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正本清源谈区块链之三: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吗?

转载
2500 天前
16700

作者方军,已获得作者授权转载


正本清源谈区块链之三

互联网知识经济 x 读懂互联网未来

作者:方军

我近期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之外,也在思考和区块链相关的很多事物的含义,借给大众媒体写专栏的机会,把学习和思考过程写下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会不定期有这个「正本清源谈区块链」的系列文章,名字很宏大,实际只是谈点自己想不明白、努力想明白的点,且尽量不用专业术语。欢迎留言讨论多交流,欢迎指正。

系列文章:
之一:“数字资产”这个词可能是误导
之二:比特币和区块链可以分开吗?

围绕区块链技术的几大迷思之一是「去中心化」(dentraliazation)。围绕这个话题经常引发激烈的争论,并且这是信仰级的争论,你信或不信?

但我以为,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围绕它的去中心化,不应该抱着理想主义的态度,认为理想的情况下它应该是什么样,而应该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持续发展这项技术、寻找它的应用。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

区块链是发明比特币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现在,比特币这一数字加密货币是区块链上的主要应用。因而我们讨论区块链时,总会回到中本聪这个神秘天才发明比特币的源头去。

在技术上,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所采用的两项技术基础是长期存在的:密码学与分布式计算。

中本聪沿着前人寻找数字世界的类似现金这样的事物的思路,为之加上了两个东西,从而创立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数字现金」(或点对点数字现金)。他所加上的两个东西都是去中心化的:

其一是「结果」:一种数字化现金。这种数字化现金,是去中心化的。

  • 它的发行不像国家法定货币或其他如游戏中的虚拟货币,需要由一国央行或游戏公司来发行。
  • 它的使用,可以直接个人对个人,不需要中间的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中介。
  • 它的存储也是去中心化的,过去我们的钱是存在银行,现在,我们的比特币钱包,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的银行。

比特币的使用和存储的去中心化,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去中介化」。

其二是「过程」:比特币发行与账本存储。这两个过程是去中心化的。

当然更准确地说是分布式的(distributed),因为这里讨论的已经是分布式计算,而非理念。

分布式网络中计算机通过进行计算来争取记账权,获得奖励的比特币,也即,发行权去中心化,交给了一个分布式计算机的网络。现在,比特币网络的节点有上万个。这些在按工作量证明(PoW)争夺记账权的计算机节点,它们所做的事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比特币「挖矿」。

过程的去中心化还体现在,记录比特币所有交易信息的账本,不是存储在一个中心数据库中,而是分布式存储在这些计算机节点中。这个账本,就是狭义上的区块链。我们每个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计算机把比特币的账本下载下来,只不过如果我们不参与记账,我们下载和同步的只是一个副本而已。


当区块链这项技术被从比特币系统中发现,并被剥离出来独立发展之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主要体现在过程上了。因而,虽然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和分布式(distrubution) 有区别,但对于区块链来说,两者可以视为相似的:区块链,是用一个分布式网络,取代过去的的单一中心。

类比看,我们也可以这么说:

分布式的区块链是市场经济,而单一中心是计划经济。

当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往前发展演变时,那种回到上古时代的理想主义,是不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实用主义主导的过程。

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去中心化

区块链在作为一项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有了三种方式:

  • 公有链;
  • 联盟链;
  • 私有链。

比特币的区块链,是最理想化的公有链,任何人都可以把计算机接入这个网络,无须征求任何人的许可。

目前看,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完全控制比特币这条公有链的发展。围绕它也形成极其活跃的生态,比如我较为认可的闪电网络,它扩展了区块链的支付功能,比如我不认可的各种分叉比特币形成新的币种。

现在还有多个被广泛的接受和使用的公有链,比如以太坊,另外还有多个公有链技术。


联盟链,也就是说,它不是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一条联盟链都是属于一个多个实体组成的联盟,你要加入其中,需要获得许可。

通俗地讲,联盟链有两个条件:要有一个盟主,要有众多会员单位。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联盟链,是用于全球金融机构间支付、结算的Ripple(瑞波)。

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所谓自称「行业公链」,也许其主链上线后逻辑上允许任何人加入,但实质上还是一个行业联盟形成的联盟链。京东所做的区块链溯源项目,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联盟链。

腾讯区块链(TrustSQL)、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区块链项目在过去这段时间也备受关注,虽然它们有作为云服务开放给所有人的设计,但基本上可视为一种联盟链。

私有链,就是由单一主体完全控制。

私有链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

比如一家大型公司、金融机构,它内部应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善流程、提高效率,这个时候它的区块链即是私有链。

比如,如果某一国家的司法机构建立一条区块链,用于进行法律证据的存储,那也可以视为这个政府部门的私有链。

我们可以看到,从公有链,到联盟链,再到私有链,去中心化的程度在减弱,但这是一项技术在使用中的自然的演变。

有意思的是,在另一个层面,不管是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它的技术还是分布式的,都依然是以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来取代中心化的数据库,变化的只是范围。

区块链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谈到区块链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其实我们可以参考的是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APPANet)。

互联网的设计思想是去中心化的,这个网络它的早期设计原则就是,即便网络中的部分链路断开了,网络依然能够传递数据、能够运转。今天的互联网更是如此,它是一个全球超级大网,无人能够通过攻击某个核心节点,让整个网络瘫痪。也即: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从一开始就存在,且越来越强大。

但是,从一个小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一直死守「去中心化」的理想,这个细节就是现在的「域名」系统。我们有些人曾经经历过输入IP地址去看某个服务器上网页的阶段,但后来,域名成为互联网发展助力,域名和IP地址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域名让那个普通人能够使用互联网。

从应用上来讲,域名也让互联网变得可用。比如,我们可能访问同一域名,但根据你所处的位置、服务器的情况,可以把你导向不同有着不同IP的服务器,让你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从IP到域名,发生的变化就是从去中心化到中心化。

全世界到现在依然只有13台域名根服务器,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

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

在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中,其实也发生类似的案例。比如EOS这个备受关注的新公有链(仍在开发中,预计将于6月1月主链上线),不是像比特币那样拥有数万且不断增长的平等节点,而由21个节点来主导记账。

我不是说EOS的21个节点可以类比为域名服务器,毕竟它们处在两个不同层次,但不妨可以说,EOS的这种用21个节点来协调区块链的一致性机制,可能并不像它的尖锐批评者说的那么糟。



中心化交易所的悖论

随着大量的数字加密货币(coin)与代币(token)出现,现在人们进行虚拟币交换,往往是选择在交易所进行,比如中国人熟悉的有OKEX、火币、币安等。

这也是围绕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一个有趣的悖论。

比特币的初始设计,是让个人与个人能够在无须任何中介,就可以相互转移比特币这种数字现金。逻辑上来讲,两个人要进行虚拟币的交换时,比如一个人有比特币,另一个有以太币,他们二人要进行虚拟币交换,完全可以直接转账。早期,的确有比特币的早期爱好者是这么做的。

但现在,全世界主要的虚拟币就是在各种交易所完成的。它们可能是合规的、也可能不合规的,但在全球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现实事物了。人们通常将区块链分成所谓的“币圈”与“链圈”,交易所这个中心化的事物是整个币圈的主导者。

交易所是一个极度中心化的事物,但是,它是人们需要的:

它创建了一个活跃的市场,让人们可以匹配;它提供了很多工具,协助人们进行交易;它也提供了中心化的信用,很多人的虚拟币实际上不是按理想化的存在自己的数字货币钱包,而是存储在交易所中。

围绕交易所有两种可能的变化,也同样反映的是去中心化的悖论。

一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不符合人们的「去中心化」理想,因而有很多人试图建立分布式交易所。所谓分布式交易所,可以理解成,有一个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建一个交易所,叫上周围的哪怕就几个朋友、几十个朋友来进行虚拟币交换。但实际上,这种分布式交易所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仅是美好愿望而已。

二是,按现在虚拟货币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对交易所进行监管是必然的事(注意:中国政策规定目前不允许交易所的存在)。未来,在一些国家,交易所可能需要金融牌照以及在政策的力量下进一步集中成少数几家。

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币交易所其实走向了进一步的中心化。

这不符合追求绝对的「去中心化」设计的人的设想,也不符合试图在虚拟世界用加密技术建立无须各国政府管制的技术与经济系统的极客们的设想。

但是,如果区块链技术与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互联网」之后的「价值互联网」,进一步连接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交易所的集中和受到各国相应的监管,是必然的事。

不要过度理想化「失控」

对于「去中心化」,技术思想家凯文·凯利的《失控》(out of control) 这本书的标题就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描述。但我从凯文·凯利几本书的描述中,我发现,他描述的东西其实是多个层面的,而不是单一的、极端的。

写《失控》是30年多前,但那个时候他就非常关注密码学的极客们。后来在2016年的《必然》中,他提到了比特币,他认为:

如果货币,这个现代生活中最中心化事物,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那么任何事物都可以去中心化了。

在比特币和区块链上,我们经历这样的变化过程:

一,人们认为,货币是不能去中心化的。二,比特币和它背后的区块链创造一种去中心的货币。三,它的实现方式是,区块链用分布式的信任,取代了中心化控制的信任。

但是,如果看凯文·凯利描述去中心化的两个案例,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他更深层的想法。他第一次讲述这个案例,是在《失控》中,第二次讲述,是在几年后《新经济新规则》中。

他第一次讲这个故事时,重点是「集群的力量」,第二次他讲这个故事时,重点是「领导者的声音」。

第一次是1990年的一次计算机图形学大会,皮克斯电影联合创始人、计算机科学家洛伦·卡朋特带着一个电脑飞行模拟器来到现场。在会场上,有大约五千名与会者集体操作一个电脑飞行模拟器:

「在会场里,我们每个人都能控制大屏幕上的飞机,让它上下左右飞行。但是,飞机只会根据我们五千人的多数意见来飞行,我们多数人让它往上飞,它就上,我们多数人让它往左飞,它就往左。」

凯文·凯利写道,

「大家和我一样,都被这分散的、无中心的的控制力深深折服了。」

但这不是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局,还有第二季。

五年后,卡朋特再次来到这个学术会议的现场,这一次,他带来了一个海底游戏,众人可以驾驶一艘潜水艇,在海底去捕捞海怪的蛋。

它的操作比上一次只是操控飞机要复杂得多。麻烦也发生了,凯文·凯利写道,「我们都在不停摆弄着控制器,大声叫喊、喊来喊去、指挥别人,可是这一回,魔法失效了,潜水艇一动也不动。我们没能根本没有形成合力,我们没能操控潜水艇,让它航行。」

这时,会场扩音器传出了卡朋特的声音,他通过麦克风对大家喊:

“大家为什么不往右走呢?”

在这个声音的指引下,几千人协调起来,潜水潜动起来了,去捕捉海怪的蛋。

凯文·凯利把卡朋特的声音称为「领导者的声音」。他因而得出了结论:

由无数小东西连接而成的网络,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是,这种集群的力量,需要一点点来自上层的指点,才能充分发挥效果。

现在,关于区块链的未来影响,最精彩的著作是唐·塔普斯科特 (Don Tapscott)写的《区块链革命: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在其中,他也特别强调了分布式权力或分布式的力量( distributed power)。

如果我们熟悉唐·塔普斯科特的思想,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他说的话。

对很多做互联网的人来说,唐·塔普斯科特深刻影响我们的著作是《维基经济学》,他以维基百科这样人们在互联网上大规模协作而创作出来的知识体为例,说明分布式的力量、说明大规模协作的可能性。

但是,他在讨论维基百科的经验时,又花了大量的时间讨论维基百科创始人。他总结出大规模协作的三条原则:

第一,生产的目标如果是信息或文化,则可以使贡献者的参与成本最低。

第二,任务可以分解成小块,这样单个生产者能够以小的增量进行贡献,并且独立于其他生产者,这使得他们的利益回报要远高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将这些模块整合成一个成品的成本,包括领导能力和质量控制机制的成本必须要低。

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讨论方式,分布式的大规模协作是理想,但如何操作则有着很多的考量与设计。

我们也可以说,

理想是理想,工程是工程。

围绕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还将有很多争论,我以上的讨论是试图从一项技术的实用和发展视角看清楚它。


去中心化或者分布式自有其力量,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过于固化地强调去中心化的力量、强调这一点不可改变,而不是抱着技术实用主义去发展它,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本文作为互联网知识经济专栏刊发于2018年2月28日《南方都市报》,网络刊发时根据原稿重新编排。关于「去中心化」有很多想法,专栏篇幅有限,仅是摘要部分刊发,网络刊发为全文。


64x64

Meme币的狂欢与冷思考:2025是故事还是泡沫?

App打开
64x64

对话交易员撒幣哥:买中$MOODENG爆赚5000倍,如何通过代币内幕分析捕获Alpha?

App打开
64x64

观点:此次下跌只是一次常规的市场震荡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