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KOL雨中狂睡:一个币圈小白到Alpha猎手的逆袭之旅

转载
19 天前
4468
区块律动BlockBeats

文章转载来源: 区块律动BlockBeats

作者:Jack,BlockBeats

在币圈,做 KOL 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在中文加密社区完成向推特的迁徙后,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对 KOL 的需求是:有认知、够专业,且能够早地发现 Alpha 机会。在日渐苛刻的市场标准下,加密 KOL 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大浪淘沙,老一代 KOL 逐渐淡出舞台中心,同时也给了新一代实力派 KOL 崛起的机会。

近期我们对谈的实力派 KOL 是雨中狂睡(@0xSleepinRain),从「炒币小白」到微博大咖,再到运营自己的付费社群,他成长轨迹绝对是草根散户逆袭的励志典型。在一派实力选手中,雨中狂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班里的学习标兵,每天都在整理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用他的话说,自己的成功秘诀就是「笨鸟先飞」。

从媒体人到 KOL

雨中狂睡(以下称 Morty)本科攻读机械专业,学习材料锻造、图纸设计等工程技术,用他自己的话说,「毕业后大概率就是进厂打螺丝」。但作为一个理工生,他又与文字工作有不少缘分。从学生时期的淘金历险,到初入币圈时的首份工作,以及当前每天的工作日常,都和写作以及内容创作有紧密的联系。不得不说,在当前的加密行业,内容杠杆似乎才是最有效的杠杆。

初入币圈

大学期间,Morty 发现了百家号、今日头条以及火山视频等内容平台的机会,于是和自己的同学开始批量运营自媒体号,赚到了第一桶金。实际上在当时,做抖音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因为不太擅长做视频,Morty 放弃了这个机会,现在回看,这基本上奠定了自己喜欢写东西的一个状态。

2018 年 Morty 毕业,平台红利也逐渐褪去,认识到行业前景的局限后,他来到杭州寻找机会。在投递三四份简历后,Morty 加入了加密媒体哔哔 News,从此与加密结缘。一次,他有机会采访了彼时创业 Polkadot 不久的 Gavin Wood,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就买了些 DOT。后来在一场上海行业活动上,Maorty 又收到了 Cointelegraph 中文团队的邀请,便二话没说卖掉了自己的仓位,来到上海。

在这之前,媒体的日常任务对 Morty 来说就是纯粹意义上的工作,他并不参与炒币。2021 年底,看着自己卖掉的 DOT 从 5 美元涨到 60 美元,Morty 逐渐意识到,自己也可以试着炒炒币,「我有一个人生信条,就是制造回忆,你不能每天都在上班,总要去干点什么事」。

BlockBeats:当时对你影响比较大的是哪个项目?

雨中狂睡: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 Burger Swap,这是 BSC 上的第一个 DEX,它那时从 0.5 美元涨到 27 美元。当时我因为没什么钱,就每天少吃一顿饭去买,在 0.5 美元左右买了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比较多的 BURGER,虽然也不能算多,但买了大概 2000U 左右,然后在 7 美元左右卖了一半,后来它又涨到 27 美元,我没卖,最后再跌回 7 美元的时候才全部卖完。当时其实也不太懂,如果让我现在回到那时候,肯定会做得更好。

BlockBeats:还有哪些项目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雨中狂睡: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 Avalanche 和 Solana,Solana 是影响最大的,我大概是 35 到 45 美元左右买入的 SOL,在 80 美元时卖了 25%、100 美元卖了 25%,到 120 美元又卖了 25%,直到 140 美元的时候全部卖完,我也没想到最后它会涨到 200 美元。

当时在 Binance 上了仓位,但买完就「519」了,SOL 跌到 26 美元的时候又加仓了一些。印象中,在那年下半年,最早开始涨的就是 SOL,涨到 70 到 80 美元,然后市场就开始疯狂了。后来 Avalanche 我也有想法,因为当时基金会开了一个 Avalanche Rush 给了不少激励,我觉得可以吸引市场的注意力。不过 Luna 我就完全错过了。

BlockBeats:上一轮加密周期还是「微博喊单」的天下,多数 2021 年或者 2022 年入圈的新人很难从「带单老师」那里学到有用的投资逻辑,你的认知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雨中狂睡:在我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很多贵人。比如 Cointelegraph 中文的前同事、22 年年底熟识的朋友、微博/Twitter 上认识的 KOL,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他们让我理解了一个东西,叫信息的传递。

比如说,项目方的信息是 A 层,到了 VC 这里可能就是 B 层。如果项目方要做一件事情,最先知道的一定是 VC,最后知道的才是是散户。而这个传导的过程,可能就决定了价格的涨势,所以在最后散户可能就是一个「接盘的过程」。另外他们也让我意识到,原来炒币也是能赚钱的,这让我有了更多兴趣去做大量阅读以及思考之类的工作。

建立社区

2021 年下半年,Morty 还在 Cointelegraph 中文任职,自己一开始也没有做 KOL 的想法,但因为一直有写作的习惯,整理出信息后只给自己似乎有些浪费,于是便拿出来在社交媒体上与大家做分享,一年后,他便成了微博粉丝过万的知名加密 KOL。

2022 年 9 月,一位 K 线分析师找到 Morty,希望能与他一起合作做收费群,但 Morty 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于是一直花时间做 Notion 整理等筹备工作。尽管最终并未合作成功,但这件事给了 Morty 一个建立社区的好契机。

2023 年底,Morty 彻底离开微博,并与自己的好伙伴黄馒头合伙,开始了自己的付费社区。黄馒头与 Morty 是在深潮工作时的同事,平时就是一人找信息,一人做分析,合伙后,黄馒头还是负责找 Alpha 信息,而 Morty 则对市场和叙事做分析。从去年底开始,Morty 的付费群从 200 人慢慢涨到 300 人,再到当前的近 500 人,在他看来,做社群也让他变成了一个更有自信的人。

BlockBeats:这个社区打算做到多大?

雨中狂睡:以群友的数量看,可能 500 就不往外招了。如果我纯割韭菜的话,我社群也不会到这个人数,而且我也在一直很认真的做社群,我会把很多我看到的、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发在群里,也会发自己个人的投资操作。

BlockBeats:这种判断能给你带来正向反馈?

雨中狂睡:对,而且做社群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人,他们也会给你带来正向的反馈。很多群友虽说是付费进的群,但他们也会给我带来很多新的思考,我认为这还蛮酷的。所以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兴趣去把这个事情做好。

BlockBeats:运营这个社群会消耗很多精力吗?

雨中狂睡:我习惯了,我会把这个事情跟我自身的成长结合在一起。其实做社群也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我认为这个是很酷的事情。比如说你做阅读,你会给社群的成员去看,说一些自己的思考,然后就会有很多人跟你交流。这种社群的反馈其实也是一种信息流,包括他们现在的情绪,我也能感知到的。其实都是你自己去观察市场,理解市场,脱离市场去做交易其实很难,我认为这能很好地帮到我,让我跟市场联系得更加紧密。

BlockBeats:除了自己的社区成员,你会和行业里的其他从业者频繁交流吗?

雨中狂睡:有一些固定的人,有做单纯交易的,也有做撸毛的,还有一些聪明钱之类。我蛮喜欢这种沟通过程,沟通更能让自己理解到,「原来他们是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我认为单打独斗还挺难的,思维上会存在信息茧房,现在 Twitter 推荐其实也是茧房,所以我会通过邮件订阅、构建 Twitter List 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信息流。

认知构建与投资逻辑

Morty 非常相信笨鸟先飞的智慧,不论是在哔哔 News、Cointelegraph 中文还是后来的深潮,他都尽可能地从别人身上学习新的东西,「你必须要提升认知,最后,你的资产一定会回归到你的认知曲线上」。在 Cointelegraph 以及深潮的经历给了 Morty 很多启发,他学到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信息的传递,第二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流。

BlockBeats:你怎么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框架?

雨中狂睡:我会习惯性的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都订阅,我在 Substack 上用邮件订阅了很多帐号,包括在 X 上也有关注的 List,这里面有很多其他人的观点,我会加上自己的思考再去做一些判断。

另外我会把自己一直在看的东西整理成一个 List。有项目库,就是看过的一些项目,有社区会议的记录,很多我认为好的文章也会放到这儿。这方法不一定好,但我认为能产生一些思考和观点。虽然这些东西我都是公布给大家的,但其实很少有人看,实际上相当于是给自己的阅读做一个记录。

还有就是我也会看市场的情绪。就比如某几个我关注的 KOL 说现在不想看市场了,或者社区情绪惨淡没什么人聊行情,我就认为可能是到底部区间了。不过,纯交易面的东西我看的不太多,这也是我比较欠缺的方面,就是 K 线和技术面看的比较少。

BlockBeats:你认为技术分析在当前这个市场环境很重要吗?

雨中狂睡:我认为核心的点在于 K 线的有效性,这个行业很多情况下都是别人画 K 线给你看的。只能说 K 线是重要,但是没有那么重要。如果说你纯依靠 k 线就可以跑赢比特币,那有点不太现实。在这个高度 PVP 的市场,考验的是你选标的的能力。

因为我有一个合伙人是看 K 线的,所以我会找好标的后给他看 K 线,然后选择一个比较理想的入场点位,否则我可能就会放弃或者再等等,这样就是可以有一个互补。我最近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习 K 线,但这是其实在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BlockBeats:所以阅读是你构建认知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雨中狂睡:对,我认为有两个部分内容吧,读和写。对我来说写就是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出来的过程,当然不要求必须写到社交媒体上,但是你可以自己去写一点东西、做个记录,比如建一个 Notion 之类的,然后定期回看这些东西。我对行业的初步认知就是来自我写知识库的过程,从比特币、公链、DeFi 再到 NFT、Gaming 等等,构建起自己的框架,然后基于这个框架弄出分支。

另外我还有一个小本子,在看到一些个人感悟或者很精辟的话时,就会把他们记到这个本子上。这个观念其实很重要。大家都想赚大钱,但你有 10 万美元,和你有 100 万美元的操作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后要思考的问题,肯定是根据自己的资产规模来下投资判断,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在市场里比别人活得更久。这些感悟和思考的记录都可以帮助到你。

BlockBeats:年初你开始总结「星级叙事」,后来每个月都对它做更新,你决定星级的逻辑和标准是什么?

雨中狂睡:我认为主要是市场的认可度,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吸引市场注意力的能力。如果该叙事曾经成功吸引过市场很多的注意力,比如 AI,那我就会把它的评级定高一些。

我认为比特币就一直是一个五星叙事。铭文可能是一个短期炒作的东西,符文就会好些,它可以帮助比特币去做更多事情,虽说符文之前可能有些冷却,但是总归会有人去推的。市场天然会对比特币生态保持关注,一旦有叙事兴起,就会有人参与。

但有一个我在年初没有弄好的叙事就是 Solana,当时我把它排在四星叙事,但现在看来它各方面表现都很强,其实是五星叙事。

BlockBeats:我看到你后来把它排到了以太坊上边。

雨中狂睡:我现在理解下来,以太坊是非常大的一个资产,欧美也在推这个点,它可能有复杂性,但是它的地位是 Solana 无可撼动的。我不知道以太坊可不可以复刻,但是你需要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比特币 L2 我基本都没有参与,我为什么不去以太坊或者 Solana 上玩呢?当然我认为这里是有财富机会的,因为有注意力在,它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事情。以太坊的话,贝莱德的 RWA 是在放在以太坊上,既然贝莱德都这么做了,那我就会追随一下 ONDO 之类的标的。

BlockBeats:每次你在群里分享现货交易思路时都会设置止损线,「现货止损线」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雨中狂睡:止损更多的是给社群设的,我们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某些标的上,我可以承受更大的风险,但你可能就不行。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很左侧」,有些我特别看好的币会对它的走势有很高的预判,导致我很多币都拿的很难受。比如我认为意图叙事下的 COW 很有机会,所以就一直拿着也不着急,还有就是 Solana 上的 WEN,这波回撤都是因为我太钻石手了。

BlockBeats:你的「左侧打法」都有哪些?

雨中狂睡:判断叙事的催化剂。比如我认为意图叙事在坎昆前后可能会涨,就买入 UNI 和 COW,当然他们最后涨可能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其中也有部分是运气。在有的标的上运气可能就没有那么好。我需要等很长时间来印证我自己的逻辑,但如果在之前它涨了很多,且我认定我等的催化剂还没来,那我大概率就不会卖。在这个 PVP 市场,叙事轮动很快,钻石手也很容易受伤。

BlockBeats:其实 4 月份的回撤很多人都没来得及下车,几乎没人想到小熊市会持续这么久。

雨中狂睡:其实市场已经告诉你了,比如说比特币月线六连阳,其实是要有一个回撤需求的。我认为当时我是有机会走,但还是自己没有想清楚,这也是我的一个失误。

BlockBeats:没有想清楚什么?

雨中狂睡:没有想清楚回调的需求和回调的力度可能是多少,以及和山寨币养出了感情。

对市场的看法

BlockBeats:你认为这轮周期还有哪些炒作预期?

雨中狂睡:除了对于降息后流动性回归的预期外,宏观上还有对大选的预期。在这个预期下,各方的诉求应该是稳定和对加密选民的争夺。但是如果后续没有新预期支撑,市场可能就会进入沉寂的状态。现在流动性也不太好。我不会太乐观。当然,等流动性回来后,就会出现新的一波机会。这是一个很长期的事情。

BlockBeats:嗯,每个周期都不太一样是吧?

雨中狂睡:对,我认为预测不重要,应该思考市场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比如 4 月 29 号那天,我会认为市场进入底部阶段是因为我看到社区的情绪太悲观了,有种深熊的感觉。但你想,今年是大选年,其实不太可能会有大事件爆出来,至少是要平稳些的。

当时看空的人太多,所以我觉得可以抄底一些标的,当时选择了以太坊,它生态相关的标的也买了很多,反正有止损线,如果自己判断错了就投降。

BlockBeats:现在关于高 FDV 低流通的讨论很多,你怎么看?

雨中狂睡:我认为这会带来新的叙事,市场也会去找全流通、零解锁且已经被市场充分定价的 Token。其实 Cobie 那篇文章我也看了,他的核心观点就是说市场的买盘其实在一级就发生了,而不是在二级,那就可能导致新币上线表现没有那么好。

其实之前社交媒体上就已经有关于「互不接盘」的讨论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是市场的问题,市场会逐渐意识到然后去改善。我认为市场之后可能慢慢就会成长到一个更聪明的状态,而且本质上其实是市场流动性不够。

BlockBeats:你认为之后的加密市场还会有过去几轮牛市的「超级大涨幅」吗?

雨中狂睡:我认为会有,因为币圈给了我们一个赌博的机会。虽然不能经常性把币圈营造成一个赌场,但就像 GCR 提到的,很多人参与币圈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像一个赌场,它比去澳门更便捷,而且赚钱的确定性(可能)比澳门高。所以币圈和山寨币不会消亡的,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一直存在,就会有人基于山寨做文章。

BlockBeats: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会专注哪个方向?

雨中狂睡:我现在主要仓位在以太坊上,比如,Pendle 是我的长期仓位。这在我五月展望里有提到,当然我在写的时候把 ETH 放得比较靠后。另外 AI 也放在了比较靠后的位置,一是因为最近催化剂比较多,二是因为整体的市场很反人性,大家都看好 AI 的时候,它的表现就不好了,需要洗掉那些看好的人们。

另外 Solana 我也有一些持仓,但我一般不会主动购买。对于 Solana 的主要任务我也写在了群名上,就是积累手上的币本位。多参与 Solana 生态,一切都是为了手里 SOL 币本位的增长。

BlockBeats: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山寨市场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价格位置?

雨中狂睡:我还是比较看好后市的,尤其是以太坊,破新高有机会的。等预期透支完后,我就会选择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