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分享系列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原创
2168 天前
17383

“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分享系列第八期:分享嘉宾龚斌,梧桐金融科技研究院(WIFT/Finnova)执行院长,蓝色光标传播集团先知数据科技CEO,万企链(WeLedger)首席战略官,数字化航空IFEC(广州)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多家高校金融学院/商学院MBA/EMBA/EDP特聘讲师。原全球三大数据分析服务公司GfK Group/SINOMR赛诺中国负责人、无线技术/半导体行业首席分析师,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专家,后创立独立战略咨询机构博思,在信息通信技术(ICT)和电信服务、产业互联网/企业服务领域拥有超过15年行业经验,长期担任Qualcomm、TI、三星半导体、Micron、Intel等芯片巨头和Apple、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联想、微软、谷歌中国、vivo、小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通集团等ICT量化和战略咨询顾问,原高盛、JP摩根、美银美林等投行中国区顾问,数字化转型与战略咨询老司机。


笔者曾经围绕“运链——供应链物流/货运”、“金链——供应链金融和贸易金融”、“物链——不动产/车等资产上链和证券化”三个点切入研究,从目前推进实际落地情况来看,都比预期的周期要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预料中和预料外的问题,各有各的难点。在三类项目,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项目相对动力更足,推进更快,回报相对更好。

严格来说,供应链金融不是什么新概念,银行开展这项业务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像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从1999年就开始通过供应链金融来服务中小企业。目前我国的海量中小企业未能得到金融资源的有效支持,国内贸易应收账款、存货以及预付账款规模合计接近110万亿,天量的贸易资产规模蕴藏的巨大金融价值未得到有效利用。

 

一、供应链金融的行业痛点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潜力和政策利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2018年供应链金融迅速进入风口期,传统金融机构、核心厂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机构纷纷杀入,抢滩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目前这个领域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核心厂商,其背后各有考量和动机;二是各参与方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核心企业门槛、解决信用多层穿透问题,甚至“去核心企业化”来破解“链”上难题的创新创业机构。

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痛点和瓶颈也是非常显著的:


痛点(1) 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

痛点(2)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工具,现阶段的商业汇票、银行汇票使用场景受限,转让难度较大;

痛点(3)供应链金融平台/核心企业系统难以自证清白,信任无法传递,导致资金端风控成本居高不下。


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一个能够让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等多方形成共识的金融信用基础设施,目前银行也好、保理也罢,都只能围绕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链做业务。

原因1、难以搭建与商流、资金流统一的信息流。各机构/企业间非统一ERP系统、信息形成孤岛无法共享,且搭建跨企业统一ERP成本和挑战过大。

原因2、信息无法传递、穿透供应链。信任只能在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间传递,其它环节供应商缺乏背书较难融资。

原因3、支付结算不能自动化完成。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约定结算无法自动完成,涉及多级供应商结算时,易出现挪用情况。

原因4、缺乏优质业务场景。中小企业无法证明偿还能力,很难得到资金方认可。


二、扩展:贸易金融

刚才提到的这是供应链金融。我们再从更大的维度看一下贸易金融(广义的贸易金融Trade Finance涵盖供应链金融在内,还包括应收/应付款和存货质押融资等典型SCF业务之外的信用证、福费廷等业务),现行贸易融资业务模式的缺点也是很突出的,在目前的业务模式,贸易双方高度依赖人工的交叉核查,判定各种纸质贸易单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银行在为客户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也是通过人工的情报资料收集、信息对比验证、现场实地考察和监督,来了解客户情况和贸易背景,开展业务风险控制以及贷后管理。

这导致四方面的痛点(恰恰是区块链的优势特性可以不同程度解决的):

一是核验成本高。银行须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工,核实纸质贸易资料的真实性,且纸质贸易单据的传递或差错会延迟货物的转移以及资金的收付,造成业务的高度不确定性。

二是信息不完整。贸易融资生态链涉及多个参与者,单个参与者都只能获得部分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信息透明度不高。

三是重复融资、虚假融资的监管难度大。由于银行间信息互不联通,监管数据获取滞后,不法企业“钻空子”,以同一单据重复融资,或虚构交易背景和物权凭证,比如前几年涉案金额数十上百亿的多起钢贸融资虚假仓单案例,每年贸易金融欺诈损失达千亿级。

四是增加融资成本。由于以上先天不足,为了保证贸易融资自偿性,银行往往要求企业缴纳保证金,或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等,因此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增加了融资成本。

 

三、案例:自贸区信息化和贸易金融平台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分阶段解决。以某项目跟某自贸区政府合作的自贸区信息化和贸易金融平台为例,一期工程,首先是推动贸易单据无纸化。鼓励和引导企业使用电子贸易单据,逐步减少纸质单据。与纸质相比,电子单据更容易传输和处理,更容易实现自动化。随着电子合同的使用环境日渐成熟,现有技术(比如区块链)已能很好应对数据伪造、篡改等问题,贸易无纸化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信息、数据、凭证的数字化,给上链提供基础。

然后在贸易无纸化的基础上,构造贸易协作平台(可信网络)。贸易双方通过贸易协作平台发送电子单据和其他贸易报文,可以提高贸易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得性,提升法律、会计、报关、物流、仓储、结算、融资等贸易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对于自贸区政府而言,贸易协作平台还能够提供更加完整和全面的贸易流程数据,展示贸易全景视图,便于管理。这个阶段主要实现上链和数字化,有了可信信息流、可信数据、可信凭证,自然就有了可信资产。

二期工程以贸易协作平台为支点,落实完成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基于区块链实现底层资产可穿透,风险更可控,银行是很愿意参与进来配套企业信贷产品。


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核心


区块链技术的三大特点对于供应链金融和贸易金融来讲是天生一对,可以说,区块链系统天生就适合做成多方协作的平台:

一是数据难以篡改,可承载价值。与纸质凭证相比,电子数据容易复制和修改,当其用来承载价值,存在风险隐患,区块链技术则通过共识机制设计,使电子数据难以篡改并让复制无效,成功避免了电子数据的缺点,为数据存证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价值互联网”成为可能。

二是账本公开、数据自主流转。参与方依协议共同维护一个公共账本,每一笔交易经全体共识后记账。公共账本上的数据全体可见,可有效保证数据主体的访问权和数据可携权,赋予数据主体对自身数据更为灵活的处置能力。通过数据链上、链下分级加密存储,可在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实现数据在不同应用间更高效的自主流转,符合GDPR发布后的技术发展趋势。

三是参与方对等、网状协作。这为参与方之间没有显著的层级或从属关系的跨机构协调,提供了便利,无须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协商,只要将业务规则固化到区块链的初始设置中,即可开展,简单快捷。

区块链能让各方安全、清楚地掌握货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流线型供应链金融,节省成本的同时,创造数倍增量市场。贸易金融业务的特点是规模大,场景庞杂,参与者众,难以用一个系统、一个机构服务所有客户和全部场景,因此传统上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建设系统,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不管是按照行业划分还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都很难最大化地发挥用户的网络效应(平台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场景的协同效应。区块链技术可为贸易金融平台提供一个更为灵活、开放的系统架构,区块链可以发挥用户网络效应和应用协同效应。

传统上,政府各部门往往各建平台,对外提供服务,相关企业各自对接,但由于数据治权和安全考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打通,因此在数据传输和共享上,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系统需要两两对接。基于这样一个技术架构,接入成本随着系统数量快速上升。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经验。针对系统集成,企业设置一个“企业服务总线(ESB)”作为数据集中交换的通道,并在ESB中对数据格式、规范等进行统一,使得数据可在企业各信息系统间更为有序、高效流转。同样,政府的信息系统集成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技术架构,将贸易金融平台作为政府服务总线(GSB),由政府各部门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信息整合和服务集成。区块链可以整合更多的数据源和政府资源。贸易金融业务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工商、税务、海关、法院、交通等)以及众多贸易服务商的参与。这就涉及到各方数据传输和资源整合的问题。

作为一种便利的多方协作技术,区块链可以在不触及数据治权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共享,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平台更容易得到政府各部门、企业和银行的支持,最大程度降低了贸易金融平台的建设难度。


(上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和模式。)


 

五、不同主体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情况

以参与主体和增信模式来划分,目前供应链金融可以主要分为四大模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应收账款增信式、核心厂商的产业链增信式、电商平台的交易信息流增信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增信式。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围绕核心企业展开,基于贸易真实背景(比如评估来自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上下游企业放款,这种模式被业内称为“1+N”模式。

这种做法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银行来说,一般只有特大企业才能成为其核心企业,但不是所有银行都有这类客户资源;二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是有限的,参与主体只能局限于服务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或经销商,难以触达其二级乃至N级需求。

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机构将区块链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以解决核心企业信用无法穿透、门槛过高的问题。运用“区块链+电子凭证”技术,连通供应链各个参与方,将核心企业强信用层层传导至供应链的末端,将7成多原先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此外通过将线下交易线上化,引入众多数据源实现交叉认证,降低核心企业准入门槛。借助新技术能够解决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穿透多级,覆盖更多长尾端中小企业,将从根本上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传统金融机构方面,今年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数十家银行纷纷发力供应链金融业务。

过去中型股份行一直是银行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力。由于供应链金融存在单笔贷金额小、操作环节繁杂等特征,相对属于劳动密集型业务,不太受大行青睐,而小银行受制于核心企业客户资源和供应链专业风控技术,参与程度也相对较低。

我们看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量中小银行也明显加大了供应链金融参与力度。原因有三:一是国家政策鼓励,监管部门不断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二是供应链金融通过嵌入企业日常经营流程提供服务,可以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和资金的用途,风险相对较小,银行还可借此实现基础客群的稳定获取,有些外资银行将其喻为“银行业务稳定器”;第三,无论是授信资金规模还是价格,中小型银行都难以满足核心企业直接授信的要求,但可通过满足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来拓宽、稳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空间。


六、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传统:信息不对称;区块链+:共享账本。

使用区块链来记账【信息+资金+物流】统一,信息更对称。

2、传统:信任无法传递;区块链+:信任沿着资金流传递。

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传递,信任轻松传递,授权共享即可。

3、传统:支付结算不能自动化完成;区块链+:嵌入智能合约,对接金融机构。

对接银行支付通道,链条上的企业资金清算路径固化,有效管控违约风险。

4、传统:融资难;区块链+:提供可信融资凭证。

使核心企业信用基于可拆分、可流转的类商票凭证在供应链中流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帮助核心企业更好地整合产业链并创造财务收益:

1、 可以提高供应商生存能力,降低供应商成本优化产业链;

2、 改善经营现金流,发挥资深信用优势获取利润,盘活存量资金获取贷款收益;

3、 提升供应链穿透性管理控制力和需求预测能力。

核心企业以自身的应付账款信用向产业链提供了流动性,所以它可以要求获益的供应商降低供货价格,延长账期,并分享金融机构利差,将自身闲置资金投入产业链融资。

 

七、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对于不同参与主体的意义

笔者认为,目前主要还是应围绕核心企业来做(联合运营或者合资的方式),帮助核心企业搭建产融平台,开展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核心企业本身是有着显著的内生动力的:

一是核心企业通过支持自身供应链内成员企业,可以梳理并优化供应链管理节点,提升供应链整体经营效率;

二是在现阶段,大型企业传统实业经营利润有所下滑,激发了其通过挖掘供应链金融价值、提升整体利润水平的动力;

三是伴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要求不断细化,通过供应链金融安排优化财务报表,成为众多大型核心企业的共识及选择。

对核心企业来说,上游决定采购成本,下游决定销售。只有帮助整个产业链提高金融效率,才能和其他核心企业的链条进行竞争,这是核心企业介入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动力。当前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对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链条与链条的竞争,生态与生态的竞争。如果核心企业很强,但供应商很不稳定,会削弱核心企业竞争力。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对金融机构的利益驱动也是显著的,可以帮助资金方(银行、信托、P2P等)扩大资产融资规模和客户规模。

一方面低成本规模化获取优质资产,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体量巨大、违约率相对低,符合大体量、低风险偏好资金的需求。

另一方面为其输出业务能力,转化资金方现有企业客户为平台伙伴,拓展业务。

总而言之,区块链+SCF有助于金融机构打造更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获取更多直接客户,提升资产融资效率,降低成本。

关键所在:能不能把握银行和其它资金方真正的诉求,精通金融产品设计逻辑和风控规则,能够帮助银行设计配套的信贷产品。区块链只是一个手段或道具。

 

八、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挑战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数据质押”:即运用大数据分析,以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交叉验证的真实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评级和授信。企业之间的交易、运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过去科技能力不足,数据无法得到充分运用。现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散乱、海量的数据可以被计算和观察。将供应链服务、资产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是供应链金融行业变革的根本,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将决定未来的竞争走向。

目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在实际落地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线上线下脱离,映射真实性存疑,资产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较大,上链数据识别是比较大的问题。区块链技术能确保上链后数据的安全可信、防篡改,但对于上链前和上链作业中的数据信息就很难全程控制了。供应链中的企业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对真实信息如财务数据等上传心存顾忌,有的企业ERP/SCM系统的数据都是有出入的,所以我们也在尝试集成供应链溯源/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在逐步解决数据源真实性的问题。可信资产是基于可信信息流/可信数据和可信凭证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上链有问题,链下存疑,区块链+也没有意义,金融机构也很难认可。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就区块链+行业而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资产上链、游戏娱乐等数字资产外,能率先获得大规模应用的领域。

64x64

观点:此次下跌只是一次常规的市场震荡

App打开
64x64

借贷平台HyperLend为何是Hyperliquid生态流动性支柱?

App打开
64x64

OSL交易时刻:BTC距历史高点回调超11%,分析师认为属短期波动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