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新世相:新兴派「捡钱」古典派接盘

转载
1595 天前
9490
蜂巢财经

来源:蜂巢财经    作者:凯尔


一张新老韭菜的持仓币种的涨幅对比图在币圈广为流传,「老韭菜」更偏好BTC、ETH等资产,虽然上涨,但涨势相比「新韭菜」买入的YFI、BAL等DeFi币相形见绌。有人戏称,老韭菜已经看不懂币圈了。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币圈KOL星主经历过牛熊轮转,也是早期DApp的大爆发时代的资深玩家,玩起DeFi几无门槛,是最早跑步入场DeFi「捡钱」的那批人。

DappReview创始人牛凤轩、币圈大V「超级比特币」也是这轮DeFi浪潮的参与者,他们对于「新韭菜」人群的定位是那些拥有获取信息能力和执行力的DApp老玩家。

DeFi的「新韭菜」从不是懵懂小白,他们更多来自于对新事物敏锐的币圈老炮。

于是,「老韭菜」在DeFi浪潮中出现分化,新兴派忙着参与流动性挖矿瓜分早期红利,古典派还习惯在中心化交易所炒币,稍有不慎便成了某些DeFi新币的接盘侠。

被寄予改造传统金融厚望的DeFi,第一声枪响先革了一级市场的命。流动性挖矿颠覆了以往币圈层层「剥削」的拿币套路,基石-私募-公募后再上二级市场的商业模式,在DeFi上不适用了。

代币分配0预留,协议自动化发币如一声枪响,任你是土豪还是小散,都得从同一起跑线「开挖」,去中心化交易同步开启。代币分配透明,散户在食物链上也有机会往上爬。

当赛场热到泡沫四起时,判断枪声从哪响起甚至比赛道行不行更重要。想在DeFi中获利,获取DeFi项目信息并快速判断、执行,成了比资金量更重要的武器。

01
DApp老玩家熬夜挖YAM头矿

8月12日凌晨,DeFi社群回到了2017年的「无眠」状态,群友热烈讨论着一个名叫Yam Finance(以下简称Yam)的新DeFi协议。

翻译成中文,Yam是红薯的意思。它是一个由国外团队开发的实验性DeFi协议,12日凌晨3点正式以质押挖矿的方式发行治理代币YAM。海外社群管挖YAM「红薯」的人叫农民,在国内币圈,更习惯的称谓是矿工。

币圈KOL星主熬夜守在电脑前,等着开挖YAM「头矿」。时间方到凌晨3点05分,社群里的讨论一条接一条:

——硅谷很多VC都在挖了,没想到fomo得这么快!

——Yam我有点搞不清楚状况?

——其实就是Ampl的自通缩通胀机制+YFI的发行机制+Compound的治理模式。

星主的电脑屏幕上有两个关键页面,一个是Yam的推特,另一个是Yam的官网。开挖10多分钟前,他把Yam的官网链接甩到群里,「抵押八大主流DeFi币,无风险挖YAM,我直觉看,这个要牛X」。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早上5点,超过1亿美元在2个小时里涌入Yam资金池。星主一点点看着Yam的TVL(锁仓资金量)疯涨, Yam的币价随之水涨船高,快速突破了70美元,且还在继续上升。

熬不住的星主睡了一觉醒来后,社群留言上千条,「一晚上没停过」。


红薯形象的Yam一夜爆红

8月12日之后的两天里,Yam的「红薯」形象传遍国内币圈,连币圈大V「超级比特币」这样的老炮,在错过了头矿后,也去当了一次「挖红薯」的「农民」。

DeFi火爆以来,星主已经习惯了这种熬夜挖头矿的生活规律。他常在推特、电报群挖掘国外最新项目,研究各种项目的机制和玩法,选好项目后快速进场。这和他2018年追着玩DApp(去中心化应用)的经历如出一辙。

星主认为,DApp更像行为挖矿,比如博彩类DApp中,投注行为会挖到项目代币,「和PoW机制比较相似。」这一波DeFi 流动性挖矿,更偏向PoS,「抵押越多,挖得越多,按资分配。」

虽然机制不同,但星主体验了大量的DApp,亲历了它的繁荣,如今再玩起DeFi,便得心应手。

02
DeFi分化老韭菜

8月13日下午4时,存活了37个小时的Yam最终因代码漏洞导致币价几近归零。「看到Yam火了,赶紧学习怎么去挖,还没学会,这就崩了,」有币圈玩家在社群里调侃。

上线一夜爆红,归零成为传说,Yam和很多如烟花般火过一回的项目一样,成为现象级协议。但更多人面对DeFi项目时,还是一脸懵。

挖矿者依然是少数,因为参与前后都存在重重门槛。它需要你提前在推特、Medium等国外社交平台捕获一手信息,也需要你有判断项目价值的能力,你还得会用以太坊钱包,要找到常常是英文界面的项目官网……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后,参与挖矿还需要支付每笔超过30美元的GAS费……


币圈流传的新老韭菜持仓对比图

DeFi火爆的这段时间,一张「新老韭菜」的自选币种涨幅的对比图在币圈广为流传。老韭菜买的都是BTC、LTC等这些主流币种,都是±0点几或1点几;而「新韭菜」持仓的YFI、BAL、LINK等新币,百分号前面的数字均为两位数。有人调侃,老韭菜已经看不懂现在的币圈了。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DappReview创始人牛凤轩向蜂巢财经表示,想要玩DeFi,必须熟悉使用Metamask这样的去中心化钱包,以及快速理解DeFi项目的使用方式,这的确形成了一定的门槛。但对于DApp的老玩家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因为太熟悉了,他们快速冲进场了解DeFi,就像打开了新的印钞机」。

币圈老韭菜正在分化,DeFi便是那道分水岭。

这一次,新兴派中的主要成员是DApp那批老玩家,他们站在DeFi前沿,每天讲述着又玩了哪个项目,怎么挖矿,如何套利。

古典派仿佛看不见这些新信息,亦或面对信息时难以get,再或者依然将DeFi币视作新项目。他们更习惯在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炒币,探讨哪个新币种可以埋伏,预测BTC能否突破前高。

03
DeFi打破一级市场「拿币」规则

上一轮牛市时,老韭菜们投资加密货币有一条惯常思维,先要寻找币圈名人或知名机构背书、投资的项目,然后打听参与私募或公募的渠道。

个人大V、投资机构往往处于币市投资链条的顶端,他们拿到的币叫基石轮,比私募的价格还低。资源好、关系硬的老韭菜,没准能拿到更便宜的基石价。

但无论参与募资与否,人人都得等着项目上交易所,进入二级市场博一个利益最大化。

过去币市这种一级市场,存在层层「剥削」的拿币规则。但在DeFi新世界,这一套行不通了。

代币发行规则写在协议里,「0预挖、无私募」的公平性被参与者称道,任你是土豪还是小散,同时开挖,拼接在项目协议中的去中心化交易协议,让挖出的币直通二级市场。

「超级比特币」认为,DeFi对传统币圈的一级市场形成改造。「Yam无预挖、无众筹、无团队奖励,意味着媒体宣发失效、Token fund的资金优势失效、交易所上币优势失效。大家基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七年来圈子的玩法全部推翻了。」

在一名资深DeFi玩家看来,这相当于项目方把铸币权下发给市场,「也就说,散户也可以进入一级市场。」当然,机构也可以参与Yam这样的项目,但不再有低成本拿币的优势,土豪面对的风险收益比,和小散相当。

在「超级比特币」看来,玩好DeFi考验着投资者获得最前线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撸币的执行力。换言之,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力,是老韭菜能够进阶为「新韭菜」的关键因素,而缺失了这些的玩家,往往面临着踏空DeFi甚至成为接盘侠的局面。

已经有投资者在Yam上摔了跟头。

在YAM币产出当天,Bibox等交易所立刻捕捉到这一热点,火速上线该币种。彼时,被热炒的YAM一度涨超150美元,而一些交易所用户在不知道Yam存在弹性供应机制、协议代码未审计等信息时,便匆忙上车。YAM跌至1美元以下,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里不得不提到Yam的reBase(代币供应量再调整)机制,它通过通胀或通缩来实现币价稳定,该机制被编程写入协议中。YAM的供应量每12小时自动调整一次,目的将其价格稳定在1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YAM在交易所里蹭蹭高涨只是短暂的,一旦触发reBase,智能合约就会增发代币,以稳定币价。所以,即便Yam最后没有出现代码漏洞,YAM币价下行也是定局。按照「古典思维」炒币的交易所用户,极有可能损失惨重。

对于质押资产参与挖矿YAM的用户来说,币价高涨时,他们随时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协议(DEX)中高位套现。即便没有及时套现,质押的资产还可以取出来,损失更多来自于他们挖矿时支付的以太坊网络转账手续费,尽管手续费不低,但远比在二级市场高位接盘低。

Yam实验失败了,意外结果是让「老韭菜」的分化在市场中现出原形。

在投资-退出这条食物链上,参与DeFi流动性挖矿的用户站在了中心化交易所用户的上端。DeFi加速了币圈投资者的分化,它单独成道时,有人忙着「捡钱」,有人看不见道,有人跑错了入口成了接盘侠。

04
「古典韭菜」如何拥抱DeFi?

8月18日,欧科云链数据显示,以太坊DeFi项目的总锁仓量达到66.7亿美元,继续创造历史新高。DeFi吸金量大增之下,波场、EOS等老牌公链加快DeFi生态建设,火币已经成立了DeFi研究院,了得资本等机构宣布投资DeFi。币圈的各个环节角色都想追上DeFi这趟高速奔跑的列车。


DeF总锁仓量再创新高

在交易所里买YAM、CRV等DeFi币被收割的「古典韭菜」,被传统炒币思维所累。有一部分人渐渐回过味儿来,与其在交易所里接盘,不如加入流动性挖矿的阵营;还有一部分人畏惧新事物自带的新风险,决定远离DeFi挖矿币,最多参与一下IEO低价认购的DeFi新币。

的确,诞生不到1年的DeFi世界里,新气象一天一变,但乱象也丛丛生长。Uniswap上,割一把就走的「土狗」项目横行;YFI协议之后,打着分叉旗号的山寨协议有两个已经跑路。

随着大资金逐渐入场挖矿,各个主流DeFi项目的挖矿利率逐渐降低,财富效应不似以往。

星主认为,选择新的潜力DeFi项目,对信息的掌握很重要,「一般国外的项目相对靠谱些,看推特讨论的热度,还有它的机制设置是否合理,如果有技术大神背书,相对稳一些。」

05
获取一手消息有哪些渠道?

牛凤轩说,一般COMP、BAL这些主流项目,行业内头部的中文媒体都会有报道;他自己会经常关注海外媒体以及一些KOL的推特和文章,此外,各种项目的电报群和Discord社区会不时有人分享新项目。

对于已经上线的项目,星主认为,一个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就是项目的锁仓资金量。目前的以太坊生态中,Maker、Aave、Curve锁仓量占据前三位,超过总锁仓量的50%。越往后,项目的锁仓量份额越小,也越需要投资者谨慎看待。

另一名资深DeFi玩家补充,除了锁仓量外,还要看项目的用户数和代币成交量,以此判定其是否真的有市场热度。如果想更有前瞻性,就要从代币机制、项目模式、技术水平、团队实力、安全系数等方面入手,从基本面提前预判项目未来的发展。

无论如何,保持学习和判断力是「古典韭菜」进阶的关键。另外,不盲目投机和急于求成是老韭菜本该有的觉悟。

发展到目前的阶段,星主觉得小散户已经不太适合在以太坊上玩DeFi,因为网络拥堵让手续费价格飙升,一笔交易手续费可能就要30美元,「摩擦成本很高。」

另一个币圈共识是,现在的DeFi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市场有大把的泡沫,还没有诞生真正的大规模的需求。「现在风险高了一些,7月份是边挖矿边买币,现在是只挖少买,一般拿到利好落地就赶紧出货,这都是熊市养成的直觉,」星主表示。

身处DeFi狂浪,投资者要做的第一件事无疑是提升认知,不仅需要看到DeFi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应充分察觉风险。如同牛凤轩所言,DeFi市场大把的泡沫需要消除,至于怎么消,「相信市场先生一定会在某一天给新韭菜上一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