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腾讯等再推自律倡议,数字藏品赛道或将面临洗牌

转载
906 天前
9520
奇幻空间

文章转载来源:奇幻空间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还指出,各大互联网平台均已进入数字藏品领域,应起到自律、正向引导作用,用数字技术拓展更多实体应用场景从而促活文化版权行业新动能,成为创造真正价值的重要力量。

来源:财联社|区块链日报

作者:徐赐豪

价格暴涨暴跌、平台疑似跑路、各种虚假宣传……近期,数字藏品市场的诸多乱象引发广泛关注。

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有序创新,6月30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近30家机构联合在京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下简称“《自律倡议》”),反对炒作、提高准入门槛,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
这是继去年10月份,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发起的国内首个《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后,数字藏品领域再次推出的重量级行业规范倡议。

区块链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此前提出的赋能实体经济、防范投资炒作外,此次发布的《自律倡议》,是行业组织首次对数字藏品平台的业务准入门槛进行了建议。


建议提升准入门槛


自去年以来,数字藏品热度在国内持续攀升,互联网公司、文创机构、中小创业公司纷纷下场。

根据《2022上半年全球NFT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13日,入局数字藏品领域企业数量已达到589家。此外财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1月初到4月底,国内数字藏品的每日发行额从日均100万提升到1330万,增长超过10倍。

与火爆的数藏市场相伴的是,市场乱象层出不穷。同时由于技术创新发展快,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尚存空白,数字藏品行业出现不少炒作、侵权的事件,不仅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更可能沦为网络诈骗的温床。

记者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数字藏品相关的投诉已经超过1200条,投诉理由多为平台不发货、不退款、虚假宣传等等。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也指出:“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数字藏品更有价值的探索方向,而目前的局部乱象暴露出来的是‘四无’问题:一些平台实质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无清晰知识产权授权链路、无采取防范炒作的措施、没有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加强监管、明确准入资质等政策势在必行,行业自律也将是数字文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规范倡议中提到,相关资质如发行、销售数字藏品的平台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具备相关业务经营资质,如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

部分行业头部平台已经率先参与自律,在推动数字藏品生态良性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

如今年3月份以来,微信封禁了一批数字藏品公众号,宣布对炒作、二次售卖数字藏品的公众号及小程序进行规范化整治。针对公众号,要求提供和国家网信办已备案认可的区块链公司的合作证明作为资质证明。

鲸探APP持续对违规交易的用户进行限制处罚,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数字藏品转售,因此类行为往往存在欺诈风险,容易引发不良炒作。

数字文创刚刚兴起,既有蓬勃发展的趋势,也有泥沙俱下的风险,但正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在论坛致辞中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刚出生就十分完好的,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实践和纠错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文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上,发展是第一位的,这需要行业各界共同参与探索、研究发展中问题的解决。”


一定要赋能实体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还指出,各大互联网平台均已进入数字藏品领域,应起到自律、正向引导作用,用数字技术拓展更多实体应用场景从而促活文化版权行业新动能,成为创造真正价值的重要力量。

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表示:“版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战略资产,积极探索文化创意版权保护和价值发掘,对于实现产业资产增值、延伸产业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与国外基于公链发行的NFT应用相比,国内数字藏品多定位在数字文创、品牌营销等应用范畴,摒弃金融属性,与实体经济结合较为紧密。

区块链日报记者注意到,防范金融产品化及炒作,是蚂蚁鲸探、腾讯幻核、百度希壤平台的发展关键词。头部平台从产品设计上均不支持二次交易、坚持实名认证、设置发行内容筛查机制等,对风险防控起到一定作用。
各个数字藏品平台也在探索差异化定位,在IP选择上形成独特的风格。除了发行数字藏品,也在尝试多种方式与实体经济联动,实现“以虚促实”。

如鲸探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文化体验与呈现方式,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自去年10月份推出“宝藏计划”以来,鲸探已经与超过40家文博单位、8家艺术机构与协会合作,发行源自博物馆、非遗、国风、书画艺术、戏曲等传统文化类数字藏品,相关作品量占比已经达到70%。

在630论坛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社群运营IP艺术生活化的交易平台,为手工艺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对于执着于艺术创作的手工艺术家们,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让每一个手工艺人都成为数字藏品生活化的创作者、拥有者和售卖者”。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也向区块链日报记者表示,数字藏品创新业态带动文化产业扩展边界、推动实体产业迭代升级的企业,未来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于佳宁看来,数字藏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本身只有技术属性,其他的价值属性是具体使用应用场景赋予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其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有效确权。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其唯一性、真实性、永久性,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创作者以及持有者的权益。

其次,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数字藏品的流通性。比如传统藏品真伪鉴定困难,流程复杂,但数字藏品从诞生起,就拥有不可篡改的链上凭证,极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

第三,数字内容权益化。在传统数字形态的作品中,用户无法真正拥有这个作品的所有权。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可以真正意义上让数据形态的作品实现权属清晰、数量透明、转让留痕,把数字内容“权益化”,成为赋能万物的“价值机器”。

第四,赋能创作者经济。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数字艺术品可以随便被拷贝和使用,难以确认版权所属,创作者也很难获得版权收入。但通过区块链可以为对数字藏品进行通证化并进行加密签名,进行可追溯的流转。创作者也可以获得相应收益。所有交易都是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执行,真实性都可以通过加密验证,可以防止欺诈和剽窃行为的发生。

“我非常看好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数字藏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数字藏品有效确权、数字内容资产化、赋能创作者经济等方面的价值,着力把科技创新转化为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新动力。为数字文创作品确权及商业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让优秀文化作品能更好触达市场。”于佳宁表示。


数字藏品助力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的8项重点任务中,其中第五项就是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第七项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

可以说,数字藏品对意见中的8项任务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在探索数字藏品助力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方面,鲸探等平台已有试水。

今年4月,中国优秀本土知名品牌万事利成为鲸探首个合作对象,实现以数字文化为载体助力C2M生产的新路径。上线当天,万事利发行三款数字藏品的同时,向用户提供一键定制实物丝巾的功能,发售3天拉动了品牌线上定制销量50%增幅,通过数字化营销为品牌带来了更广泛的新客群。

此外,手机天猫App上线“数字藏品”专区,首期发行IP小站、博柏利、范思哲、PUMA、adidasneo、小米、华帝等40个品牌的50多款数字藏品。

与其它数字藏品平台所不同的是,手机天猫App采用“虚实一体”的买赠模式,消费者购买实物商品,将获赠专属数字藏品,数字藏品不能单独购买或转卖。

“作为最早开展相关业务的公司,我们积极响应协会关于自律发展的倡议,蚂蚁也曾发布数字藏品‘三不要’的声明,在产品侧进行了相关风控设计并向消费者提示欺诈风险。我们希望能和各方一起努力,形成行业共识规范、守正创新。”蚂蚁集团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表示:“一个健康的数字藏品生态应该构建数字文创的产业协作网络,为IP方提供全新商业模式,为创作者、艺术家和设计师等构建新创作舞台,为品牌商提供更新潮的营销触达,也能驱动工程师和艺术家深度合作,带动文化产业的生态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