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中国经营报:区块链专利申请井喷,能否获利尚待授权检验

转载
1862 天前
15961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专利申请数量的井喷,折射出区块链入场力量增多、研发投入加大、资源逐步聚拢的趋势。而区块链行业评价量化指标的稀缺,也反向推动专利申请热度走高。

随着区块链行业走热,一些可量化指标的竞争也浮出水面。

“我们正在继续加紧区块链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因为在接触地方政府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敲门砖。”一位北京区块链创业公司高管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1月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显示,目前全球公开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数量高达1.8万余件,中国占比超过半数,居全球第一。

专利申请数量的井喷,折射出区块链入场力量增多、研发投入加大、资源逐步聚拢的趋势。而区块链行业评价量化指标的稀缺,也反向推动专利申请热度走高。

热潮之下,如何认识区块链专利价值仍需保持理性。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倾向认为,国内区块链专利市场距离成熟仍有距离,也存在个别“为专利而专利”的现象,其价值还需要市场检验。在公开信息范围内,未见与区块链有关的专利转让交易、侵权诉讼行为,说明区块链企业尚未通过专利直接获益,也没有直接就专利展开竞争。


01
申请多,授权少

根据中国知识产权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我国区块链专利的申请起步于2014年左右,当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为13件,2015年发展到32件,最早一批原生性区块链公司成为区块链专利申请的主力。

2016年,一批原生区块链公司陆续有批量区块链专利申请,使得当年申请量迅速上涨到470件。2017年,区块链专利申请量达到1246件。与此同时,大公司开始入场。这一年,阿里巴巴迅速以57件申请数占领榜首,并将申请数量的优势持续保持至今。

大公司的入场搅动,反映出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走向主流,同时也让小公司倍感压力。记者注意到,在申请数量上,从2018年起,互联网巨头和国家队开始挤掉原生区块链公司占领国内和国外申请数量榜首,显示出其充沛的研发资源和较强的专利意识。

一位来自上述最早一批申请专利原生区块链公司的高层透露,申报国内每件专利的费用在一千元左右,而申报国际性专利的成本在几千到一万美元不等,作为初创公司很难在此领域投入。此外,他也认为,专利质量重于数量,从目前的授权量来看,原生区块链公司显然占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是两个概念。链塔智库首席分析师于睿告诉记者,专利申请一般要经过“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请求—实质审查—授权”等几个环节,完整流程耗时一般2年左右,想获得授权的难点在于专利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根据零壹财经分析师任万盛《中国区块链授权专利排行榜》对中国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分析清洗后结论,截至2019年10月,我国累计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29万件,480件专利获得授权,授权率4.48%,远低于AI、大数据等技术。2016~2019年10月,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总数从745件增至12909件,数量增至17.33倍。获得授权的区块链专利,从102件增至480件,数量增至4.7倍。由于申报数量大增,区块链专利授权率从18.09%降至4.48%。如果从目前的授权量看,占领申请量榜首的互联网巨头并不占优势。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区块链的发明性专利审核时间较长,授权爆发期未至。有北京地区专利代理人透露,“发明专利”较之“外观专利”等需要做实审,周期一般两到三年。当审查人认为发明专利不满足专利法要求时,会给出审查意见再要求做答复,这一过程有可能多个回合,也有极端情况5年都不一定能申请到。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标准未定,也为专利审核和专利质量评判设置了一些障碍。任万盛认为,相关审核人员缺乏足够标准依据,因此更依赖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经验是否满足专利法规定进行判断。

北京知识产权局审协北京中心副研究员杨栋向记者透露,知识产权领域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开始加强,招收人员上也有很多该领域知识背景。“但目前并没有专门为区块链去设置专门审查人员,除非这个领域真的变成一种信息基础设施。”

从上述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内容看,其技术要点主要覆盖数据验证认证、交易验证管理、多链跨链、身份系统、智能合约等方向。应用方向依申请量排序主要围绕交易系统、底层架构、数据安全、数字货币和监管科技。

行业共识在于,国内专利主要是技术改良以及应用创新,关键技术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较为薄弱。

如何理解这两种方向上的差异?“核心就是源代码是不是自己写的,这是自主研发的根源。这个在可维护性上看差别很大,如果用第三方代码,一旦核心功能出问题,靠修修补补可能解决不了。如果出现底层技术的授权方不再授权的极端情况,相关应用就可能存在停摆危险。”布比科技CTO王璟曾向记者解释。


02
专利价值仍待爆发

授权量尚未迎来爆发期让业内的“数量比拼”不够强有力,而由于缺乏规模化商用,也让目前授权专利的含金量无法真正得到检验。

杨栋告诉记者,专利价值通常依靠专利运营(买卖、许可的费用)和专利诉讼(侵权赔偿的金额)来体现。

根据链塔智库《2019区块链专利综合实力榜》,上述区块链领域专利在获得授权后的应用并不活跃——在341起权益转移中几乎全部是公司内部结构调整产生与关联公司转让,1起质押、0起获奖,更没有无效、保全、诉讼事件发生,说明区块链企业尚未通过专利直接获益,技术竞争尚未实质开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刘峰认为,区块链水平的划分,专利只是作为创新维度的一个量化指标,还可以通过性能吞吐量TPS、应用落地指标、使用人数、区块链节点数、支持共识种类、开源代码贡献数量等来综合评价。

但即使如此,在行业标准未定、评价体系模糊的现状下,专利仍是企业特别是创业公司彰显业务实力、获得业务机会以及获取补贴经费的重要砝码。

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以来,全国多地出台针对区块链人才和企业的补贴政策。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对获得区块链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企业,单件补贴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每年补贴专利费,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北京欧链科技是较早开始专利申请的原生区块链公司,在2016~2017年间曾一度处于申请量排行榜前十。创始人赵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政府部门不了解、相关产业也不积极,无币区块链行业发展较为艰难。“高层战略定调后,目前区块链技术公司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to B和to G(政府)。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渗透合作时看什么?首先看我们有什么专利技术,再看有什么应用案例,以及制定过哪些行业标准。市场上对专利申请多有争论,但目前很难找到比它更公允的评价方式,我们目前已经提交了47项专利,还会继续在此方向努力。”

但赵微也认同,目前技术研发和应用甚至专利申请更多以创造或更新商业模式为价值,而不是浅层次的应用。“比如跨境支付和防伪溯源,是本身就存在的业态,没有区块链技术时也存在,区块链技术只是帮助它升级了。但有一些业务场景是没有区块链技术建立不起来的,是从0到1,比如一些政务领域,帮助检察机关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做案发前取证的系统,比如帮助农产品做价格保险涉及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精算团队等多方主体的平台模式,这种突破可能具有更大爆发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专利申请和专利价值,一些稍显极端的声音认为,专利思维可能并不适用于区块链领域。区块链铅笔创始人龚鸣在近期就针对专利数量井喷现象撰文称:公链本身就是开源的,只要国内有足够的人真正能够参与到这些公链的开发,真正能够吃透这些技术,就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应该鼓励发展开源社区,而不是每个大企业都想把这些开源技术占为己有,自己仅仅是在其中“修修补补”,然后申请专利。

但业界对此争议也颇大。在赵微看来,这是仍未看到区块链对B端价值的一种声音。“IBM研发了开源软件Fabric,但是这不妨碍IBM把它进行商业运作或专利保护。”

火币中国CEO袁煜明也认同,开源和专利并不冲突,申请专利后仍然可以选择开源,但是却无形之中保护了开发者的版权权益。“过去区块链行业倡导开源精神,但必须看到单一依靠开源社区的效率较底,商业开发和企业主导的软件应用,开发速度和迭代速度快,创新性更强。区块链技术目前处于‘群链逐鹿’阶段,有商业公司能够加速区块链技术的试错和择优进程,这毫无疑问是一件好事。”




64x64

FO.COM「未来已来」品牌发布会圆满举办,开启香港Web3新纪元

App打开
64x64

FO.COM「未来已来」品牌发布会圆满举办,开启香港 Web3 新纪元

App打开
64x64

特朗普就职典礼引发全新期待:能否兑现十大加密货币新政?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