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云九资本牛凤轩:谈Web3重塑数据价值

转载
1105 天前
6681

作者:云九资本Sky9 Capital 合伙人牛凤轩Vincent Niu 

前段时间零零散散在Twitter上输出了一些关于链上数据的观点,有些朋友私信问让我展开讲讲,所以有了这一篇文章,也算是自己的思路整理。距离上一篇文章,已经过了整整半年,希望后面的更新频率能更高一些。

tl;dr

在Web2.0里,你的数据有价值,但不属于你,价值也不分给你。

链上数据是一座金矿,应用越多,数据越多,金矿越大

在Web3.0里,你的价值行为终将获得回馈,价值的载体是你的数据,也属于你自己。

在Web2.0的世界里,如果你在王者荣耀里是上海市静安区第一赵云,所有皮肤全收集了,你去永劫无间或者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只能从一张白纸从零开始,没人知道你是一个王者高手。如果你是B站小有名气的up主,你去Youtube上可能发现已经有人顶着你的名字在搬运视频了。如果你在微信上有5000块钱想转到支付宝上,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只能提现到银行卡在充值到支付宝。你在手机上网站上每使用一个新的产品,都要不厌其烦的走一遍手机号/邮箱/用户+密码/验证码的流程,然后往往不怎么用的产品第二次使用的时候还要再点击找回密码。

在Web2.0的世界里,每一个应用都无所不用其极的锁住用户,提高粘性和留存,把用户和数据的护城河建立起来,从中榨取最大的价值。作为用户,你虽然获得了使用产品的体验,但你其实一无所有,你的所有数据可以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曾经最大的中文Blog社区BlogCN,曾经的校内网,更不用提有多少停服关机的网游。本质上,用户的行为和数据是在给公司打工,在你注册的时候打勾了《服务协议》和《隐私条款》的时候,你已经签订了一份及其不平等的合同,即,你的数据归属公司,可以被任意使用和变现。如果我们哪天不运营了,不好意思,解释权归我,你号没了,你数据没了。

所以,在Web2.0里,你的数据有价值,但不属于你,价值也不分给你。

在基于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的Web3.0框架下,似乎往前走了一步。区块链就是一个公开的数据库,所有的应用在上面读写数据。由于目前性能的限制和高昂的交互成本,应用倾向于只把“高价值行为”的交互放在链上,而这些行为数据简直就是一座金矿。

在4年前,那还是ICO的时代和各路公链的画饼大赛,链上的交易类型非常单一,大多都是代币的转账。在4年的时间里,应用层迎来了几个赛道的爆发,从DeFi到NFT到GameFi,百花齐放,成千上万个应用在链上记录了形式多样的数据。围绕这些数据的过滤/分析/加工,能够产生无数的场景,从捕捉交易机会,到找到精准用户地址群体,再到形成链上身份和社交关系,每一件事都是百亿美金以上的机会。

一即是全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浅谈我所理解的NFT和Metaverse》中,曾多次提到了区块链带来的互通性。从数据的角度来看,互通性是一件在Web2.0无法想象的伟大变革。一个地址账号可以原生的同时登陆成千上万个应用,这些应用产生的高价值行为都记录在一个账号之下,对于每一个地址的链上交互行为,你可以知道这个地址(背后的人)是不是一个DeFi早期的流动性挖矿用户,是不是一个NFT的藏家,是不是一个DEX交易的用户,是不是某个GameFi的玩家等等。


一个地址的用户画像可以用这些链上行为完整地描述,在Web2.0的世界里,你在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足迹都被掌握在不同公司的手中,每个公司只掌握了你所有行为的一个碎片,越是巨头公司涉及的业务越多掌握的碎片就越多,但并不能拼凑出全貌。在区块链上,一个地址的全貌就藏在你的每一笔链上交互之中。任何一个人和组织都可以无需许可的去拼凑出你的画像,像RSS3/Project Galaxy/CyberConnect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组织和呈现出用户的链上画像和行为。

价值何在

价值行为获得回馈

在Web2.0里,如果你做了一个游戏,想去吸引王者荣耀的用户作为种子用户,这可能么?即便你在腾讯内部都不一定能拿到想要的资源和权限。如果你做了一个社交产品,想去批量吸引微博的用户,这可能么?

在链上,哪个地址玩过哪个游戏,花过多少钱,一目了然。哪些地址参加过YFI挖矿,Curve预挖,NFT交易,都可以轻松的获取到地址列表。你可以用一系列的过滤条件找到满足你要求的种子用户名单,对他们进行空投,给他们一些福利,进而吸引他们来使用的你的产品。

一个产品的价值,来自于它的每一个用户的每一次链上的交互行为,无论是NFT的交易还是流动性的添加。如果这些交互行为产生的价值并不被这个项目方认可,没有关系,会有其他的项目方去重视这些行为带来的价值。前几天OpenDao给Opensea用户空投$SOS代币这件事很有意思,我关注的重点并非OpenDao是不是能通过这个操作就能做一个NFT交易所超过Opensea(我认为这很难)。而是你在Opensea上的高价值行为即便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Opensea大概率要走IPO上市的路线)但别人也可以给,$SOS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前面有Rarible撒过(给NFT持有人,大部分人早期获得NFT也都是通过Opensea的交易),后面还会有LooksRare以及更多。

在每一个新项目的代币经济模型中,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思考 1.我怎么去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给予他们空投;2. 我怎么去回馈给我的产品提供价值的用户。所以在链上你该干啥干啥就行,你的“高价值行为”迟早会给你带来“价值”的。

经历过2020年DeFi Summer的用户,相信在过去的一年中领各种项目的空投领到手软了,这就是你的数据价值所带给你的回馈。如果你认为你把一个地址里的余额全部提走,这个账号就没有价值了,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你的链上足迹才是最宝贵的,请珍惜你的每一个钱包地址,不要轻易丢失。

可追溯 无需证明的身份价值

如果你是传奇1代的老玩家,你很难证明你曾经玩过或者打出过神装,因为关服了数据没了。但如果Cryptokitties在几年后网站关停,你依旧可以用你的以太坊地址告诉大家你曾经在2017年底买过一只圣诞猫。在Linkedin上你可以把“做了几页PPT”包装成“主导了5亿美金的并购案子”,在区块链上你吹牛说自己是DeFi大户/早期玩家,是不是真材实料,地址看看就知道。

上周我收到了一份简历 -


不需要太多文字,Opensea,RSS3,Mirror,Cyberconnect上看看就知道这位兄弟过去两年用过哪些Dapp,买过什么NFT,是不是一个Crypto native的人。链上的数据胜过千言万语。在这个行业招人,我觉得Linkedin可以歇菜了。

这些数据不止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人在链上的历史和身份,也能原生的把社交关系和群组关系建立起来。我们现在有很多群组,仍然构建在Web2.0的应用像微信,Discord,telegram之上,比如DeFi爱好者群,NFT讨论群,XX项目大户群。实际上很多群里的用户可能与主题无关,可能从来没有玩过DeFi,没有买过某个项目的Token,却在群里瞎带节奏”。

如果是基于钱包地址登录的社群工具,天然可以根据某些筛选条件来建立群组,比如持有Punks或者BAYC的地址才能加入的NFT社群,比如持有某些DeFi Token且数量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加入的DeFi社群,比如曾经参加过3个项目以上的Snapshot投票治理才能加入的DAO社群等等。这些入群门槛可以原生的通过读取地址在链上的资产信息和行为历史进行自动判断,无需证明。如果条件不在满足了,自动踢出不满足门槛的用户。权限管理也可以根据链上的数据进行自动的提权和降权,而不用由管理员去手动设置。比如拥有100个某项目Token可以进入普通群组,拥有10万个以上token可以自动进入大户VIP群,自动获得彩虹色的ID标识等等。有不少项目,比如ShowMe和Metalink,正在做这个方向上的探索。

这样建立的社群更加透明和高效,大家都是满足群组加入门槛的成员,这个过程是原生的、真实的、动态更新的、无需信任的。

数据驱动的Alpha

每天在链上都有数十亿美金的代币交易和数亿美金的NFT交易,而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不难想象这里面有多少Alpha可以被挖掘。nansen.ai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仅仅用一年半的时间迭代出了收入数千万美金,估值近十亿美金的产品。链上的巨鲸标记,Smart Money追踪,Token God模式下的筹码流动和分布,NFT项目的深度挖掘... 这些信息交给一个有分析能力的用户,就等于把一台ATM机放在他面前。

以上,我仅仅列出了几个正在发生且快速迭代的场景,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链上数据这座大金矿其中的价值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将来我们还会看到基于链上数据的Credit Score,去中心化身份在元宇宙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像nansen一样抓住某一个角度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数据产品。

在Web3.0,链上数据属于每个人自己,同时又对每一个人或组织可读,大家都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价值捕获。价值的分配方式正在被重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你在Web3.0使用任何一个应用的时候,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带着你的地址画像和标签在每一个应用里行走,价值的载体是你的数据,也属于你自己。

自己给自己AMA

Q:多个地址怎么办?

A:很多人每玩一次DeFi就会换一个地址。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在一个DID的框架下通过签名验证bundle你的多个钱包地址,根据这多个钱包地址来对你的身份进行标签/分析/计算。Spectral就在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做链上信用分。

Q:现在这些Web3.0的应用体验还不好,我用个毛线?

确实。目前基础设施仍旧不完善,当我们读取链上数据时,如果每一次都直接通过区块链读取数据,直接通过去中心化存储读取文件,一定不能解决高并发的问题,虽然有Ceramics这样的解决方案,但是依旧在早期,CyberConnect在前几天的用户量已经把Ceramics搞挂了。

如果你认可我在文中写到的这些由区块链所带来的数据价值,那么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Q:按你这么说,Web2.0中大公司的护城河——用户和数据,不再是护城河了,那么Web3.0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商业上是不是有问题?

A:这是一个过去几年我反复在思考的问题,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探讨。但长话短说,如果Web3.0最终能让用户获得更合理的价值分配,更好的用户体验,那么这一切就有价值,也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在Web2.0所开创的商业模式是,免费甚至补贴获取用户把用户圈进来再变现的逻辑。在Web3.0,会有另外一种捕获价值的方式和商业护城河。

Q:我应该梭哈你上面说的这些项目么?

A: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上述文中提到的项目,哪些能成功,在此刻很难判断。就像在2018年的时候,Axie的联合创始人Jihoz曾很兴奋告诉我Axie达到了160 DAU,那个时候我相信我们两个人都不敢想象3年后的现在Axie由百万日活,百亿美金的FDV。此时此刻,我们只能去赌正确的方向,靠谱且长期主义的团队,并在未来几年的道路上持续一起探索。

我个人和我所在的机构非常看好由数据衍生出来的整个赛道,这是我们在Web3.0领域一个重要的投资主题,也布局了多个生态项目。欢迎在这个赛道创业的小伙伴来交流。

64x64

未来已来,FO.COM 品牌发布会 1 月 9 日将在香港举行

App打开
64x64

对话交易员憨厚的麦总:关于MEME背后的所有真相

App打开
64x64

美国加密经纪人规则:苦口良药还是致命毒药?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