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道对话:中国公链必须马上行动(上篇)

转载
2434 天前
10879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

火讯财经注:本文转自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文中采用问答形式,重点阐明了元道先生对于公链的看法,它未来的潜力何在以及当前公链发展的三大认识误区。

第一个认识误区是把有币和有通证的公链当成洪水猛兽,幻想公链无币化;第二个认识误区是公链无政府主义,认为公链无主权,公链无治理,公链只认币;第三个认识问题是认为发展公链不需要战略,不需要搞产业联盟,跟着市场走、跟着利润走,一切水到渠成。


本周早些时候,元道先生在澳门发表了一个演讲,分享了他对于公链的深入思考,并且宣布了 SPEAR 公链共同体计划和 Hayek 水平公链项目。我知道他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公链的发展趋势,也与他有一些交流,但是看到朋友从现场传过来的照片,还是觉得很有些冲击。公链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成了一个口水词,每个星期都能见到在做公链或者要做公链的团队。前不久我还对身边的朋友说,公链虽然有着这个行业里最大的想象空间,但如今这条赛道太拥挤,明智之士现在应该敬而远之。


但想不到元道先生现在竟然公开喊出来要进军公链。他到底看到了什么?要做公链,为什么去年不做?等到公链项目 “烂大街” 以后再做,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我立刻给他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从而也比较完整的了解到他对于公链的想法和计划。为了使更多人了解这些想法,我将对话整理成文字。原文较长,分两部分发表。

中国人不做好公链,不出十年就会后悔

孟:您现在进军公链,有两个不:第一是不讨巧,不是 2016、17 年的时候了,是一条公链就能引起关注,现在公链项目已经白菜化了,不是一个好故事;第二是不容易,这两年跳出来做公链的英雄豪杰为数不少,已经把公链竞争推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一般人认为,公链本来就是这个行业里的基础设施,就像 PC 和手机操作系统,能够活下来的就是两三家,其他的都将沦为 “万骨枯”。您干嘛趟这趟浑水?


元:首先我很不希望出公链出现 “一将功成万骨枯” 的局面,那将是区块链精神的严重挫伤。公链不只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种经济权利,而创建自己的公链则是这种权利的最高体现。公链的自由,不但体现在你可以随时加入和退出某一个特定的公链,还体现在你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创建新的公链。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当人们放弃自己创建公链的权利,聚拢在一两条垄断性公链之上而不做他想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区块链的活力之源衰竭了。因此,我理想中未来的公链世界,一定是多姿多彩、生生不息的公链共同体。只有这样多姿多彩、生生不息的公链共同体,才能支撑自由、繁荣、强大的通证经济体。


当然,我们也不要陷入区块链的乌托邦主义,即便这样的公链共同体,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也必然有少数几条主导公链作为核心,而且主权和法律治理进入公链体系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公链领域确实存在着一场干系重大的竞争。竞争什么?竞争全球公链共同体的主导权、规则制定权、争议仲裁权。这场竞争,必须是要靠核心公链来说话的,是技术、平台、生态和思想层面的竞争。现在我更关心的问题是,中国人在这场竞争中扮演什么角色?有没有参与制定核心规则的地位?


我认为我们今天正处在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上,甚至于更明确的说,就是今年,2018,中国人在公链上必须有大动作。时机稍纵即逝,如果犹犹豫豫,畏畏缩缩,三心二意,不出两年,在公链领域我们就会被拉开一个难以追赶的差距,不出十年就会追悔莫及。


孟:您的这种说法不能不让我联想起现在沸沸扬扬的中兴事件,似乎因为这样一个事件的触发,大家都如梦初醒的发现,原来我们的整个 IT 产业是在这么一个基础上建筑起来的,都在问怎么办。但我看这个事情的时候,脑子里在想,如果我们的公链现在不努力,可能过个十年八年,媒体上又会是另一波 “怎么办” 的惊呼,只怕到时后果更严重。


元:一定是更严重,因为公链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跟某一个具体的产业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事,IT 产业,还有其他任何全球协作性的产业,它们都存在一个全球分工,也就是一个全球产业和贸易体系。这个体系是基于一套规则运行的。公链是规则层的技术,而具体的产业是在规则支配之下的。


在这个体系中,美国有美国的角色,日本有日本的角色,中国有中国的角色。有些经济学者试图说服我们,每一个角色都是平等的,都是市场对你们 “最好的安排”。我是不信这一套的,不同角色之间是不平等的,特别是这个体系之内的规则,是由优势地位的玩家确立的,本身就带有确保其优势地位不受威胁的安排。我们对自己当前的分工角色表示不满,但是不满以后呢?你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脱离这个全球体系,圈起来自己搞一个小体系,那样当然就可以设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第二是在这个体系之内竞争,争取对自己更有力的位置。现在群情激奋,想走第一条路,对此我可以理解,但是不认同,脱离全球体系这种事情我们干过,很多国家和集团都干过,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第二条路也不好走,人家重兵布防,各种规则都是人家制定好的,几十年积累的优势铸成的马奇诺防线,你来强攻,人家不怕的,甚至是内心暗喜的。


我们要怎么办?把握未来啊,在新的战场上抢占优势地位啊!你看看现在新冒出来的 IT 相关领域里,还有比区块链对中国更有利的战场了吗?比特币 2009 年出来的时候,美国人也吓了一跳,全球 IT 产业主流都没有准备,完全同一起跑线,就比谁速度快。我们中国人什么强?不就是冲劲足、速度快吗?所以我们头几年下来不但没落后,还跻身第一阵营。


这就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机遇啊,区块链是开源软件运动和密码朋克文化结合的一个特例,酝酿了三十年突然开花结果,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这样的机遇让你来把握?


而区块链又是多么巨大的机遇!未来世界整体的资金、交易、合约、凭证都将逐步搬到赛博空间(Cyberspace)里,跑在公链上,整个金融制度要在这上面重塑,这是一个比制空权、制海权都更重要的权利,这是重新构建未来世界经济规则、治理规则的平台。可以说,一切产业,都将在新的规则下获得重新洗牌的机会。所以我们还等什么呢?趁着还有些国家迟疑不定,我们赶紧冲啊!能够参与新世界的规则制定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但是现实并不乐观,我们自己的犹豫和迟疑,比人家还严重。现在我们对芯片产业重视了,但是不客气的说,这是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关键是预判未来趋势,占据未来优势。我再强调一遍,公链是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参与全球贸易、金融、货币秩序设计的天赐良机,这件事情不干,不出十年就得后悔!然后呢?我们的媒体又要开始讨论“如何振兴中国公链”的话题,我们的股市又会炒作一轮公链概念,个别人从股市上发点小财,如此而已。

发展公链要解决几个认识问题

孟:我知道中国人还是有不少公链项目的,当然大多是在国外,但有不少优秀的人才在后面。您认为中国的公链有什么问题呢?


元:中国公链还是有人才的,但客观的说,我们的公链人才强在一些局部改进的点上。在人家已经开拓的道路上,发现一些可以改进提升的点,结合一些具体的环境,做出有特色的链,这个我们还是不错的。


但我们缺少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区块链发展新方向,提出全局性新思路、新战略,开创新局面的领军人才,缺中本聪、Vitalik Buterin、Dan Larimer、Charles Hoskinson 这种级别的人才。当然,公链项目有一个好处,它天生就是开源的,全球的,跨国界的,我们如果有好的战略,天下英雄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自己优秀的人才也会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够出现新一代的领军人才。


所以人才问题,我没有那么担心,不是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什么?是中国公链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与很多人认识不足之间的矛盾。


有三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认识误区是把有币和有通证的公链当成洪水猛兽,幻想公链无币化。或者脱离技术发展规律,把 “区块链要服务实体经济” 的正确原则机械化、教条化,扼杀公链在中国的发展。


这个误区是最要害的。而在我看来,对于其他一些问题还可以暂时搁置一下,你不要急于粗暴的下结论,我们也还可以谈,甚至可以拖一拖、等一等,不伤大局。你比如说挖矿,算力份额跌下去,以后还可以夺回来,这个不致命。公链则不然,必须刻不容缓的行动起来,我们没有时间跟你磨叽。不抓住今天这个时点,2018年不行动,日后追悔莫及。不出十年,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被动,可能比今天的 “缺芯” 的后果更加严重。今天 “缺芯”,还是在 “器” 和 “术” 的层面,公链是什么技术?是制度层面的技术,是重建全球经济金融游戏规则的技术,我们能缺席吗?缺席的后果我们能承受吗?


我现在担心的是,现在有些人一方面调门唱得很高,宣传说中国区块链技术如何如何独步天下,专利如何如何世界第一,这样就可以麻痹大意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后另一方面违反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主动放弃公链层面的全球竞争,对正在拉大的中外区块链技术差距视而不见,对于区块链领域里真正的动力充耳不闻。问他们怎么办,他们说没关系,我们技术遥遥领先,而且全球两百多个经济体都会追随我们而 “觉醒” 的,会联手封杀公链,会主动放弃重构和主导全球金融游戏规则的机会,来成全我们的小领先、小确幸。可是你看看,客观形势是这样吗?你看看欧美围绕以太坊建立起来的那些基础金融协议百花齐放,你看看 EOS 超级节点的竞选得如火如荼,你再看看日本人的 Cardano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再看看韩国人对 ICON 的支持,你得有多大的自欺欺人的决心才能够对这一切无动于衷?这不是掩耳盗铃吗?这不是新时代的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吗?这些人负得起相应的历史责任吗?


区块链当然要服务实体经济,我一点也不担心区块链将来会不支持、不服务实体经济,恐怕到时候区块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和变革的力度,会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会让很多人瞠目结舌。但是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基础要一层一层的打,你搞科技创新,还要不要遵循客观规律?今天我们看准了区块链的方向,那么别的不要废话,踏踏实实按照规律把公链核心技术搞出来,掌握在手里,把围绕公链的产业体系建立起来,在国际上争取主导地位。你把基础打扎实了,将来区块链发展起来,各层次应用,威力巨大,还用得着担心能不能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吗?急功近利是产业政策的大忌,如果一味追求马上要支持实体经济,马上要见效果,我能预见到两个后果,第一是用国家的钱扶植起一堆小散弱的应用链,几年之后在国外全球公链产业体系的冲击下溃不成军,第二是过几年一堆事后诸葛亮又开始反思、痛惜、发朋友圈,如此而已。所以我很坦率的说,现在要把公链做好,就是要有暂时看不到实际应用的胸怀。


第二个认识误区是公链无政府主义,认为公链无主权,公链无治理,公链只认币。


这一看法引起了两种反应,一些币圈的朋友觉得,公链领域里谈不上什么主权、主导、治理,这些都是旧世界的思维,他们避之唯恐不及。他们认为,公链上核心的就是币,只要有很多很多的币,就有很大很大的主导权。这种主张,我称之为“公链无政府主义”。相反的,有的关注公链发展的朋友,在公链无政府主义的误导之下,觉得这种东西无法无天,不能为主流社会所容。


公链无政府主义将公链的 “公” 与主权和治理对立起来了,这是肤浅的看法,公链之公,是指公心、公道、公平。公链的机制,固然是要防范少数人的黑箱操纵,但不应该以 “密码学的暴政” 取代之。人的问题,最终要由人来解决,因此公链也要引入治理机制。甚至于,在坚持“公”的原则的基础上,公链技术架构可以是多样行的,完全不必作茧自缚,完全可以用“中心化系统 + 联盟链 + 公链”的混合式结构。在这种混合式结构当中,有多种方式进行治理,表达主权和法律规范。


不但如此,人大杨东教授一直呼吁大家注意到区块链的另一面——它除了是非常自由的自金融平台之外,还是非常强大的监管和治理平台,监管部门颁布一个智能合约,效果胜过千军万马。这是公链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面。


我认为,主权入链、法律入链,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区块链走向主流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让未来的贸易和金融跑在公链上,没有主权的体现,没有治理机制、纠错机制,怎么可能呢?


另一方面,以为有币有资本就可以控制一切,这也是很幼稚的想法。公链核心在于技术、社区影响力,未来还在于治理。一旦主权入链,法律入链,现有很多人的乌托邦观念将被涤荡。EOS 颁布的宪法,以及它开启的超级节点架构,本身已经为此敞开了大门。


第三个认识问题是认为发展公链不需要战略,不需要搞产业联盟,跟着市场走、跟着利润走,一切水到渠成。这个认识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公链项目,相对于国际上已经显出模样来的几条大公链,是典型的小、散、弱,如果它们各自为战,跟国际一流的公链生态去竞争,长期来说是不乐观的。


我们要明确,今天区块链产业、尤其是公链产业已经不同于一年前,市场竞争水平已经大大提升,而且还在迅速提升。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欧美区块链产业仍然可以以市场为指挥棒,跑出一个强大的区块链产业链来,而我们不有意识的搞一些战略设计,完全跟着市场走,会很快被拉开差距。


这么讲很多人不服气,为啥别人跟着市场走就可以,我们就不行?我来解释一下。


公链相当于区块链的操作系统,而操作系统的竞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产品与技术的竞争,而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竞争。


区块链虽然新,但毕竟是建筑在 IT 产业之上,国外的 IT 产业,从芯片到软件,从主机到互联网,从工具到科技前沿,体系完整,人才多样性强,级配合理。而中国的 IT 产业崛起,也就是过去这十多年,靠互联网、通讯设备等少数几个产业拉动起来的,还非常平面化,深度严重不足。我们的 IT 人才,多数就是过去这十来年、乘着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成长起来的,技术能力严重趋同,所以当新的产业机会出现,你会发现,国外的产业体系布局很快形成,有人做基础设施,有人做协议,有人做工具,有人做垂直应用,有人做传播布道,一只看不见的手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而在我们这,你会发现所有人一拥而上,在挖矿、交易所、应用链等少数几个领域进行激烈厮杀,其他领域并没有形成配套,也就无法形成强大的产业生态体系,在体系竞争之中就会处于下风。


公链是下一代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习主席说过,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靠化缘是要不来的,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技术、产业、政策共同发力。这话是非常深刻的,也是明确的告诉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搞竞争,我们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必须要有顶级战略思维来驱动的,特别是集群式协同创新战略,把我们公链力量整合起来“打群架”,这也是我发起 SPEAR 公链共同体的初衷。



(未完部分请见本对话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