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传伟:区块链与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

原创
1605 天前
1027

本文为万向区块链“融合创新”系列行业研究报告。作者: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万向区块链在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开始前的这段时间内,不定期推出“融合创新”系列行业研究报告,带领大家提前解读在新基建和数字化迁徙背景下,区块链如何与其它技术融合发展,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应有的作用。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详情。

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Stakeholder Capitalism)是一个与目前主流的股东资本主义(Shareholder Capitalism)相对的概念。股东资本主义指,企业经营目标是最大化股东利益。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则认为,企业经营目标是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除了股东以外,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客户、供应商、员工和企业所在社区等。

本文讨论区块链与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简介,第二部分梳理区块链领域中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实践,第三部分讨论区块链在一般领域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中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简介

在企业经营领域,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曾长期居于主导地位。19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大力提倡股东利益至上思想。他认为,企业管理层为股东工作,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参与公开自由竞争并且不欺诈的前提下,使用自身资源以提升利润。弗里德曼的思想极大影响了美国关于公司治理的法律。在这个时期及以后,针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持股计划逐渐流行。高管股权激励被普遍认为是使高管与股东利益一致的好方法。1997年,美国商业组织“商业圆桌会议” (Business Roundtable)支持股东利益至上原则。

在实践中,股东资本主义主要体现出两个弊端。第一,助长企业的短期行为,上市企业的行为更是受季报驱动。第二,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化工企业为提高利润而减少污水处理方面投资,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出后破坏了周边环境。再比如,一些并购基金在敌意收购和收购后的重组中,不太顾忌对被收购企业员工利益的影响。对这些弊端的纠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引入环境保护和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立法,并加强监管。第二,企业加大社会责任方面投入。第三,一些机构投资者提倡责任投资,在投资过程中除财务回报以外,也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ESG)等因素纳入投资的评估决策中。

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正在回潮。2019年,“商业圆桌会议”发布《公司宗旨宣言书》,提出应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不仅关注股东,也要同时关注客户、员工、供应商以及社区等对于企业业绩而言同样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为客户创造价值,要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第二,投资于员工,包括提供公平薪酬福利,通过培训和教育帮员工培养新技能,并提倡多元、包容、尊严和尊重。第三,以公平和合乎职业道德的方式与供应商合作。第四,支持企业所在社区,尊重社区居民,并采取可持续实践以保护环境。第五,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但与股东资本主义相比,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在实践中面临较大困难。第一,如何度量企业经营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影响?在股东资本主义下,企业经营对股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利润以及股票价格上,这两个业绩指标都容易度量。而企业经营对客户、员工、供应商和所在社区等的影响则是多元化且较难量化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消耗多少ESG资源并创造多少价值?这对企业业绩报告提出了新要求。第二,管理上的复杂性。在股东资本主义下,企业管理层只需最大化股东利益。而在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下,企业管理层的目标是多重的,并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能相互冲突。第三,如何通过有效执行机制确保可问责性?换言之,如何确保企业将ESG方面的考虑内化于战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业绩评估和报告等工作中?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困难,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将成为一个难以落地的理念。

区块链领域中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实践

区块链领域有不少实践符合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为在更一般领域理解、实施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肖风博士对此有很多阐述。这些实践都可以纳入分布式经济体(或分布式商业)的范畴。

在分布式经济体中,不同参与者根据自身禀赋形成劳动分工,基于市场交换来互通有无以增进福利。分布式经济体是开放的,不像企业那样有清晰的商业边界,也不像企业那样有股东。分布式经济体由全体参与者共建、共享和共治。所有参与者都是利益相关者。对应着公链和联盟链的不同做法,分布式经济体主要可以分为平台模式和“核心+生态”模式。

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最好对照软件开源社区理解。在软件开源社区中,志愿者们基于共同爱好和目标聚在一起,并根据各自声誉和专长自发演化出社区秩序。一些被广泛认可的社区“大V”会承担起社区领导角色,包括确定工作方向,牵头开发团队,并处理社区分歧。Linux、Python和R都是软件开源社区的成功案例。但软件开源社区有两点不足。第一,社区规则一般是非正式的,不能确保被有效执行,有时可能造成社区混乱甚至分裂。第二,没有经济激励,开发活动是无偿、志愿的,很难脱离“业余贡献”色彩。一旦志愿者们的社区认同下降,社区就很难避免衰败。

平台模式主要引入两点改进。第一,引入经济激励,变无偿活动为有偿活动。第二,引入以经济规则和治理规则为核心的正式规则,并通过智能合约将一些规则“代码化”,以减少规则执行中的随意性。经济规则和治理规则的本质是分配分布式经济中的收益权和治理权。

这种分布式经济体存在横向和纵向两类经济关系。首先,享受商品或服务的人要向这些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特别是对分布式经济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者。这是不同分工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横向经济关系)。其次,分布式经济体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补偿早期参与者承担的风险,让他们能因分布式经济体的发展而获益,这是跨期的经济关系(纵向经济关系)。在横向和纵向经济关系中,经济补偿不局限于点对点支付,可以采取统筹收支、转移支付和隐性补偿等方式。

平台模式的代表是公链的分布式经济体。公链的分布式经济体有两层。第一层在公链内。经济活动主要是交易发起者发起交易,矿工打包交易、生产区块并运行共识算法,以及网络节点同步并存储分布式账本。第二层包括基于公链的DApp、Layer 2解决方案和DeFi等。这个分布式经济体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分布式账本。矿工作为分布式经济体的核心参与者,维护分布式账本,并承担一定成本和风险。如何激励矿工维护分布式账本,并补偿它们承担的成本和风险?首先是交易手续费,相当于交易发起者用手续费来竞拍公链内有限的系统资源,遵循“谁使用谁付费”原则。其次是出块奖励,矿工获得的新发行Token。新发行的Token会稀释原有Token的价值,这种稀释效应本质上是通胀税。通胀税的高低与Token增发速度挂钩,由原有Token持有者按它们持有Token的数量来分担,并通过转移支付由矿工享有。

“核心+生态”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一群核心参与者之间形成契约联系,既可以采取合资企业形式,也可以采取非营利联盟(或协会)形式。这些核心参与者承诺为分布式经济体注入自身资源,承担早期风险,并打造开放生态以吸引“外围”参与者加入。

比如,Libra项目的核心参与者组成Libra联盟,是一个由多元化的独立成员构成的监管实体。Libra开放生态包括指定经销商、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和非托管钱包用户等参与者。Libra联盟负责Libra项目的开发和治理,对联盟成员、指定经销商和VASP的尽职调查,为Libra生态参与者建立合规标准,实施协议级的合规控制和其他合规控制,以及运行金融情报智能。Libra联盟的附属机构Libra网络持有、管理法币储备金并对外发行Libra稳定币。以上是Libra联盟的治理权。Libra项目曾计划给Libra联盟一定的收益权,将法币储备金的部分收益分配给联盟成员。但此计划后来被取消,因此Libra联盟就只有治理权,而无明显的收益权。

在联盟链项目中,一个常用架构是,若干核心企业(比如项目的发起者)在协商好各自角色、权责以及利益分配规则后,成立项目主体。项目主体有两种主要形式。第一,非营利组织,比如对外采取联盟、协会和理事会等名义,通过投票表决方式进行治理。在我国,因为成立民办非营利组织并非易事,非营利组织往往采取虚拟形式(即不具备法律实体地位),但仍有治理规则。第二,合资企业形式。合资企业通过向联盟链项目生态提供服务来获取收入,比如技术咨询和运维服务等。核心企业们按照各自承诺投入的资源分配合资企业的股权,并在公司法的约束和保障下,按持股比例参与合资公司治理,分担合资公司经营风险,分享合资公司利润。

因为公司法提供了更好的权益保障,越来越多联盟链项目倾向于采取合资企业形式。但这个做法有两点不足。第一,合资企业的开放性不够,不利于打造开放生态。合资企业股权分配完毕后,要新加入股东,就意味着股权重新分配,这在法律和财务上操作起来都比较麻烦。在我国要考虑的一个特殊国情是,如果国有企业作为合资企业股东,合资企业后续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涉及的审批环节较为复杂。第二,激励不相容问题。这个问题来自合资企业股东的资源贡献比例与股权比例之间的不一致。比如,一个股东在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为10%,但实际上为联盟链项目贡献了20%的资源。这个股东就相当于用自己的资源补贴其他股东。

解决方法是引入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设计,体现为双层架构:

  • 底层是由核心企业们组建的合资企业。核心企业们对联盟链项目有更多承诺,更多投入。合资企业有较大稳定性,组建完成后就不轻易引入新股东或发生股权变更,治理架构相对固定,并且中心化色彩明显,决策效率更高。
  • 上层是合作联盟(非营利组织),方便吸收生态成员加入(合资企业股东也可以是合作联盟成员)。合作联盟为成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由成员定期缴纳会费作为运行经费,目标是鼓励核心企业之外的中小企业采用和参与,没有利润目标。合作联盟的去中心化色彩明显,但决策效率易受制约。合作联盟要制定发展策略、准入规则、数据共享规范以及“生态贡献积分”发行和管理规则。
  • “生态贡献积分”按“多劳多得”原则设计,激励成员将更多业务接入联盟链生态。合作联盟成员贡献资源越多,获得的“生态贡献积分”越多。“生态贡献积分”可以采取区块链内Token的形式,以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信任机制。“生态贡献积分”定期兑现。“生态贡献积分”作为联盟链生态内的记账单位和治理凭证,不会被视为储值工具、电子货币或支付型数字货币,也不构成证券或集合投资计划,因此不会涉及复杂的监管问题。
  • 要做好联盟链生态内经济利益在合资公司和合作联盟之间的分配,包括:1.合资公司掌握哪些经济资源?2.合资公司为联盟链生态提供哪些服务并为此获得收入?3. 联盟链生态中哪些经济资源预留给合作联盟成员?4.合作联盟成员的哪些贡献可获奖励以及贡献如何计量?

这个双层架构体现了联盟链管理方式创新。合作联盟的成员就是除合资企业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合作联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打造开放生态。“生态贡献积分”有助于缓解激励不相容问题,以及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面临的贡献难以度量、奖励难以执行等问题。

区块链在一般领域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中的应用

一般领域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也可以在平台模式以及“核心+生态”模式的框架下理解。区块链有望在两种模式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一般领域的平台模式以平台型经济、共享经济和零工经济等为代表。这些数字经济生态没有股东,所有参与者都是利益相关者。正如肖风博士指出的,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可以构建开放、开源、可灵活扩展,并且没有商业边界的分布式经济体。任何一个平台、网络或是系统的建设,都可以考虑采取分布式的方法,变成一个开放、开源、共享和共治的分布式经济体。区块链的作用体现为,通过自动化计价来衡量每个人的价值贡献,用智能合约+合规合法的数字货币(比如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来分配各自创造的价值。

其次,一般领域的“核心+生态”模式中,核心企业对所在生态产生了外部性,因此股东利益将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之间出现偏差。如果核心企业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对生态的影响,股东利益最大并不意味着社会利益最大。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对外部性的纠正。核心企业可以通过“生态贡献积分”+Token经济模式设计,计量自己对生态参与者的影响,以及生态参与者给予自己的支持,并在利润分配中对生态参与者进行适当补偿。总之,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让核心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内在化自己对生态的影响,让利益相关者参与核心企业的价值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