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区块链+医疗五问:戴着镣铐跳舞?

转载
2302 天前
16531

来源 | 起风财经

作者 | 连翘

目前,号称介入区块链+医疗的项目不少,真正落地的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个落地项目并未达到预期进展。其中的问题在哪里?

医疗领域一直是互联网人觊觎的香饽饽,BATJ在医疗领域已经全部就位,区块链技术火起来后,由于其巨大想象空间,巨头们陆续开始布局区块链+医疗。

回顾2017年8月17日,阿里健康在国内首个宣布开展医联体+区块链试点,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常州市医联体底层技术架构体系中,以解决长期困扰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安全问题。然后,没有听到然后。

2018年9月13日,蚂蚁金服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推出区块链电子处方,应用区块链电子处方使医院在线上对复诊患者诊疗的过程中,保证处方精准,解决复诊患者不遵医嘱在院外重复开处方药的风险。不过,区块链电子处方流程看上去很美,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行还有待检验。

目前,号称介入区块链+医疗的项目不少,真正落地的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个落地项目并未达到预期进展。其中的问题在哪里?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问题一:区块链能保障医疗数据隐私权吗?

2014年5月5日,国家卫计委《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明确指出,“责任单位采集、利用、管理人口健康信息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保证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

现在我们使用健康数据时,往往要将数据“脱敏”,但这并不能完全保证安全。当几组信息连接对照时,可能会完全暴露个人隐私,如果加上基因数据则更明显。

2018 年5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元道在贵阳数博会上接受起风财经专访时曾反问“当一个人的DNA和所有生命信息都可以数字化、甚至可以编辑和改写时,这些信息会存储在一个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上吗?”元道当时的目的,是想说明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信息只有存在区块链上才绝对安全,才能实现他主张的“生命上链”。

但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区块链完全去中心化只是理想状态。只要不是完全去中心化,把个人所有的健康、基因信息放到链上公开,就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问题二:区块链能推进互联网+医疗吗?

互联网+医疗已经提了很多年,直到现在一直在边缘试水,类似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的线上问诊,已经是目前能看到的互联网+医疗最深入的应用,但业务数量仍无法和实体医院相比,所以收集到的数据有限且不够完整。

而区块链的优势是减少交易成本,并非离了区块链就不能解决问题。那区块链能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吗?

目前对诊疗记录即电子病历的使用,是众多区块链+医疗的企业最觊觎的一点。但是电子病历的流通性有极大的局限性,别说医院和机构之间,就是医院和医院之间病历都不能打通,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只有部分医院能打通。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医疗完全就能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难以推进。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9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目前互联网+医疗现状时表示,目前大多数的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和医院远程系统有一些基本的连接,近期国家要求医疗机构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虽然可见目前的医疗互联网化将更进一步,但可以看出都是针对国家医疗系统内部,并未提及任何与外界企业的数据连通,更没有区块链。

问题三:区块链上,医疗数据跑的动吗?

据业内人士介绍,医疗数据来自人体,单体数据体量是数字货币、合约文本的千万倍。当医疗数据索引和内容均为区块链保护对象时,海量医疗数据在数据链上反复多重叠加,将导致数据链过于庞大,储存容量和存储速度随之激增,成为难以胜任的任务。

其实,医疗大数据非常复杂,不仅仅是一个“多”字,还有许多特殊性:

一是数据的质量难以确保,体现在不完整性和冗余性上面。

不完整性具体表现为: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过程经常相互脱节,病人与医生的任何点滴交流都是数据,医疗数据库不可能对任何疾病信息都全面反映;除此以外还涉及人工记录导致的偏差和残缺,以及语义等导致的数据表达和记录本身的不确定性,电子病历便经常出现重要的数据缺失。

冗余性具体表现为:医学数据每天都会大量产生,会包含大量重复和无关紧要的信息,例如那些建立在医患交流上的社交信息,想抽离出有效信息非常耗费精力。

二是数据的时间性很强,就诊、疾病发病等数据在时间上都有各自进度,疾病也可能具备季节性特征。同样的数据,时间不同意义也不同。

如此,这些信息储存在区块链上将是巨大的负担。也有人称为减轻存储运算负担,唯有用区块链保护医疗数据索引和相对应医疗数据内容的哈希值,让医疗数据内容在区块链外飞。但这样就削弱了区块链存在的意义。

除了存储,医疗信息也很难精准触发智能合约。保险是许多人设想的区块链+医疗的重要落地方向,且不说国家是否允许商业保险和医疗数据打通,单纯在触发智能合约上就很难行的通。

目前保险公司有冗长繁复的合同条文,这些条文还是保监会组织专门人力物力统一制定的,即便如此,核保仍需人工介入,必要时须发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现在人们想通过智能合约,靠代码来触发各种赔偿机制更难完成——想把如此不确定、冗余和复杂的医疗数据标准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题四:区块链对医院有没有吸引力?

虽然人们给出了推进区块链+医疗的种种理由:电子病历打通了医生,看病更方便;医院与外界药店互通;保险公司理赔更便利等等,但是我们通过逐一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理由并不成立。

比如区块链+医疗可以减少重复检查一事,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一来重复检查的情况其实并不像人想象中的那么多,对于县级以上医院的结果,医生都会拿来参考。二来有时重复检查是必须的,因为病情会有变化,各院仪器对照参数也有不同。三来即使病人认为不需要再检查,但慑于医生的权威一般也会同意。

绝大部分上链的理由,都是想蹭区块链噱头来创业的人的一厢情愿。而且,鲜少有人从医院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事过多个区块链+产业项目落地的智链CTO谢文杰曾向起风财经透露,绝大部分机构想上链是因为他们有需求,想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医院并没有上链的动力。

大部分情况下,医院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本身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现在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使紧缺进一步明显,而培养优秀的医生又非常耗时,所以国内哪怕县城的小医院也是人满为患,医院本身做出改变的动力是很小的。

另外由于医院的体制等原因,一个异地医保就推了很多年,直到现在互联网+医疗只做到了部分医院内网病历连通、个别大型医院可上官网查询检查结果、网上挂号、第三方医疗平台医生咨询等,要轮到区块链技术估计要等很久很久。

问题五:医疗数据自由上链能否得到政策认可?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曾明确发文指出“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健康界《区块链医疗需了解的六个坑》一文中提到,“医疗数据关系个人利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属于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范畴。政策已明确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因此,寄希望于通过区块链医疗商业运作控制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意图难以实现,寄希望于区块链医疗的自治性和隐秘性逃避监管的意图亦难以实现。”

现在区块链+医疗的企业最终目的都是商业化运作。曾有人提出疑问“商业机构作为规则制定者,如何在严苛遵守安全规则和抵御商业诱惑上让政府放心是一个难题,如同让野狼看守羊而不吃腥?!”

这一点上国家一直在关注。据一位卫生部门人士透露,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实施后,国内几乎所有做大数据的公司,总共有200多个被集中约谈。这些公司都是跟医保、社保、电信、移动等合作的,国家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这类数据相关业务。因为这个原因,有个马上要IPO的公司也撤回了申请。

不过,现在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医生在上面“轻问诊”,这些公司也能收集一定量的数据,但只是一些皮毛,没有代表性。

另外市场上有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他们收集的数据也存在缺陷,因为没法收集患者完整的生活史、健康史和治疗史,无法对个人做健康管理。不过数据收集达到一定的量,也有参考意义。对此,政府已经在关注了,接下来肯定会有措施。

在国内限制主要来自于政策,在美国则来自于法律。美国隐私安全保护相关法律非常严格,所以美国发展互联网医疗和大数据都比中国难的多,区块链+医疗也被卡死在这块。

去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发展集团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大国资医疗数据集团陆续成立,或昭示医疗数据上链将由国资背景的企业把持。但直到现在,这三大集团都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而且起风财经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发现,三大集团现在股东很多,钱也没到位,目前还处在“皮包公司”阶段。据悉几大集团现在正在全国各地拉项目,着重点不在数据上,都在拿地块上。

不过,有国资背景的医疗和软件企业很多,国药、浪潮集团、神州数码等类似企业各省都有,最后很有可能国家让各省试点去做,然后再统一。

综合分析来看,也许区块链最后在国内医疗领域的应用状态是这样:国家建立许多数据安全节点,由国家或各地政府来控制,这种区块链上面可以跑医疗数据,安全性、隐私性都没问题。这时,区块链在医疗上的价值就会得到比较好的释放。


64x64

TikTok难民疯狂涌入小红书,如何从中找到Meme投资机会?

App打开
64x64

对话Core贡献者RichRines:比特币已经“大而不倒”,Core将成为解锁万亿美元比特币生态的推动者

App打开
64x64

FO.COM「未来已来」品牌发布会圆满举办,开启香港Web3新纪元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