存的数字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人认为元宇宙(一个完整的、高度发达的数字世界)即将重构和重新定义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文化体系……甚至,重新定义生命本身:摆脱有限的寿命和物质肉体,实现从碳基生命向更高维生命(数字生命)的进化。即便是现有技术下的元宇宙也被许多人视为“未曾发现的新大陆”,在这片广袤的新大陆上,人类个体的精神得以挣脱现实的束缚,权力得以重新评估,有无穷的机遇可从中发掘无尽的财富。

如何生活在元宇宙

如果想要在现代社会中生活需要两个东西,物质财产和有效身份。物质财产不用多说,有效身份在法律上又被称之为“适格的主体”。一个人(主体)是否可以做出这种行为?其行为是否产生效力?产生何种效力?具有何种后果?都取决于在现代社会的法律规则下,此人是否是法律所承认的适格主体。换句话说,身份是一种资格,有效身份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资格,财产的归属、个体的识别和社会关系的诞生与维系皆出于此。

当前的元宇宙是以现实世界为模板构建的(基于此也有人将其称为平行世界或镜像世界),现阶段的元宇宙还离不开现实世界的支撑。虽然其本身与现实世界有巨大的差异,但归根结底,元宇宙的用户依然是现实中的人。而人只有遵循现实世界中已知的基本规则和公序良俗才能更好的生活。因此,元宇宙对虚拟身份和虚拟财产的承载功能是其核心。

用户在元宇宙中的身份与现实世界的身份之间存在丰富多样的映射关系,邹传伟博士认为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种:(1)一一映射。即现实世界的用户身份与元宇宙用户严格挂钩。(2)相互独立。即现实世界用户的身份与其在元宇宙中的身份完全脱钩。(3)多重映射,集成身份。即每个人除了在原子世界中有一系列身份标识(比如身份证件、生物特征和社会关系等)以外,在比特世界还将有自己的数字分身(Avatar),并且这两类身份之间将相互影响。邹博士认为这才是元宇宙用户虚拟身份的常态。

我们对此观点表示肯定。正是基于元宇宙可以承载用户的数字分身与现实身份的这种特殊的多重映射关系,以及NFT和加密货币成为两个世界共同承认和可以自由流转的财产,用户才得以在元宇宙和现实世界中同时生存。元宇宙本身也才具备了与现实世界虚实相生的潜力,此时每个元宇宙用户仿佛拥有了人生的第二种可能性。这种数字世界的第二人生,也许正是人类个体所追求的生活在别处。

数字时代的理想国?

《理想国》本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家的构建、治理和正义。真正的理想国是一个人类一直努力却从未实现的美好愿景。那么,元宇宙是不是人类的理想国?笔者对此不置可否,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由于现阶段的元宇宙本身是以现实世界为模板,与现实世界直接挂钩、遵循现实世界的规则而建立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也必然会镜像地投射至元宇宙中。

单纯的承载财产和虚拟身份仅能让人获得在其中生存的基础,要使元宇宙成为诗意的远方,还需要一套适用于元宇宙的规则体系。一方面,基于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差异,必然不能用现实世界的法律去约束用户在元宇宙的行为。另一方面,随着元宇宙逐渐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虚拟货币和NFT资产、智能合约等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例如可以通过NFT技术对现实世界的动产或不动产进行分时租赁)法律对于元宇宙的规制又具有现实必要性。

参照肖风博士对元宇宙的发展阶段预测,目前来看其尚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数字孪生阶段,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映射。距离元宇宙真正成形,到达数字原生阶段(指的是元宇宙里诞生出很多和现实世界没有对应关系的东西)尚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我们的讨论仅能就元宇宙目前产生的法律问题和可展望的未来入手分析,以期探明元宇宙是否可以真正成为人类的理想国。

下一期我们将以法律的视角深入探析元宇宙的用户基本权利、数字公地、数字霸权以及可能产生的犯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