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宁:“区块链+”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模式与路径|思想者四十人论坛

转载
2390 天前
6797
荣格财经

本文来源:荣格财经

火讯财经注:于佳宁博士在此次论坛中从区块链两大突破口发表演讲,讲述了区块链的可信数字化和新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时间】4月22号北京时间上午10:30

【地点】“小雨智媒”新加坡-区块链应用

【主题】“区块链+”: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分享人】


于佳宁,经济学博士,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知名新经济研究学者,长期从事于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的政策研究,在“互联网+”、区块链、产业园区等领域有着深入研究。于佳宁博士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多项政策起草研究工作,著有《谈网论道——中国信息通信业研究心得》、《中国艺术品投资概论》等专著 ,文章《区块链将成为实体经济振兴的助推器》全网阅读量超过400万。

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总体逻辑:“可信数字化”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这个题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区块链技术如何尽快在实际的产业场景中实现落地。区块链技术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落地,就需要给产业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约束。

从短期(两三年)来看,区块链的落地将主要体现为技术落地。也就是用区块链的技术模式,解决一些传统中心化数据库无法解决的问题。准确的说,应该称之为“产业+区块链”。

基于区块链技术,价值链上的各方结合将更加紧密,信任可以有效传递,数据资源可以有序流转,数据的权属更加明晰,数据成为一种重要资产,数据资源共享也会更加容易实现。但是产业链基本格局并不会因此改变。

在短期内,区块链落地有两大突破口,一是“可信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的存在证明,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供应链金融(交易和债权转让真实性证明)、知识产权的确权、商品的溯源、电子证据的留存等等很多具体应用。二是“新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信任传递”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我们本轮调研走访的一系列公司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各公司具体的模式有所差异,但基本逻辑是一致的。

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往往是大型核心企业(大型国企、民营上市公司)的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往往用不完,资金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在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下,由于中小微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难以提供完整有效材料,证明交易的真实性,同时票据不能拆分,导致核心企业的三级四级以及更往上的供应商无法使用债权实现融资,只能借贷高成本的资金。

但是基于区块链的架构,可以实现多方对同一笔交易的共同确认,同时数据不能篡改,融资需求发生之前的交易数据可以为需要融资的交易提供很强有力的佐证。

同时基于反向保理、债权抵消等模式,可以实现对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并实现顺着产业链逐级向上流转。

这个流转的过程,在区块链上实现,则可以确保应收账款债权的真实性。这就是所谓的“信任传递”。只要一笔被多方共识确认为真实后,通过授权、链接、映射等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把可信数据实现跨链分享和转移。实际上兼顾了数据保护和共享的需要。

由于债权数据本身是高度可信的,每一环节的真实交易也在链上被验证和记录,金融机构就可以以非常低的风险来给这些中小微企业供应商提供低成本地融资,占用的是核心企业的信贷额度,在债权到期后,核心企业基于区块链上记录的信息,直接把账款支付给实际的债权人。

如果再配套上相应的过桥融资贷款,那么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甚至可以“秒级”获得信贷资金。

如果把这些债权打包成ABS等产品,对于债权人或投资人来说,这个模式也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区块链,投资人可以实时查询到底层资产的变动情况,并可以及时调整投资决策,大幅降低投资风险。也就意味着将降低融资成本(由于风险降低,投资人愿意降低回报率),让利于实体经济。


可信数字化推动三流融合:资金“脱虚返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模式

这个模式实际上是通过“可信数字化”实现资金的脱虚入实的新模式。

为什么资金会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为什么会出现脱实入虚的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实体经济能够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撑金融的投资决策。

我们可以把整个经济体系简化理解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目前,实物流并没有广泛转化为信息流,原因之一是很多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并没有办法基于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获得很大的实际收益,反而要承担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风险。所以不少企业并没有积极推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导致实物流向信息流的映射存在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统的情况。

基于区块链系统,数据可以被有效地确权,且数据要被多方验证,同时不可篡改,基本上可以较为有效地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我将这种数据上链的过程,称为可信数字化。

可信数字化为金融机构投资、贷款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信息,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

同时,由于“上链”后的数据能够很明确,给实体企业带来额外的价值,实体经济会更加积极的推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实物流向信息流的映射速度、广度和深度将急剧提升。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高度连通,将不是一句空谈。

可信信息流的强化,实际上急剧拉近了资金流和实物流的距离,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资金和实体的“触点”将大大增加,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也将变得极为多元化。

这样一来,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将变得非常容易,大量资金脱虚返实或将成为现实。

在这种模式下,也将给监管部门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手段,穿透式监管将很容易的实现。例如,可以在链内设一个监管节点,这个监管节点具有全权限,可以查看到账本上的全部数据(其他节点只能经授权看到有关的数据)。但是监管节点也并非可以随意查看数据。如需查看数据,需要得到其他全部或大部分节点的授权。要得到这种授权,实际上要履行一些线下的监管程序,比如发监管函等。这样有力保障了依法监管、依程序监管。

当然这只是模式之一。但可以说明区块链绝不是不能监管,反而可以大大降低穿透式监管成本。

基于联盟链的新型联盟组织:数据资源共享的新机制

第二个例子,基于联盟链形成新型的联盟组织,降低数据资源共享的门槛和成本。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加快社会数据资源共享。我们发现使用区块链可以很低成本,很高效率的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目前,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的原因之一,是无法找到牵头单位建设数据资源共享的系统,使用联盟链方式就可以更加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用联盟链上节点是平等的,不需要有人牵头,参与者只要自愿通过区块链开放共享数据就可以了。

比如在过去,不少地方建设了一些“四板”股权交易市场。但是这些交易市场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一些不诚信者或骗子,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四处欺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地方股权投资者带来了损失。

但是这些市场是归属于地方的金融部门管理,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信息沟通机制很难建立。所以,某IT实力很强的金融机构,就帮助他们建立了一套联盟链的系统,实现了黑灰名单的数据共享。不仅仅是防止了欺骗者四处行骗,也为这些市场以后加强沟通和合作,提供了全新的机制和平台。


今天的我想就说到这里,时间所限,我们这段时间开展很多调研,获得了很多一手的素材和案例,上面的这些是对这些案例的一个总结,

此外还想说明一下,今天不是谈理论,而是谈实际,讲的是在一两年之内会普遍落地的模式。然而我相信区块链是一项伟大的颠覆性技术,其作用不会仅限于此。但是要想让区块链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需要先通过技术落地,证明区块链能够切实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