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视角聊新东西:如何在Base生态上找到Alpha?

转载
19 天前
9491
FC Talk

文章转载来源: FC Talk

三方视角看Base:二级投资分析师、独立研究员、生态开发者

FC(Twitter@@FC_0X0)

我刚才看Base的TVL新高了,已经17亿了,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时候聊这个还挺是时候的,看看能不能再挖比较新的Alpha。之前关注Base是因为我们团队有两个同事在纽约,能更亲身地去体会。其实挺早他们发现了Degen,然后当时也跟我说,但是基金很难买,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写memo,不能跟LP说他社区好,这个 Meme 名字起的棒,我们就可以买,所以就错过了。今天请来了三个嘉宾,分别从三个不同维度对 Base 进行探讨,蒋老师是主要是研究出身,而且非常早地发现了Base的Alpha。梁老师是从一个开发者的角度来去看Base。然后Minta在我们基金是一起跟我看二级,她可能是更多从交易维度来去看。我们今天的这个阵容大概是这样。

第一个问题,Minta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Base 目前的数据情况。

Minta(Twitter@minta0103)

Base 从3月初开始,TVL 迅速崛起,一路从400M 涨到1.8B,4.5倍。近几周周活跃用户都持续为 140 多万。总用户达到9百多万,总收入接近六千万。

同时,DEGEN、Friend.tech和 Farcaster 这样的现象级产品都出现在 Base 网络,现在谈起 Base 生态,市场常常会觉得是 Social 板块的龙头。并且除了百倍币 Degen,近期 Base 生态也涌现了一批几十倍币,比如 Brett,小蓝人Normilo、Mog 等。今天 Bankless 写了一篇文章讨论 Base 生态和 Solana 生态到底谁更可能是下一个 Meme 造富中心。

除了 Meme,Base 过去两个月的Defi生态也有几个金狗,比如 Aero,Extra Finance ,Equalizer Dex等。$Aero 和 $Equal 过去一个季度的 income 都有6倍以上的涨幅。

FC(Twitter@@FC_0X0)

请我们其他两位嘉宾说一下,你们怎么关注到Base,然后从你们的角度看Base是怎么崛起的,就是他做对了哪些关键点?

Xin(Twitter@xingpt)

其实 Base 生态我不算关注最早的,我是它上线那个onchain summer(去年夏天)的时候有有关注到,因为当时觉得 Coinbase 发链,还是一个挺大的新闻,而且我有个朋友他就是在做 Base 链的engineer,所以跟他聊了一些 Base 关于技术上的东西,他们基于 OP Stack 做了一些改进,做了一些性能的优化。

我觉得他做的特别好的一点就是他其实不是特别强调这个DeFi,或者说跟大多数公链不一样的,就是他们这个团队很喜欢一些艺术或者说人文类的东西,所以吸引了很多像我身边比较这种非炒币用户,或者说是非收益率这种导向的玩家。他们都不是说每天冲各种土狗,更多地是被这种开发的气氛或者说社区气氛吸引过去,这一点我觉得挺不一样的。所以就关注一些Base,然后也去玩一些生态上的社交,或者是一些新的产品。第二个原因是我挺看好社交赛道,虽然我觉得现在这个赛道还是没有达到一个我想的那种预期,但是Farcaster现在作为龙头,它也进行了一个至少聚集了很多核心的玩家。再加上Paradigm这样一些北美VC,形成了我觉得最早 farcaster上的一个种子用户。这个我觉得是可能其他社交项目确实很难去复制的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两点,是 Base 比较独特的地方。

Liang(Twitter@QiaoLiang3)

蒋老师他其实已经概括的很全面了。我就补充一点,就是我作为Farcaster生态开发者的一些角度。其实Base一开始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印象其实都和姜老师刚才说的差不多,就是交易所他发一个这个链,他肯定是有和交易所相关的红利的,就跟当时BSC出来的那种预期一样。其实不是说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说从整体和联合交易所本身它强大的用户基础,还有入金的路径为基础的,所以大家自然的就会非常关注的 Base 链。但其实从后来它具体的这个发展路径上看,它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它本身 Coinbase 才有北美的这个用户属性。

他一开始上来,没有搞那种特别 Meme 的这种产品和项目。这个非常像Coinbase,它会相对来说上币会保守一些,这个自然而然应该是跟他美国的合规背景是有关系的。Base这条链目前其实还是和 Coinbase 切的比较紧的,包括之前的这个Coinbase财报里面也提到了这个Base这条链,所以我不清楚是不是一个主体了,但是应该还是非常紧密的,不是这种出于合规会隔离开的这么一个状态。

但是我关注到Base,其实一开始多少是觉得有些失望的。因为从on-chain summer开始,它确实没有像其他的这种Layer1 和 Layer2一样,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比如说你要有这个token launchpad,你要有各种各样的DeFi的大礼包,什么借贷Perps一起全都上,有各种各样的这种ponzi的这种玩法,其实就非常像Blast的这一套。

Base其实一开始onchain summer里面,更多的它是比较偏NFT,偏culture这些东西的,这种感觉其实是非常像Zora那种,就是它里面有很多这种原生的艺术家,很多这种出于文化属性的、纪念属性的。那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个NFT的mint更多是一种消费,像集邮、收集瓶盖的,或者是出于纪念的意义,投机的这个动机相对就比较弱。再过一段时间,就感觉它的这个声量就非常小了,完全没有一开始对BSC那种非常丰富的应用的那种预期。

但是后来关注,其实这个是我现在深刻的知道的一点,就是Base它真正强大的地方就是它和Farcaster的深度绑定。因为这个脱离于Base和Farcaster之外,在我看来各种Layer1也好,Layer2也好,它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说它本身是没有所谓的平台粘性,或者说平台粘性往往是来自于它平台的金融属性。这个就跟我们去度量一个Layer1/Layer2用的这个matrix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往往关注的就是TVL。这条链它这个TVL特别高,我们觉得它挺牛逼的。而传统的 Web2 平台的日活月活这种数据,往往不适用于公链。

这个其实侧面反映出一点是,因为这个区块链的生态和系统,它本身是没有一个丰富的所谓的账号系统。大家用的都是这种无托管的钱包系统。对于开发者来说,他很难去比较容易的去触达这些用户。你有一个1万日活的这个链也好,有一个10万日活的链也好,我作为开发者,我还要去twitter,去discord去拉人头,这个是一直以来的一个现状,也是为什么大家非常依赖所谓的crypto twitter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

但是Farcaster,其实因为它和Base的深度绑定,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你如果去想触达这个Base上的用户,其实很好的一个go to market就是去 Farcaster 就可以了。包括我们如果去看数据,应该也可以看到整个Base上面,他很多的交易量其实来源就是Farcaster,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杀手级(应用)的一个特性。

这个背后的原因有比较多,比较简单直接就是像蒋老师说的这个Coinbase Mafia,Dan和Jesse本身之前就是同事,包括Linda谢,他们都是Coinbase17、18年那个时候就很熟的人。包括最近五月初的这个farcon,Jesse也是拉着Base的团队去深度地支持,去露脸,去Social。所以这个是非常独特的一点,这个带来的这些影响和特性,我觉得是非常深远的。因为 Layer2 也好,Rollup 也好,其实现在是非常同质化的,发100条链其实都非常难有区分度。在这种条件下,Base带着Farcaster整个协议里面的这个活跃用户,就是非常有特性的一点。

FC(Twitter@@FC_0X0)

在Farcaster上,或者在Base上做开发,生态的政策会跟其他公链上有区分吗?

Liang(Twitter@QiaoLiang3)

Base 相比于其他公链,直接给grant的这种模式,它直接给的支持往往很少,这个其实多多少少开发者会有一些抱怨。比如说Farcaster不要提最近一轮,其实上一轮他拿着3000万,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也是非常不差钱的。但是我们七八个客户端的开发者见到一起,就觉得这太不像话了,你那么多钱居然一点Grants都不给。最近其实给了一些,都是你已经东西做出来了,然后我根据你的影响力,去多多少少给你一点。但是这种其实作为开发者,是救不了火的一种支持。然后包括Base,他也没有像其他的生态那种,直接上来给grants或者非常大的支持帮你喊这种情况。他会看你的产品,看你已经做出来东西之后,才会给你一些支持。

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Base做的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在早期他非常注重这个生态的建设,就是包括Farcaster,在增长之前,日活应该就是1000到2000用户。这1000到2000用户里面,我个人感官看,可能有一半左右是开发者,这个是他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成功找到 Base 上Alpha的路径和方法论

FC(Twitter@@FC_0X0)

你们在Base上其实分别找到了不同的Alpha,收益可能有几十倍,我想知道当时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些标的的?当时的思考逻辑和行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Xin(Twitter@xingpt)

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比较早,Degen确实也参与了,但我没有像有些群友拿了好几百倍这种,我其实是放LP然后空投的free money。当时看到Degen,也不知道他能做的这么大。说实话,当时就是觉得社区channel挺有意思的,就放个LP玩儿一下。因为之前社区币都没起来,所以也没有说到能做这么大。

后面有几次加仓的机会,一个是Coinbase说对Degen要做L3,有一个明显的上涨的助力。然后更早一点,我记得在市值1亿到3亿时的过程,有个催化剂,是有一个其他应用,开始用Degen作为自己的生态代币,让它从一个farcaster的社区代币变成了一个应用代币,这一点让它从1亿美金到3亿美金。这两波应该是都有加仓机会,但我当时也没有加太多,因为冲的确实有点太猛,又少加了一点点,现在还持有。

第二个就是Mfer,我可能是倍数比较高,因为发现比较早,是一个NFT的大IP,然后去冲。第三个我觉得听众里可能有人要比我冲的更早了,就是Degen被炒了起来之后,就开始找那种流动性比较低的那些小市值的币种,还有Zora上的一些币。

其他我觉得还是有错挺多错过的,像Brett这种,我们当时看到的时候应该是觉得他是属于PEPE的好兄弟,但当时有一个顾虑,就是Base的Meme生态还是没有起来,所以可能只是买了一些去防身,没有敢重仓。我觉得Base生态上一波 Meme 起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Solana开始拥堵,很多热钱从Solana跑到了Base,然后Solana在恢复这个正常功能之后,很多 Meme 币的热情又回去了。

最近感觉Base的Meme大部分还是没有回到3月份的高点,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冲Base的经历。我觉得一个是早期发现比较重要,如果早期没有发现,如果能在他转变趋势的时候快速加仓,也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早期一直拿到很高的倍数。

FC(Twitter@@FC_0X0)

其实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当我们不确定一个币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其实先用一个零成本(比如当LP)的方式去参与。第二个就是说流动性溢出,就当这个生态出现更多的钱进来的时候,其实看看已经火了的题材汇总有没有流动性相对差一点的币可以买入。第三个,你说的那个PEPE的兄弟对吧?就是这个是跟热门币有关联的,可能会借到热度。那我想追问一下,你如果拿一个来举例,你当时是看到谁提及了,或者说他们在哪里讨论,然后他们给了一个什么购买理由,你就去做这个交易了,能不能大家分享一下?

Xin(Twitter@xingpt)

我觉得主要还是Farcaster和Base生态的玩家的twitter。Farcaster上其实炒币的东西不是那么多,但对Degen的热情是蛮高的,大家对于Degen的这个讨论的热度,以及大家开始用的场景明显变多,比如去打赏这个精彩的评论。第二个就是我刚才提到Dracula,还有包括其他的一些产品,都在用Degen作为项目的代币。第三个就是它的社区感觉,跟其他的项目还是不太一样的。他没有走一个纯Meme的路线,也不是一个纯VC的路线,他的钱是从一些社区项目和founder这边融的,比如说one confirmation,和一些Farcaster生态的大V,这个给我感觉还是挺特殊的。但其实我对推特的态度是买入不如看卖出,twitter上喊单多了之后,我可能觉得是一个卖出的情况。

FC(Twitter@@FC_0X0)

我刷推特,我经常会看到大家讨论一个token,我也知道这个KOL其实背后有可能是拿了 钱,就是也有一些推广的费用,那你是怎么判断在什么状态是该卖出的?

Xin(Twitter@xingpt)

我还没找到一个非常准确的一个玩法,但是我大概有一个感觉,就是如果是那种小KOL,然后他的理由又比较Solid,可能他只有几千粉丝甚至几百粉丝,往往这个时候胜率是比较高的。我愿意去买一些,或者是小仓位试一下,但如果是大KOL,那我可能就是把它当做一个卖点。

FC(Twitter@@FC_0X0)

其实就是小的KOL可能影响没那么大,而且他可能会认真的在去找基本面的东西,对吧?

Xin(Twitter@xingpt)

对,而且是说也没人给他钱,说实话不太会给一个几百个粉丝的KOL去给钱。所以他这时候可能是有点东西的,大的KOL一喊你也来不及冲,很多那种机器人盯着他们,那可能就是一个更好的出货的点,或者如果没上车,那我就这个车我就不上了。

FC(Twitter@@FC_0X0)

那梁老师从一个开发者角度,你是怎么去捕获Alpha的?

Liang(Twitter@QiaoLiang3)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更像是看项目方,而不是说看Meme。因为包括蒋老师刚才也说这个Degen,它其实不像是一个传统的Meme coin,尤其是从一开始的这个空投之后,它就做了很多和Solana上很多的Memecoin完全不一样的产品策略。常规的Memecoin就是直接一波全部释放,然后直接通过价格发现去炒。但是Degen,其实它是一开始只是释放了一小部分,之后它其是有可能通过空投去释放比例,空投的规则也是和Farcaster深度绑定的。一些Farcaster的属性特别强的资产,比如Farcaster OG,或者说在Farcaster社区里面的一些活跃度,会成为空投的额度的一些属性。所以它其实更像是一个项目,一个Social Token。

所以最早期冲Degen的这个思路也非常简单。Farcaster其实从整个产品的方向,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的。因为我们做social可能有一年半了,最开始是做去中心化数据,做的很挣扎,然后发现没人用去中心化数据这个产品,这个赛道基本上要么是在挖矿,要么是在自嗨,没有一个可以落地的一个扎实的切入点。后来发现社交协议是一个用去中心化数据的一个还算比较扎实的点,包括后来的CyberConnect, Lens还有Farcaster,其实都属于这个范畴。我们第一个客户端做完以后,其实是同时支持Farcaster和Lens的,做的是类似于aggregator这么一个定位。但是后来也是发现这两个平台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其实所有的社交协议,或者社交产品,其实都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就是它的工具属性,还有它的社区属性。所谓工具属性,就是说你这个东西具体能干嘛,你的交互是什么样子的,你的UI长什么样,你是看起来像twitter,还是看起来像reddit?还是discord呢?它具体的产品的功能不一样。社区属性,就是背后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知道discord其实它背后是有非常大的gamer的社区,而github,那背后就全都是开发者社区。其实Farcaster和Lens也是这样子的,从产品功能特性看,是比较同质化的,大家都是所谓的社交图谱,大家都是有用户profile,但其实它的这个社区的属性是很不一样的。

Farcaster的社区属性,其实就是Founder属于这种北美Crypto OG,从coinbase出来的,他对整个社区属性的管控和培育是非常深入的,早期的Forecaster的用户都是他去推特上一个一个拉过来的,甚至还会去直接跟他去zoom call,去聊很长时间,一个一个拉进来的。所以早期Farcaster的用户,builder也好,VC也好,和很多这种北美加密社区的人也好,大家其实本质上也不会做这种特别Ponzi的东西,其实更注重这种讨论的质量。而Lens,那他就更荒野大西部这种感觉,里面什么都来,有这种天天发NFT的,也有这种天天去秀自己项目的,也有天天灌水的,还有大量的羊毛党,它的这个社区的属性其实就更粗制滥造一些。

但是Farcaster这种高质量的社区属性其实也有它的问题,就是它有一定的排他性。很多中文用户进去以后,他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好聊的。如果你发一些内容,有的时候跟社区属性有冲突,还会被人去说,被人去怼,所以这个里面其实是有一种原生的排斥投机的这种社区氛围在的。就是Farcaster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就是大家聊炒币,聊冲项目,冲土狗的这个社区只有一个,就是Degen。其他人都会聊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正经的,比较清真的内容,但是这个其实是有一些内部的冲突感在的。你作为一个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一个社交协议,你用了很多加密的底层的基建和元素,但是同时你在区引导的时候,你又搞得极度的清真。所以之前至少有两个失败的Memecoin项目,一个叫point,另外一个叫什么来着,我忘了,其实都是在早期有过非常爆炸性的增长。

point这个token是一个开发者随便发的,它有很多的毛病,比如说它主网高gas,他一开始发出来,整个铸造的权限完全在开发者手里控制着。说白了就是他合约发出来以后,他是先给他喜欢的好友每人去用他的这个权限,随便mint了很多。他就是觉得好玩,也没有说我要发一个Memecoin出来。但是他一觉要睡醒来以后,发现这个合约里面已经打了大概20万刀的以太了。然后这个社区已经开始疯狂的拉群让他去做事情了,把他当成项目方开始要求了。但是他本身并不想搞这些东西,当然也做了一些顺应社区的要操作,比如说把这些剩下的这些supply去烧掉,或者是把他的这个管理员权限去烧掉。但是本质上改变不了他并不想推进这个项目的一个事实,很快这个项目就凉掉了。但是其实整个社区,对Memecoin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需求,那这个在第一站出来的时候就彻底的得到了释放。早期就有很多的这种社区的参与者就非常喜欢深度的参与。

FC(Twitter@@FC_0X0)

这块我打断一下,就是Degen刚出来的时候,你个人觉得是兴奋的,还是觉得还就那么回事。因为我觉得有时候你越参与一个生态的时候,其实你越有点"去魅"?

Liang(Twitter@QiaoLiang3)

这个确实是这样。因为Degn的开发者,我们在社区里面都熟悉,也是一个客户端的开发者。他那个域名还在,叫channels.fund。后来去搞了这个meme的项目,大家会从社区上支持,因为至少知道他肯定不会rug。但是这个项目一开始大家真的会觉得他会做的那么大吗?其实也不会,所以我一开始应该至少拿了七八百万的Degen空投也是直接可能就卖,卖了几百油,之后完全是二级又接回来。再后来发现早期的这个空投经过很大量的洗盘之后,社区对Memecoin的热度还是非常高。

然后另外一个很大的一个区分度,就是早期Farcaster生态里面的几乎所有的开发者都跳出来说,我们要继承Degen,包括很多项目方一开始直接在二级里面去买,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去收了。一方面是觉得想支持一下,另外一方面也是说我们想拿这个东西作为筹码,之后产品上线的时候来去做来去做营销。

FC(Twitter@@FC_0X0)

所以大家囤的还有做营销的这个需求?那很多项目方其实是主力了。

Xin(Twitter@xingpt)

其实你如果熟悉早期的Farcaster这个开发者生态,几乎所有的项目方都在某种程度上做了Degen的集成。比如说Linda Xie做的那个Bounty Caster,类似于一个猪八戒一个产品,他们支持用户拿Degen作为这个平台的货币来去发Bounty。然后像 Dracula,一个类似于tiktok的视频Dapp。他们也是说你可以拿Degen来去买你这个creator的这个key。他们买卖key的这个模式其实非常像Friend.tech,这个并没有太大的新意。他们的新意主要是和Farcaster的集成,内容上是做这个视频,key也是一个bonding curve的一个简单的玩法。但是他们做的一个变化是说,你可以拿Degen直接去购买你喜欢的创作者的key,那个时候Degen holder应该已经过万了,远远过万了,所以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然后这个从侧面,其实也帮着Degen拉了一波盘。因为他支持Degen购买,本质上要求你一定要去先把以太换成Degen,然后再拿Degen买他的key,所以这个当时也是比较猛的拉了一波。

FC(Twitter@@FC_0X0)

我补充一个问题,从你的角度来看,就在Base生态,如果只关注一个人,或者只看一个网站的信息,你的推荐是什么?

Liang(Twitter@QiaoLiang3)

其实从社交的角度上,我觉得这个关注罗老师(Twitter@0xluo)做的挺好的。但是因为老实说on chain的一些东西,或者defi的一些东西,并不是我深度去关注的一个领域,所以我也不太好说。但是Social这一块,我觉得罗老师他第一认知非常深,第二他特别乐于分享,所以我觉得可以关注一下。

有另外一个网站,我觉得非常推荐,这个叫 Kiwi News:https://news.kiwistand.com/。这个是我还有罗老师都非常喜欢的一个产品。它非常像这个hacker news。Hacker news大家熟悉这个开发者社区,可能会听过。它是YC的一个新闻发布版,社区的质量非常高 Kiwi News 其实是Farcaster生态里面一个新闻发布板,里面很多Farcaster和Base相关的这个内容。

Social之外,Base生态的可能性

FC(Twitter@@FC_0X0)

Alpha这个环节我们就先到这,下一个我们聊Base生态,Minta你先介绍一下,整个Base生态的板块和现在的数据大概是怎么样的?我们想看看除了Social以外,还有哪些新的可能性的出现?

Minta(Twitter@minta0103)

好的,其实现在 Base 生态主要就可以分成四块。一块是最底层的infra,有一些基础的钱包工具,还有dex之类的。第二类就是应用层,应用层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Farcaster这样的Social应用,另外一类是现在Base里很多应用工具或者说应用软件,它其实是基于Farcaster的friend去开发的,他们其实也会独立出来去面向C端用户使用。就比如说现在你可以看到 Kiosk,还有 Recaster ,今天刚上了apple store,其实都是这一类。应用层还会有一些Base生态的游戏。但是从数据上来看,整体Base的这个用户肯定都还是集中在Farcaster和Friend.tech里面。

然后另外第三类就是社区类的、NFT类的、艺术品类的,包括Meme都可以分到这一类。然后还有一些loyalty的积分系统,就是像之前说的小蓝人,然后 Mog,包括今天有发一个链上的成就系统,其实都可以归到这一类。还有第四类也是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未来可能会起来的就是RWA类。目前这一块Base是有去投一些东西,但是还没有完全上线,但是会特别关注这个板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以太坊ETF通过之后,这一类趋势它其实是利好合规这故事的。第二个就是现在有很多游戏性的RWA,像 lingo这种,像coinbase他们其实自己也押注了midas这样的RWA,包括 Centrifuge 自己也在去Base上尝试推出RWA借贷市场。所以总的来说就是这四类。

FC(Twitter@@FC_0X0)

所以你自己更倾向于RWA是一个下一个可能会爆发的点?

Minta(Twitter@minta0103)

对,这可能会是下一个增长曲线,但是是不是爆发点还需要关注。

FC(Twitter@@FC_0X0)

那其余两位嘉宾你认为Base下一个发力的板块可能是哪儿?然后可能一起说一下,你大概的交易策略,或者你会配置多少比例的资金在Base这个生态上去尝试?

Xin(Twitter@xingpt)

我先说正面的,我觉得 Base 是一个有生态的社区,其他公链让你感觉不到活人的存在,基本上都是一些airdrop hunter和farmer。但Base生态,至少Farcaster上是有real person,然后还有一些insight,包括艺术家。我觉得这个生态中文社区不活跃,但是韩国社区,包括英国社区,包括还有一些越南社区是非常活跃的,这一点是我觉得很有利的。

第二个就是RWA,这个故事我也觉得是buyin的,就是我今天也发推,就是这波牛市的主题就是讲好美国故事。美国人玩的一个机构,玩的就是RWA。那肯定Base占其中一部分。但是像Minta刚刚说的,我目前还没有想到哪个能跑出来,说实话在Base上这个RWA也可能还是要继续关注。

第三个farcaster生态我还是继续看好,特别是跟游戏的结合。如果有做游戏的朋友可以一起来讨论怎么去做这个游戏生态。我现在也在devnet上线,大家也可以去测一下,然后我说一些负面因素。

Base其实有一个非常不利的点,就是他可能大概率不会发币,或者说至少目前没有说自己要发币。这一点其实阻碍了很多那种投机性的用户去用,而这些投机性的用户其实我觉得是可能至少占大部分公链的50%以上的用户。这部分没有空投预期,或者说没有这种币的激励,特别是本币的激励。如果把这条币去掉,很多公链其实就没有生态了,就是你用花自己的钱去砸生态这个玩法就搞不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Base迟迟没有什么DeFi项目,第二个就是他很少有那种ecosystem stack的感觉。如果头部项目Degen估值不够高,那么他后续的生态能够冲到多高的估值,这个我是有点担心的。

第二个就是他作为coinbase的亲儿子,他如果跟binance或者说OKX没有保持一个很好的关系,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Degen能上binance我觉得它的估值空间一下就打开了,所以能不能上那我也不知道,这个是第二个concern。所以综合来看,整体是看好的,但是基于我这些concern,我可能还是把精力花更多的花在build上或者是陪伴builder上,二级的仓位如果要去买,我可能现在更多的是hold my bags,然后忘了说两点,除了farcaster刚才聊的这几个生态之外,我觉得Sofamon跟Mfer也可以巩固一下。

我觉得Friend.tech走了之后,很多流量会流到Friend.tech之外的应用,Sofamon 是一个为数不多可玩的东西。然后Mfer一直没起来,从二级角度来说,我觉得也洗的够久了,估值也就40个million,Solana的随便一个土狗都可以达到这个市值,所以我是觉得可能还是冲一亿美金,我觉得应该还是有机会。

Liang(Twitter@QiaoLiang3)

我这边其实还是长期看好整个Degen,然后还有整个Farcaster,他们跟Base的深度绑定,这个里面的一些化学反应。就像我刚才一开始说的,就是不要把Farcaster看成一个社交协议,不要把它看成一个social内容,要把它看成一个金融的网络,或者是看成一个协议化的钱包。

除此之外,我对整个social和onchain的结合是非常看好的,包括Farcaster,其实最近三个月的变化也源自于这一点。之前它还是非常执念于要做一个某一天可以和twitter可以去媲美的一个social协议,包括Founder原话是,我要有one billion user on the protocol。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白日做梦的一个目标了。你现实的去看,它一定是有一个先征服加密原生用户这么一个路径的,那在这个条件下,它最近三个月发生的增长也好,或者说它在增长之后,这个产品和策略的一个变化也好,都是更深度地去拥抱到onchain的这个场景。在这个条件下,我是觉得非常有新的可能性。之前在Farcaseter的生态里面,一度做的都比较绝望,或者是做的很迷茫的这些客户端的开发者突然发现说,现在其实Social和onchain相结合是非常有机会的。

因为之前 Warpcast 的官方客户端非常强势,其实卷的大家都非常的难受,很多这些客户端的这些开发者融资非常困难,增长也非常困难,做的都非常挣扎。但是Degen之后,整个Farcaster在调整他的策略之后,其实社区里面的一个共识就是,整个social加onchain是一个大航海的一个状态。包括mirror团队,他们把这个内容平台卖给paragraph之后,他们Kiosk这个产品也融了1000万。其实都是以这个方向在在做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龙头产品跑出来,所以这个是我们长期看好的一点。

FC(Twitter@@FC_0X0)

刚才提到Farcaster调整策略,能展开说一下吗?

Liang(Twitter@QiaoLiang3)

这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Farcaster内部的这个矛盾点,就是他创始人一开始把社区构建成了一个极度清真的社区。所有的Degen的、Onchain的这些玩法,这些Memecoin在他看来其实都是比较边缘化的,比较亚文化的、比较小众的社区。他个人其实是非常抗拒的,包括Degen。但其实没有Degen,他根本最近融不了1.5个亿,Degen帮他拉流量,拉了20倍的用户或者30倍的月活日活。他内心里或者事实层面上,一定要感谢这个产品。

你做产品,吭哧吭哧做了两年半,日活只有1000到2000,然后突然有一个生态开发者莫名其妙搞了一个token,帮你把用户拉了50倍。但是他拉的这个方向,是你之前并不是特别拥抱的一个方向和场景。所以你莫名其妙被一个新的场景增长了50倍之后,你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你说ok那我现在发现了,我现在承认了,我还是要做这个10亿级的社交客户端,社交协议,但是我认识到这个加密原生用户肯定是我第一波的种子用户,我要先提供他们喜欢的玩法和场景,比如说ponzi和memecoin的东西,是他不得不去接受的一些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