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错在哪?终于有人说清楚了...

转载
2009 天前
13778
区块链大本营

来源:区块链大本营    作者:链塔智库


近日,美国会议员正式要求 Facebook 暂停 Libra,因其或与美元抗衡。Facebook 作为一个科技公司,通过 Libra 从事金融支付,在未来可能受到数据、市场准入以及外汇管理三个方向的监管。Libra 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系统,在面临这三个方向的监管时,Libra 及其主导公司 Facebook 都会付出相当的合规成本。但这其中真正的困难在于,Libra 作为一个全球的支付系统,在面临多个国家不同的法规时,如何在一个系统中做到在不同国家都满足合规要求。

近期,诸多媒体纷纷报道美国众议众议院议员要求 Facebook 停止开发 Libra,这说明美国内部对于全球化的数字货币还是心存疑虑。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Facebook 发行 Libra 所面临的监管挑战,一个是 Facebook 作为科技公司面临的监管挑战,另一个是 Libra 作为加密货币所面临的监管挑战。


01
Facebook 面临的监管

Facebook 作为一个科技公司从事金融支付,在未来可能受到两个方向:数据以及市场准入的监管。在面临这两个方向的监管时,Facebook 以及 Libra 都会在技术上付出相当的合规成本。

1、Facebook 自建平台进行结算,难度较大

科技公司从事支付甚至金融行业不是一个新话题。从其他科技公司的经验来看,科技公司从事支付行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自建系统进行匹配并进行支付,这种方式好处在于处理速度不受到银行方面的影响,只要双方的账户都在科技公司的体系之内就能够完成支付服务;

二是与银行展开深入合作,用户在科技公司系统中发起请求后,科技公司将请求转移至银行,并由银行进行进一步的操作。这种方式会受到银行处理能力的影响,用户的等待时间可能会较为漫长。

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第二种方式监管难度以及方式都较为容易——对银行进行监管即可,因为科技公司自身并不会保存用户的钱款,只会留下用户的交易记录等信息,对于这种方式的监管会集中在用户的数据使用及隐私上。

第一种方式的监管范围和监管难度则要增加许多。首先是用户信息问题,其次就是用户的钱款,如果企业能获得银行牌照并将用户的钱款放入相关银行账户中接受监管部门的管理,那么就可以称该企业的金融部门为“银行”。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大部分涉及金融行业的科技公司仅能从事银行的部分业务,而用户交与的资金,科技公司的使用也受到了部分限制,在中国,这部分限制使用的资金被称为备付金而不是准备金,这也能体现银行与科技公司在地位上的不同。

从目前来看,Facebook 如果真的采取 Libra 那一定就是第一种方案,那么很明显在第一种方案之下,Facebook 以及 Libra 通过区块链技术自建平台难度较大,也会收到更加严厉的监管。

2、数据隐私及市场准入监管或成难题

本部分将以 BIS 国际清算银行所做的政策罗盘为框架,盘点目前影响科技公司的相关政策,并以此分析这些政策对于 Libra 以及 Facebook 的影响。


图片来源:BIS

目前的政策可以分成两条脉络、一个准则。两条脉络指的是在数据使用和市场准入上对科技公司进行监管,而一个准则则相对简单,即在监管时,忽略科技公司的身份,只要从事什么样的业务,就受什么样的监管。

在数据使用上有两个监管维度,要么限制科技公司使用数据,要么将数据的所有权交与用户。在市场准入上,要么限制科技公司进入金融领域,要么鼓励所有的科技公司都进入形成竞争。

按照这个框架,Facebook 所面临的监管将会更加严格,与此同时,对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更高。

以用户数据监管为例,首先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每个节点都可以获得全部的数据,也就意味着交易数据是在全球保存,这可能会违反相当一部分国家信息本地化、不让出国的隐私政策;在另一方面,如果选择将数据所有权交与用户,这里的拥有权更强调的是外界(非 Libra 联盟中的各方)在得到用户许可之后能够获得 Libra 系统中与该用户相关的数据,即数据需要有可移植性,同时用户也需要拥有自行删除数据的权利,但这些在区块链系统中难以实现。

因此,对于 Facebook 来说,无论是限制科技公司使用数据,还是将数据所有权交与用户,在区块链系统下都难以妥善解决数据监管问题。

在市场准入上,Libra 需要遵守当地的法规,不同的国家在市场准入上有不同的要求。以中国为例,中国允许科技企业参与支付,但是科技企业需要将系统联入全国统一的支付结算清算平台,如果 Libra 在中国或者其他类似国家里运营,那么 Libra 势必也需要接入到相应的清算平台中,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 Libra 不是这些国家发行的法币,它就无法在平台上进行清算。


图片来源:BIS


02
Libra 面临的监管

Libra 作为以一篮子货币为抵押的数字货币,相较于以某种法币及其等值物为抵押的稳定币,对用户以及 Libra 自身都有一定的风险。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用一国货币购买,可能会造成资本外流,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监管部门对 Libra 势必会采用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

1、发行及持有 Libra 风险较大

Libra 是以一篮子货币及其等值物为抵押物而发行的数字货币,这与 Tether 的描述非常相似,二者面临的风险也十分相似。首先是超发的可能性,即发行的 Libra 超过了所抵押资产;其次是银行的风险,银行风险来源于抵押资产放置于银行,银行由于其业务属性会将部分资产用于贷款等业务,银行的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偿付风险会传导至 Libra。

相对于 Tether,Libra 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抵押物使用了一篮子货币,但 Libra 在白皮书中没有详细描述一篮子货币的组成,但不管抵押物如何构成,Libra 使用者都可能会面临着由汇率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同时,抵押物中的一篮子货币也有相互兑换的问题,Libra 自身需要承担兑换货币所产生的费用以及相关风险。如果未来 Libra 大量被采用,其每日所需要的外汇兑换数可能会十分惊人,更重要的是这些兑换需要银行的配合才能进行。

作为一种加密数字货币,Libra 也面临着各种网络安全、技术标准等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对于 Libra 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2、Libra 可能影响金融稳定

由于 Libra 的资产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很有可能是离岸的,购买 Libra 会导致大量资本外流(本国货币)形成离岸资产,离岸资产快速膨胀可能会对本国的汇率形成较大的压力,这对对外汇仍存在管制的国家来说影响较大,同时不少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会因此效果大减,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另一方面,Libra 自身也可能会将部分资产换成国债,这对各国的债券市场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3、Libra 可能面临严格的外汇管理

作为一个金融支付系统,Libra 首要的任务就是满足监管部门对于支付系统的基本要求。这样才有使用以及被监管的价值。

在 Libra 之前,SWIFT、加拿大央行以及 R3 都测试过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但未发现明显的技术优势,只承认有一定的“潜力”。而对于这种尚未确定的“潜力”,美国主流的监管机构们并不愿意冒险尝试。

其次,从监管可行性角度来看,监管部门难以对于 Libra 进行监管。难点在于 Libra 的资产很有可能存放在境外,这样当地的监管机构对于 Libra 的偿付能力是无法进行监管的,用户的权益等也得不到保障。

最后,如果我们将视角聚焦于购买 Libra 的流程上,可以发现基本流程是这样的:用户向 Libra 的本地运营方购买 Libra;随后,本地运营方在网络中发行一个 Libra 转移到用户的账户上。对于本地运营方来说,首先如何处理用于购买 Libra 的资产会是一个难题,其次不论怎么处理,都会遇到如何将国内资产转换成外汇进行转移的问题,而在这一步可能会受到各种外汇监管问题。

从以上流程看,Libra 存在两个可能受到监管的环节,首先是当地对于数额巨大的外汇组合的存放以及兑换的监管;其次就是在对大额外汇进行转账时的监管。由于国家为了防止汇率市场被扰乱,通常对于大额外汇的兑换以及转账保持强监管。因此在这两个环节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Libra 还需要面对一些全新未知的监管政策,可能会对业务造成进一步的阻碍。


03
监管合规前景黯淡

大部分的国家正在思索 Libra 所带来的好处以及风险,但就目前来看,就算明确了优劣势,Libra 的合规之路仍然漫长。

就目前的论述来看,Facebook 以及 Libra 所面临的监管种类繁多,力度巨大。在交易数据方面,需要同时满足各个国家对于数据使用的限制以及数据流转的要求;在市场准入方面,需要满足当地支付系统的监管政策。在满足监管的同时,Libra 还面临着与市面上银行支付系统、其他科技公司的支付系统等的竞争。Facebook 是否能依赖巨大的流量获得竞争优势,还有待观察。

而 Libra 对于金融系统的影响主要源于其两种属性:基于抵押法币及其等价物以及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由于 Facebook 遍布全球的庞大用户群体,任何一国政府都难以承受其任何微小的风险甚至是变动。

综上,我们认为 Libra 的监管之路注定不会太平稳,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数据隐私、市场准入、金融监管等。更重要的是,如果监管层一旦明确 Libra 并不能对现有支付系统带来任何改进,可能会直接禁止其发行、流通。

以中美两国为例,Libra 面临的监管就不甚乐观。美国方面,美国监管层已对区块链技术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未能确定 Libra 的技术风险,目前依旧考虑是否将其纳入监管。中国方面,如果需要保持合规,那么在上文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会面临巨大的监管挑战,这给 Libra 进入中国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1、美国:技术风险较大

美国对于加密数字货币的监管已经相当完善。今年,SEC 已经发表了一封无意见函给数字货币的监管开了先河,同时美国也拥有了发行合规稳定币的渠道。在已有的监管政策之上,众议院下属的金融服务委员而非 SEC 或者美联储对 Facebook 发函似乎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但金融服务委员会在2018年曾开展过两次关于数字加密货币的听证会,在这两次的听证会中 CFTC 以及 SEC 都派人进行了听证,不能说其对于数字加密货币或者是区块链认识不充分,从问询函来看,委员会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多边支付仍然抱有疑虑,对其技术风险仍然保持谨慎,所以发函进行问询。

2、中国:合规遥不可及

如果 Libra 要想在中国合规,其需要跨越的可不止技术难关。从数据隐私上,中国在最近几年已经要求各个企业不能将中国公民的信息送往国外并进行分析,要求全部数据都需要本地化存储;在支付上,中国要求所有的利用人民币进行的支付全部都需要经过全国统一的结算系统,但问题是 Libra 的结算标的并不是人民币,这就引致了另一个问题:中国目前对于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是完全禁止的,那这样看 Libra 是完全不可能合规。

在外汇管理上,中国的政策非常严格,个人购买外汇必须经过个人购汇系统进行登记备案而企业持有外汇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备案并需要接受相当程度审核,企业的合作银行也必须接受监管部门的审核以及考查。也就是说,在中国个人想要购买使用 Libra 受到了个人持有兑换外汇的限制,Libra 正常运营所需要进行的外汇转账等也可能受到限制。

最后,如果 Facebook 以及 Libra 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处理好各地的监管合规问题,但是它们可能难以将符合各种监管的节点们组成一个全球化的结算系统。

总之,这篇文章中讲述了许多 Libra 在监管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没有自大到认为 Facebook 在创立 Libra 时,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 Libra 想要短时间内合规运作感觉已经不太可能了。目前来说,Facebook 需要跨越的监管与技术上的难题实在太多太多,可能唯一让人值得期待的就是 Facebook 是一家科技巨头以及从项目开始就和监管部门积极沟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