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DeFi有什么优势?

转载
1571 天前
8323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陈永伟


自从区块链这种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围绕它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息过。对区块链保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不依赖于信任等诸多优良性状,因此完全有可能像现在的互联网那样重塑整个社会。而对区块链持悲观态度的人则指出,虽然区块链在理论上拥有很多良好的特征,但其本身也有很严重的技术缺陷,因而很难有实际的用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悲观派”的观点似乎更有道理:尽管在各种媒体上,区块链技术被宣传得天花乱坠,但在实际当中,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却很少。即使是像比特币这样的现象级产品,也远没有达到宣传中的效果——事实上,由于比特币的交易成本很高,它甚至几乎不能作为货币来进行使用,而只能作为一种特殊资产来进行投资。

不过,随着人们对区块链技术认识的深入,天平似乎正在向“乐观派”倾斜,不少基于区块链的实际应用陆续被开发出来,开始向人们证明区块链并非屠龙之术。

在新近的区块链产品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一类被称为DeFi的应用。所谓DeFi,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Finance)的简称。通俗来讲,它就是一类依赖区块链技术建立的金融产品,其目标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开发和运营,在透明和去信任化的区块链网络上提供所有类型的金融服务。

DeFi这个概念的最早出现大约可以追溯到2018年,但当时关注的人还比较少,并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到了2019年,DeFi突然开始火了起来,整个市场上DeFi交易的锁仓量总值一度突破了1.5亿美元,因此2019年也就被称为了“DeFi元年”。到了今年,DeFi继续持续了火爆的态势,数以千计的De-Fi产品被设计了出来。

为什么DeFi会在短短两年内,从默默无闻走向火爆呢?相比于传统的金融产品,它究竟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它的发展,又会带来哪些潜在的风险?

01
DeFi为何走红

DeFi之所以会在近两年爆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现有金融体系的缺点。

在现实中,我们熟悉的金融体系主要是由一种中心化的方式来构建的,它强烈地依赖于居于中心化节点的金融机构的支持。比如,你要给朋友汇一笔款,那么你需要把钱打到银行,然后再由银行把这笔钱转到你朋友的账户;再如,如果你要借钱,那么你就需要向银行提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然后再由银行把别人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来借给你。在所有这些金融活动中,总有一个金融机构夹在中间。

这种中心化的金融体系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首先,它需要人们付出额外的成本。众所周知,金融机构都是很有钱的。这些钱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从交易中收取的佣金和其他费用。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这些佣金是它们的收入,而对于用户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本。

其次,它有可能影响交易的效率。当存在金融机构这个中介时,所有的金融交易行为都不是直接完成的,而是需要拐一道弯。举例来说,过去,我们要给人汇一笔钱,很可能是这边汇出了一天款,那边还没有收到,其原因就是中间要在银行拐上一大个弯。当然,随着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这种汇款和到款之间的时间差距已经大幅缩短,整个过程可能已经减少到了几分钟甚至几秒——不过,对于专业的金融交易来说,这几秒依然可能是极为致命的,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再次,对于用户来说,中心化金融产品的选择性是较小的。在现实中,我们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其实是非常多样化的。例如,当我们去尝试获取一笔贷款时,可能希望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实现质押,然后以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进行还款。显然,如果这笔贷款发生在具体的人与人之间,那么这些要求就可以以合同的形式被写下来,然后被借贷双方执行。但如果我们是向银行贷款,就不太可能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

最后,中心化金融系统的可及性是相对较弱的。在中心化的金融体系下,人们使用金融服务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例如,你要去办理信用卡,就需要满足一定的信用资质;你要去从事证券交易,也需要提供一定的财产证明。在这种设计下,很大一部分人就被排除在了金融体系之外,不能享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而事实上,他们可能是最需要这些金融服务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不要这些金融中介呢?在传统条件下,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了这些金融机构来作为中介,信用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然而,当区块链技术出现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由于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它可以很好地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条件下保证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而信用问题也就随之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这种状况下,DeFi这种去中心化的金融形式就成为了可能。

当DeFi出现之后,上面提到的所有中心化金融服务的劣势都将成为DeFi可以超越中心化金融的点。

首先,由于DeFi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金融交易,因此其交易成本就会大幅下降,而交易的效率则可以大幅提升。其次,由于DeFi的交易是更直接地发生在交易双方的,所谓他们之间对于交易细节的设计可以更为详细、更为多样化,这就能让人们的金融需求得到更为充分的满足。再次,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金融,DeFi的门槛也要低很多。在中心化金融体系中,对交易者设置门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筛选出优质的交易者,从而规避可能的金融风险。而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在降低这个门槛的同时,达到类似的效果。

正是由于有了以上的特点,DeFi产品才会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区块链应用。当然,我们应当承认,在DeFi火爆的背后,是有一些炒作因素在推波助澜的。事实上,在比特币等加密火币火爆之后,区块链概念的炒作者一直在寻找新的炒作对象,而DeFi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不过,从总体上看,这些炒作应该都是次要因素。如果没有DeFi自身的优良属性这个“1”,那么后面跟加上再多的“0”也是没用的。

02
DeFi的生态构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DeFi现在的发展,其实就是在区块链世界上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复刻一个现实的金融世界。换言之,在现实当中有什么样的金融产品,在区块链世界当中就可以复刻出什么产品。当然,在现实世界与区块链之间进行穿梭是需要渠道的,而合成资产与预言机就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所谓合成资产,就是现实资产在区块链世界的映射。例如,在现实世界你持有一定量的美元,但这些美元你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因此你需要把它们换成对应的比特币世界货币,例如USDT,这里的USDT就是我们所讲的合成资产。而预言机呢,通俗来说,就是把现实世界的信息搬到区块链世界的翻译。比如,在现实世界,我们有股价的涨跌,但这些涨跌数据是不能被区块链世界看懂的,因此我们就需要预言机来完成这种信息的转换。

当有了合成资产、预言机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区块链世界仿照现实世界,借助智能合约来构建整个金融生态了——毕竟,从本质上讲,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可以理解为一整套合约,而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来复刻它们,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从现在看,仅在以太坊上,人们已经开发出了数以千计的DeFi应用。最近,区块链风险投资机构OutlierVenture发布了一个报告,试图对当前的DeFi应用进行归类。根据这份报告,目前的DeFi应用可以分为三大类,九小类:

第一大类应用是发行。这里,发行是广义上的,它指的是创造可供交易、转移并符合用户需求的金融资产。区块链技术使得金融资产的创建和验证成本大幅降低,这使得发行成为DeFi的一个重要应用。

在发行应用之下,包括三个应用:稳定通证、借贷,以及证券、保险和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To-ken)的发行。(a)稳定通证。对于任何交易来讲,稳定的货币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借助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便捷、安全地根据需求发行去中心化的稳定通证,并通过算法来调节货币的供给,从而保证币值的稳定。目前,以太坊上的DAI币、AMPL币就是这种类型的应用。(b)借贷。区块链的开放性、安全性和透明性等特征决定了DeFi能比传统的中心化金融向更多的人提供借贷服务,同时区块链的互操作性也为创造新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可能性。

在借贷类DeFi应用中,最有名的就是现在的Compound。Compound是一个抵押贷款应用。任何有闲置的数字资产的用户都可以将其闲置资产放到Compound的池中供别的用户借贷。借贷者需要抵押其所拥有另外一种资产来借出他希望获得的数字资产。Com-pound根据事先确定好的规则来自动监控所抵押的资产。当所抵押的资产的市值降到临界点时,Compound智能合约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补仓通知。如果用户未能及时补仓,Compound就会自动执行合约将所抵押的资产卖出,以防止出借人的资产的损失。以上的这个流程完全是基于智能合约中确定的规则自动执行,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c)证券、保险和非同质化通证发行。从理论上讲,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容易让人们将证券资产数字化,从而实现证券、保险和非同质化通证(NFT)的发行,不过它们的发展依然受到一些重要因素的限制。证券和保险大家已经十分熟悉了,我们就不再赘述,对于NFT,我们则可以重点谈一下。所谓非同质化通证,是和同质化通证相对的。我们熟悉的比特币、以太币等都是同质化通证,每一单位这类通证的价值都是相等的。而非同质化通证则不同,每一个通证所表示的价值都不同。这类通证非常适合用来表示资产。例如,在现实中,每一张画、每一套房子的价值都是不同的,它们都可以以NFT的方式上链。虽然目前用于NFT的DeFi应用还较少,但其想象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第二大类应用是交易。具体来说,它分为去中心化交易、衍生品、互换交易和预测市场交易,以及流动性提供这三大类子应用。(a)去中心化交易。由于具有即时托管和无提款限制等重要特征,去中心化的交易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帮助人们实现去中心化交易。例如,币安(Binance)、IDEX、DDEX等都是著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衍生品、互换交易和预测市场交易。现阶段,这类DeFi应用还处于发展的早期。(c)流动性提供。在实践中,某个交易所很可能会出现没有处理大额订单所需的必要流动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出了一些专门为交易所提供流动性的DeFi应用。例如,Uniswap是一个自动做市的应用。任何用户都可以在以太坊上采用Uniswap在任意两种数字资产之间建立交易对并提供最初的流动性。其它任何用户都可以针对这个交易对资产池进行交易。每次交易所需支付的佣金又返回到这个流动性池中。交易量越多,这个流动性池所产生的收益会也就越多。在这个初始流动性池建立之后,其它的用户也可以继续向这个流动性池提供更多的资产流动性。如果一些提供者收回其提供的资产,那么他就能够依据其所提供的流动性在总流量中所占的比例获得这个流动性池所赚取的相应的佣金收入。

第三大类应用是所有权管理。进一步地,它又可以分为钱包、资产管理,以及支付网络这三个自应用。(a)钱包。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持有区块链上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进行有效存储和转移的需求日渐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有钱包功能的DeFi应用就被开发了出来。例如,MetaMask是一个开源的以太坊钱包,能帮助用户方便地管理自己的以太坊数字资产;Coinbase则提供了一款比特币在线钱包,允许用户支持发送和接收比特币。(b)资产管理。当人们拥有了链上资产后,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增值的需求就凸显出来。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帮助用户管理这些数字化资产的应用,例如ICONOMI、Melon-port、Iconomi、CoinDash、Etherplan等 ,都是比较典型的代表。(c)支付网络。现在,也有一些DeFi应用专门致力于改善链上支付速度和效率,以及跨链之间的支付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OutlierVen-ture的报告十分详细,但其实以上九个门类远远不足以涵盖目前DeFi所能实现的功能。在现实中,很多DeFi合约所能实现的交易要远比上述的这些功能更为复杂,那么它们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奥秘就是“乐高式的组合”。

03
DeFi:“货币乐高”

在学金融的人里面,流传着一个著名的笑话:有一个学生不太爱学习,在选课时总挑那些所谓的“水课”,而回避那些“硬课”。一次,他在课表上看到了一门课,叫做《选择、未来及其余衍生出的琐事》(Options,FuturesandOtherDerivatives),心想这一定是一门谈理想、灌鸡汤的“水课”,立即选了课。但开课之后,他才发现,这门课非但不“水”,而且非常“硬核”。每节课上,教授都是一黑板一黑板地推公式,根本就没有什么鸡汤。找人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完全误解了课程的标题——原来,这门课其实是《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是金融系著名的高难度课程。

我不知道其他人学习《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这门课的感受是怎样的,但对于我个人来讲,这门课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就是它告诉人们,用债券、股票、期权、期货这些很简单的金融工具就可以组合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金融产品,并用它们来达到对冲风险,甚至无风险套利的目标。例如,我们仅仅利用一个债券和一个期权,就可以组合出一个可转债券;而如果再多给我几个期权,我就能组合出一款高息保本债券。所有的这些,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事实上,现实中的金融产品设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有了区块链之后,人们很自然地将这种通过组合来实现复杂金融功能的思路搬到了DeFi应用上。具体来说,在整个DeFi生态中,有一些金融功能是基本的。例如OutlierVenture报告中指出的那几大类应用,其实实现的大多是基本的金融功能。在计算机术语中,那些用来完成某个特别功能的程序块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原语”(primi-tives),沿用这个传统,这些基本的金融程序就被人们称为了“金融原语”(fi-nancialprimitives)。

如前所述,这些“金融原语”本质上都是一些用程序写成的智能合约,而这些合约又都是开源的,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对其进行组合和删改。这样,在区块链的世界中,人们就可以和现实世界中一样,利用这些“金融原语”来组合出丰富多彩的金融应用。所不同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对金融产品进行组合会受到比较多的限制。例如,你会受到买卖单位的限制——对于个人来讲,你不可能用半股股票来构造金融产品。所以,在现实世界,创造新金融产品通常只是大型机构的特权。但在DeFi世界里,借助于智能合约,个人创建金融产品的门槛被大幅降低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需求,更为自由地设计自己的金融产品,并十分方便地用它们来进行交易。正是由于DeFi应用可以如此自由地通过组合实现,因此一些人也亲切地把DeFi称为“货币乐高”(MoneyLego)。

DeFi的风险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很容易看到,借助区块链技术,DeFi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中心化金融体系的不少缺陷,从而大幅提升金融系统的运作效率、更好满足人们对金融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不过,所谓凡事有利必有弊,在看到DeFi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可能带来的风险:

其一是可用性风险。如前所述,DeFi具有很强的自由性,人们可以像乐高一样通过对金融原语进行组合来实现非常复杂的产品。这一方面当然可以满足更广大用户的独特金融需求,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也可能增加人们识别产品的难度,从而减少产品的使用。更为麻烦的是,过于复杂的产品设计可能让人们难以看透产品背后蕴含的风险,很可能让欺诈等问题意外增加。

其二是集中化风险。虽然从理论上讲,DeFi具有去中心化的特色,但事实上,购成DeFi系统的某些基础性功能却是由一些公司开发的,因此在事实上,它依然难以回避集中化风险。举例来说,在以太坊上,DeFi贷款协议Compound在设计上就允许中央管理员对其进行升级。显然,在这种设计下,很难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

其三是流动性风险。对于金融来讲,流动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如果DeFi建立在某条区块链上,那么当系统交易量急速扩大,而区块链系统的扩展性赶不上交易量的增速时,就可能出现拥堵,从而对流动性造成巨大影响。

其四是黑客攻击风险。DeFi系统的运行需要由智能合约进行保证,但是对智能合约的代码进行审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智能合约中存在着任何漏洞,它就可能称为黑客攻击的对象。而区块链的特征决定了,如果欺诈和虚假交易达成,它们将几乎是不可逆的,这就让黑客攻击所可能造成的危害比传统环境下更大。

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的条件下,黑客们攻击金融系统时所凭借的主要是他们在计算机技术上的优势,而在现有的DeFi生态下,由于各链、各应用之间的互通性还并不是那么好,因此跨链、跨应用之间的套利机会可能是很大的。这时,即使一个计算机本领不那么强的人,只要他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和足够的市场嗅觉,就也可以成为黑客,对DeFi系统进行攻击。

事实上,这种风险已经不是一种凭空的设想,而是一个十分现实的威胁。例如,在今年的2月14日情人节,以太坊上就发生了一次被称为“bzx攻击”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黑客并没有像人们习惯的那样,花费大力气去破解各种程序,从系统里面去给自己赚钱。而是 在 Flashloan、Compound、DyDx等DeFi应用之间来回闪转腾挪,借款、还款,利用不同应用之间的利息差异,就成功套现35万美金。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合理合法。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DeFi虽好,却也并非十全十美。在积极发展和探索DeFi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其潜藏的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制度来扬长避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让DeFi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64x64

FO.COM「未来已来」品牌发布会圆满举办,开启香港 Web3 新纪元

App打开
64x64

特朗普就职典礼引发全新期待:能否兑现十大加密货币新政?

App打开
64x64

AI领衔主演,22个加密项目集体下场布局AIAgent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