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小黄

原创
2214 天前
9333

曾经,小黄车的黄色是街头巷尾最抢眼的颜色

不料,现在退押金却成了ofo被全国人民关注的事情。


在北京小黄车总部,退款者从5楼排到1楼,至12月19日,APP上排队退押金的人数已经超过1100万人次。

如果以每位用户99元押金计算,目前待退押金至少10.89亿;以199元押金计算则有21.89亿元。

恐怖的是,退押金人数还在不断增长。

虽然戴威一再号召要战斗,要拼命活着,会为欠的每一分钱负责,但小黄车明显已是大势已去。

用户恐慌是会传染的,一旦引发全社会的挤兑狂潮,迎接小黄车的必将是没顶之灾。

官方宣传的“2亿用户”,可谓ofo小黄车最为依仗的资产,如果连用户都没了,ofo还有什么?

大街上数以千万计的破铜烂铁吗?

小黄车的今昔盛衰让人感慨,但假如小黄车真的倒下,谁是凶手? 


国民素质


说起对小黄车的破坏,很多人心目里,国民素质绝对是第一口大锅。

去年不就有人讲,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引得有良知的人们痛心疾首。

也确实,小黄车是为方便人们的出行服务的,破坏小黄车最严重的就是人。

社会上,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人看不惯小黄车,暴力破坏,把车拆了当零部件,加锁私用,座上扎针,乱贴小广告。

把车扔大马路上,垃圾堆,甚至树上,河里海里。原因很多只是闹着玩。

总之过去一两年,人们见识了小黄车各种遭遇,死相惨烈,缺胳膊少腿,残骸堆积成山。


但话说回来,小黄车破坏那么严重,除了国民素质,就没有自己的锅?

相比摩拜,小黄车脆皮,车体经不起折腾是事实。

可最初的机械锁竟然是固定密码。就有点过分了。

就像某东说的,这不是引诱人犯罪么?

还有,把成千上万的自行车直接堆到大街上,人行道上,公交站被堵,地铁口被堵,却不见几个运营管理人员。

是什么道理?

把上千万自行车的管理,几乎全推给社会,指望人民群众个个都是活雷锋的同时,又制造大量的垃圾和交通问题。

一旦遇到单车破坏问题,就甩锅这届国民素质不行。

这是赤果果的耍流氓。

难道创业不考虑国情,用户的行为特征,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如果一场洪水把共享单车泡了,是不是该怪老天爷?

何况ofo小黄车疯狂出海时,在新加坡、日本、英国等所谓高素质国家,同样出现了破坏单车行为。

又该怎么解释呢?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国民素质的问题,也不是人性善恶的问题。

主要原因还在于自己,在于商业模型的失败。

 

摩拜


摩拜和小黄车曾是共享单车里的两大巨头,中间差一点联姻。

从杀死小黄车的逻辑看,摩拜作为大战几个回合的对手,配得上一口不大不小的锅。

2016年9月,朱啸虎曾公开喊话:“共享单车将在90天内结束战争。”

可战争一打起来,简直没个头。

从烧钱大战到补贴大战,从铺车大战再到海外大战,甚至投资人也加入战团。

“免费骑”“1元包月”“2元包月”,新车更是铺天盖地。

小黄车和摩拜被拿来全方位PK,什么摩拜造车成本太高,模式太重,什么小黄车机械锁不具备GPS模块,无法定位是一大软肋。

无论怎样,反正各家都宣称自己行业第一,且各自有“权威数据”支撑。


著名的Pony马化腾还和朱啸虎在朋友圈里论战:

朱啸虎支持小黄车,认为用户至上,用户规模是市场的制胜法宝。

马化腾则认为小黄车如同“小灵通”,无法实现数据化、可视化运维,是“哑终端”,注定要被淘汰。

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谁也没吃掉谁,反而导致了不可承受之重:

因为烧钱烧得太厉害,欠一屁股债不说,用户押金池的大窟窿没法补了!

有报道称,截止今年5月中旬,ofo对供应商、城市运维合计欠款15亿元,账面可用现金不足5亿元,押金大约仅剩35亿元。

如按照ofo官方宣称的2亿用户、每位用户押金按99元算,再考虑当时累计免押金近3000万人。

粗略估计,小黄车当时挪用押金或已超100亿元!

如今小黄车遭用户疯狂挤兑,在押金问题的重压下摇摇欲坠。摩拜其中的“功劳”确实不小。

那是不是又该额手相庆呢?

只怕未必。

共享单车退潮是整个行业的事儿。

摩拜纵然委身美团,但亏损仍在继续,出头仍是遥遥无期。

一旦小黄车倒下,大约只能是兔死狐悲。

 

滴滴


滴滴是小黄车几轮融资的金主。

E轮融资后,更成为ofo管理层外的第一大股东。

作为资本方,滴滴鞍前马后,出钱出力,两者也曾琴瑟和谐。

但细究起来,这锅得分给滴滴一口。

所谓资本,永远逐利是本性。

不管将来卖掉或是收归麾下,总希望投的项目能尽快又肥又壮,有时候忍不住就要插一杠子。

滴滴当初派到ofo几个高管,本是出于好意,试图规范ofo的财务支出和内部管理。

但几个滴滴高管把市场、运营和财务的控制权一股脑抓手里,又对ofo战略发展指手画脚。

明眼人看来,滴滴就是想染指ofo的“控制权”。

一向“自立”的戴威当然不能忍了。

更不能忍的,是滴滴曾承诺帮助拉来软银10多亿美元投资的事儿。

因为这个口头协定,ofo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大把烧钱,动作激进。

可几个月过去,信心满满的ofo左等右盼,就没等来软银的那笔钱。

原因双方各执一词。但却导致ofo暂时性陷入财务困境。


去年11月之后,ofo和滴滴算是翻脸了。

戴威把滴滴的人全赶走,也关闭了之前对滴滴开放的几乎所有权限。

滴滴则开始决定自己做共享单车,强力从ofo挖人。

再之后,滴滴又接管了小蓝单车,给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起名“青桔”。

于是,金主爸爸又成了竞争对手。

滴滴给ofo“使拌”的另一个事情是,去年12月ofo和阿里敲定一笔十亿美金的融资,但迟迟没有落地。

据ofo内部消息透露:原因之一,就是滴滴一直没有在投资协议上签字。

后来不得已,戴威进行两次动产抵押,才在今年3月换取了阿里17.7亿元的融资。

之后的几个月,ofo的发展每况愈下,财务危机全面爆发,负面消息满天飞。

寻求自救的ofo曾主动接触过滴滴,希望能被收购,也能接受创始团队出局。

不过滴滴最终否决了收购方案——虽然公开层面,滴滴坚决否认有意收购小黄车。

据报道,相比摩拜27亿美元的卖身价,滴滴对于收购ofo的心理价位已经一步步降至2.5亿美元。

有人说,ofo的彻底崩溃是滴滴想要的,只有ofo穷途末路时,它才能以最低的价格将ofo收入囊中。

这话不无道理。

 

戴威


就在昨天,戴威发ofo全员信:为欠的每一分钱负责,勇敢活下去。

言辞恳切,煽情味重。

看得出来,戴同学重承诺负责任,大概率是一个言而有信、准备拼死一搏的人。

尤其戴威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90后,撑这么大一摊子,做到这份上已经很不容易。

即便ofo深陷押金对付、供应商欠款等危机,部分舆论仍然同情他,认为他是被资本坑了。


戴威

可回头一看。

在小黄车倒下这件事情上,最大的锅,非戴威莫属。

看看他曾经手里的牌:

ofo两亿用户,上千万辆单车,日订单突破3200万,估值高达40亿美元,许多数据上得打望远镜找对手。

累计融资12轮,包括两轮战略融资,平均每3个月就融资一次,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30亿元。

滴滴是ofo大股东,共享单车是滴滴布局线下入口的重要场景,收购ofo可以作为对抗摩拜、哈罗的重要筹码。

阿里领投ofo的E轮融资,ofo千万级的日活跃度对阿里极有诱惑,可以作为长远战略目标的流量入口。

……

可以说,戴威手里是四个王加两个炸。

他怎么打的呢?

因为对ofo独立运营的坚持,戴威先跟滴滴闹掰,后失阿里欢心。

后又拒绝滴滴收购,拒绝跟摩拜合并。并在公开场合喊话,资本要尊重创业者的理想。

ofo内部腐败丑闻频发,区域经理虚报人头,一个月就能贪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小黄车被损坏,沦为城市垃圾。

资金消耗殆尽,危机频发。

前面也说了,按照两亿用户的计算,ofo可能已挪用上百亿的押金。

……

ofo的口碑一落千丈,以致现在无牌可打,无人问津。

但在戴威看来,“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或许是第一要务,其余的一切都靠边站。

有前ofo员工就评价戴威:宁愿战死也不妥协。

其实这是好听的说法。

难听一点就是:固执,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再加上管理无能,好大喜功。

2017年2月,ofo举办有3000多名员工参加的年会。

戴威现场送出了一辆牧马人,满足了一名老员工开着牧马人去拉萨的梦想。

当着全场欢呼声,他说,“我记得你这个梦想,那么我今天就告诉你,你的这个梦想实现了……”


大概正是这种众人围绕的欢呼感觉,时时激励着戴威的创业理想。

但戴威的创业理想又是什么呢?

当ofo是一个拥有几千名员工的大公司时,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只你一个人在船上。

你愿意为了创业理想战斗到底,其他人呢?

空喊战斗到底是没有用的。

破釜沉舟,向死而生。难道全体船员跟你一块沉没,一块战死,才是所谓的创业理想? 

  

结语

 

目前来看,戴威没有战死,倒先成了老赖。

 

因为早在12月4日,法院就对小黄车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出了“限制消费令”。

 

该公司和戴威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

 

无论如何,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大潮已经过去,在空耗数百亿的融资,留下一地鸡毛的同时,也有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这里面有国民素质,有资本,更有创业者。

 

但于小黄车来说,一个人的一腔孤勇,却硬要拉上整艘船和全体船员陪葬,这才是最大的可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