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5G来临,中国电信的区块链征途与野心

转载
1873 天前
18883

来源:巴比特      作者:徐小平


当新科技的风暴席卷而来,江川奔腾,万物生长,天地一时,无比辽阔。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区块链的到来是一场意外,也是一次挑战。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防篡改和多方共识机制等技术特性,能解决电信行业合作中互信协同的问题,但同时也可能革新现有的商业模式。

在国外,最早在电信运营领域探索区块链的公司是美国电信巨头AT&T,随后法国电信Orange尝试利用区块链来提高结算速度,瑞士国有电信供应商Swisscom成立区块链公司,西班牙电信巨头Telefonica宣布开发区块链智能手机解决方案。

在国内,电信行业公司早于2016年便开始涉足区块链的研究。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还是华为、中兴通讯,在区块链标准、技术研发、应用试点等方面均有布局,以期在区块链领域掌握主动权。


近日,巴比特记者专访了中国电信区块链研发负责人梁伟博士。本次专访,我们谈及了中国电信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储备、产品创新和产业布局,涵盖了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区块链SIM卡、数字资产管理等话题。

巴比特记者观察到,与大部分体制内的专家不同,梁伟博士自带IP光环,平时除了以“中国电信区块链研发负责人”的身份出席会议活动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深入浅出区块链:核心技术与项目分析》一书,旨在为读者建立完整的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体系。正因为巴比特记者是他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也才有了这次专访的机会。

梁伟博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区块链思维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对于任何一门技术,建立体系的价值是无穷的,这意味着你可以持续迭代、更新和积累,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信息过载、注意力被无限碎片化的时代。在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项目逝去、有一些项目留存、有一些新项目崛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我们看到技术演进的脉络,憧憬由区块链引领的价值互联网世界。”


01
要创新,不能被管道化

2016年6月29日,为了顺应信息通信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中国电信发布转型升级的新战略,致力于做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据了解,这是自2000年5月17日挂牌成立后,中国电信的第三次转型。

同样是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突出强调发展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重要性。转型之际,政策的加持无疑让中国电信看到了区块链技术为电信行业带来的新的可能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网络压力不断加大、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辛辛苦苦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最后却被用户边缘化,电信运营商因此被“管道工”的标签。

为了摆脱给别人做嫁衣的命运,电信运营商在保证基本业务的基础上,对标BAT,主动开拓企业服务项目。中国电信也不例外。

结合自身多年扎根政企的优势,中国电信将区块链技术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实体经济、政府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初步实践。目前,中国电信在区块链领域形成了“3+3+N”的产品、能力和应用体系,分别为:

3种产品:区块链基础平台、区块链可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区块链SIM卡 3种能力:区块链标准制定、第三方测评、生态体系打造 N种应用:内部的电信业务、外部的政企行业等N种区块链应用


“区块链让数据‘谁拥有、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2019年4月人民日报用一句话点破了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即数据价值的回归。那么,对电信运营商来说,真的希望用户数据的价值回归用户吗?梁伟博士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第一,用户数据的权利从‘君主’到‘民主’,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区块链则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价值的不对称,它们都是通过去中介来提高效率。

第二,用户数据的价值回归已经在发生,并且这个趋势在不断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产数据的源头,用户/消费者的主权也在彰显。我们发现商业广告的影响力在下降,比如去成都吃火锅,我们不会去看餐厅的广告,而是打开大众点评;去外地旅游,我们不会去看旅行社的广告,而是查看驴友的评论。5G和区块链的到来,将加快价值回归的趋势,因为万物互联,用户产生数据的成本更低,拥有的数据权利就越大。

第三,在区块链时代,电信运营商会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我们必须顺应这一不可阻挡的技术趋势,以前电信运营商是做基础设施的,现在也是做基础设施,未来还是做基础设施,这是由我们的秉性决定的。只不过区别在于,以前是提供基于网络宽带的基础设施,现在是提供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未来是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和价值基础设施。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技术架构决定了其内在是开放、平等的精神,而现在的互联网世界是被寡头垄断的。互联网公司牢牢掌控着用户的数据,而运营商沦为了‘比特管道’。5G时代,运营商会去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发挥用户终端的的优势,并通过区块链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来布局新的生产模式。在未来,任何人都能通过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来控制自己的数据,并让自己产生的数据由于贡献而受益。现在我们还看不清晰,它到底是一个平台或是一台设备,这还不确定,但肯定是这样一种模式。电信运营商应该升级为客户价值的新入口。”

如何成为客户价值的新入口呢?中国电信开发了区块链SIM卡(Blockchain SIM,简称“BSIM卡”)以实现这一目标。


02
芯+卡+机+链+应用+运营

梁伟博士介绍道,在用户体验上,BSIM卡和传统SIM几乎没有区别,但是存储空间比传统SIM卡扩大了10-20倍,计算能力提升了数10倍。中国电信创新地完成了区块链一体化技术研发,简称“芯+卡+机+链+应用+运营”。


其中,

“芯”指的是SE(Secure Element)安全芯片,在芯片里集成了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基础算法和协议,如ECC椭圆曲线、HASH算法、BIP协议。

“卡”指的是区块链SIM卡,在SIM卡内开发了Applet应用实现区块链功能,包括种子生成、公私钥衍生、加密存储管理、数字签名、找回私钥等,并对SIM卡的底层COS操作系统的性能、安全、功能等均进行了升级。

“机”指的是区块链手机,用户在电信营业厅办理区块链SIM卡,安装到手机上后下载区块链应用APP,操作APP在区块链SIM卡内进行数字签名,并到区块链上确认。如果手机丢失,用户可到电信营业厅补办区块链SIM卡,找回私钥。

“链”指的是中国电信自主打造的区块链底层基础平台--CT Chain,支持分区共识、国密,智能合约的可视化编译与部署,区块链节点的可视化一键部署,物理、业务指标的实时监控。

“应用”指的是区块链应用,包括运营商应用(数字身份认证、省间清结算、共享征信、共享计算和带宽、共享基站电信积分)、行业应用(精准扶贫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农业溯源、智慧金融、电子政务)。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区块链的一线佣金清结算系统,荣获2019年度工信部可信区块链高价值案例,是全国15个案例中唯一上榜的电信行业案例。

“运营”指的是区块链业务运营平台,该平台能实现开卡、发卡、补卡、消卡全流程的运营功能;备份存储种子(运营商密码、用户支付密码双重加解密),以方便找回私钥(私钥即资产);支持与外部系统对接API接口。

在区块链上,“得私钥者得天下”,区块链SIM卡的一大作用就是保护用户的私钥。基于自主研发的区块链SIM卡,中国电信在供应链金融和智能手机等场景下实现了应用。

以供应链金融为例,供应链成员组成联盟链,中国电信通过天翼链对金票(供应链数字资产)进行可信存证,利用区块链SIM卡提高安全性,实现签名不出卡,金票可控管理。

以智能手机为例,区块链手机上,个人数据均可成为数字资产,包括电信积分、运动轨迹、医疗记录、航空里程、京东礼券等。“这些数据需要从现有的系统对接过来,目前我们已把原型搭建起来了,将来一定会有服务提供商依托电信运营商来保护用户的私钥,”梁伟博士说。


03
社群、共益、金融赋能

“媒体本身,也要用区块链思维改造。” “区块链媒体其实是最不区块链的,除了生产与区块链相关的内容外,其他的都不是区块链。”

采访前后,梁伟博士向巴比特记者吐槽了一番区块链媒体。虽然无情,但有道理。“区块链思维的本质是金融赋能个人的社群共益经济”,梁伟博士认为,区块链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区块链思维,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社群。社群是区块链思维的灵魂,社群能让人找到正确的组织,让人发挥自己的力量,让生态发展。以梵高为例,梵高一生对绘画有近乎疯狂的热情和执着,但是潦倒、饥饿和挫败感伴随了他的一生。为什么?因为他没找到社群,作品的价值没法得到认可。他死后,《加歇医生像》最高被拍卖到9100万英镑。如果他生前找到了区块链的社群,他肯定不会变成这样。

二、共益。互联网让信息的获取变得平等,也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区块链则让我们的贡献变得平等。滴滴打车的前1000名用户,是这个出行共享经济生态最值得珍惜的贡献者,但并没有获得滴滴公司一轮又一轮高估值的红利。但如果我是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早期参与者,随着社群的壮大,我就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进而激励我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金融赋能。区块链如果没有金融赋能,那其实就是一个被阉割了的分布式账本,而且性能很低。金融赋能才能体现区块链的价值,让生态和用户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一种共建关系,是一种价值投资;而且区块链可以让价值无限碎片化,无论被拆得多细、打得多散,价值都可以被无摩擦地交换、贡献都可以被精准地衡量。”

从符号、文字到书籍、电报、收音机、电视,从风车、蒸汽机到汽车、飞机、火箭,从大型计算机、微型机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技术的进步自有其规律。正如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在《技术的本质》中所写,所有的新技术都不会凭空产生,都是依存于原有技术,脱胎于原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组建在一起进行组合进化,不同技术组建的新组合是新技术产生的主要方式。

在梁伟博士看来,从互联网到区块链,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同时,也让技术背后的思维浮出水面,

“不是先有区块链技术而后有区块链思维,其实它早就存在了。区块链思维是商业时代的产物,本质上是用经济手段来重新审视技术问题,让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新兴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传统商业形态的不断冲击,必然会带来上层思考方式的变化,导致这种思维得以集中爆发。”

64x64

未来已来,FO.COM 品牌发布会 1 月 9 日将在香港举行

App打开
64x64

美国加密经纪人规则:苦口良药还是致命毒药?

App打开
64x64

Meme币的狂欢与冷思考:2025是故事还是泡沫?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