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OpenAI杀死了开发者?

转载
436 天前
9802
AIcore

文章转载来源:AIcore

原文来源:硅基立场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生成

11月6日,旧金山,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一个预期的未来硅谷乃至全球的“地标性”年度科技嘉年华。然而,巨头一举办“开发者大会”,开发者就害怕。因为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是给开发者更多机会和活路,还是“杀死”开发者、断了他们生路,历来就是个问题。

个人计算机时代比较著名的“开发者大会”有英特尔的IDF、苹果的Macworld。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WWDC取代了Macworld,Google的I/O撑起了另一个生态系统的场子。人类信息技术文明不可阻挡地进入人工智能驱动的时代,就轮到OpenAI了。

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开发者:美团创始人王兴在2018年9月的上市敲钟仪式上点名致敬了乔布斯,说iPhone和它开创的时代让美团得以壮大。确实,没有智能手机,哪儿来的外卖和网约车等本地生活。照这么说,Uber和滴滴更应该感谢乔布斯。今日头条和抖音简直就是彻底被苹果和Google造福的,它们也都是“开发者”。然而,苹果和Google,尤其是苹果,也确实杀死了大批量的开发者,比如那些做天气预报、文档编辑与存储、在线翻译、运动健康甚至智能语音助手。一言以蔽之,千鲸落,万物生。

等到了OpenAI举起“以开发者之名”的大旗之后,它杀死大大小小AI开发者的进程好像提速了。苹果还好歹给天气预报和音乐类的开发者留了两三年生路,直到iPhone 4问世才彻底撕下面具。现在,ChatGPT诞生不到一年就对Jasper、Grammaly们挥起屠刀。再看看GPT-4 Turbo对ChatGPT能力的可怕延展,以及GPTs和API Assistant等开发工具,你就知道OpenAI的to do list里还藏着多少其它AI开发者的身家性命。

一位AI开发者发推说:“OpenAI杀死了YC 2023年整个batch的项目”。巧了,OpenAI的CEO Sam Altman是Y Combinator这个全球科技创业者“天堂”级孵化器的前任总裁。另一名开发者说:Sam Altman杀死了我融资了300万美元的AI初创公司,然后只给了我一张价值500美元的ChatGPT代金券……看上去,会场上的大量开发者都相当不开心。

说到Y Combinator,它最著名的一句使命性的slogan是“Build something people really want”,做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夺么地朴实无华。确实,它孵化了人们需要的Airbnb、Twitch、Stripe和Instacart,也孵化出人们曾经需要的Dropbox——事实上,Dropbox这个一度风靡的文档存储工具最能代表YC孵化出的大部分项目的典型命运:人们确实曾经需要它们,但巨头做得更好之后就不需要了。所以,你说Sam Altman能不明白OpenAI能把那些人们真正需要的AI功能做得更好么?他不加速举起屠刀,等着过年呢?

另一个层面,Sam Altman和他贯彻了“Build something people really want”精神的OpenAI,也确实具备加速杀死大大小小AI开发者的能力。ChatGPT本质上是一个“大语言模型”而不仅仅是“大模型”,“语言”两个字是不可或缺和不能省略的。这里的“语言”指的是自然语言。

这次推出的GPT-4 Turbo、GPTs和API Assistant有一个共同的显性特征,即通过“自然语言”输入就能完成一个项目和应用绝大多数功能的搭建,或者只使用非常少的代码就能扩展一些功能。我刚刚就看到有人一行代码没写就在ChatGPT上搭建了一个算命的应用。可以想象,人们通过ChatGPT搭建一个天气预报、写作助理、日程管理、文档管理、图像创作、影视分析等等的功能,有多简单。普通的人和团队搭建它们有多容易,大大小小的AI“开发者”日子就有多难。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ChatGPT的诞生是AI的“iPhone时刻”,诚不欺我也。但是我总觉得老黄在多年前说过的另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他说人工智能的本质是“automation of software writing”(写软件的自动化)。说白了,就是AI通过“说人话”自然语言的指令,自己写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并不难写的代码。

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AI开发者日常的工作——包括那些过去两年融到了资的大量AI应用,就是用OpenAI、Google和百度等强大的AI基础能力,写一些并不算特别难写的代码,推出一些“辅助”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工具。现在,OpenAI说我们自己干了,不用你们了。你也不能说这事非常损,是吧。

事实上,这一现象背后的变化是一个时代性的演进趋势:每个时代对“开发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故而对开发者需求的能力和技能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PC时代,C#和C++可能是开发一款程序和应用最重要的编程语言,每一名当时的开发者都需要掌握好这些最重要的编程能力。到了苹果和Google执掌圣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Swift、Ruby和Java等语言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现在全球互联网大厂的精英程序员大多是这些编程语言的熟练掌握者,这些语言构成了过去10年空前繁荣的移动应用大爆发,把整个世界彻底移动化了。那么,到了通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的时代呢?哪种语言是AI时代“开发者”最需要掌握的语言?答案是“自然语言”。

可是,“自然语言”难道不就是“人话”么?对啊,就是人话。可人话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说也能说好的。当一个人,通过跟AI用有逻辑的、得体的、建设性的和有操作性的“人话”对话,它通过代码的自动书写帮你实现你想要的结果,你再以此为基础进行调优,不断持续地改进它实现的功能,这就是AI时代应用开发的主要动作和基本流程,就是GPTs能让AI“开发者”做到的事,也是GPT Store未来的“榜一大哥”应该做的事儿。

这似乎得出了一个结论——进入“GenAI”时代,“开发者”的定义发生了自信息技术产业诞生以来最本质的变化:从广义上讲,它不再是熟练掌握某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而开发出某些应用服务用户的群体的代称,而是指代一个通过与“自然语言”与AI进行建设性对话,进而“build something people really want”的群体。编程能力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代码书写的份量不再那么重了,也就可以想象,传统意义上的“开发者”被OpenAI无情地“杀死”了,更多的人有望加入AI时代的“开发者”队列。

这个趋势对很多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几乎算不得好事,对那些匠气足而洞察力不够的文字、影像和艺术创作者恐怕也算不得好事(AI照样可以像取代程序员一样取代他们),但对那些“生意人”而言,这应该是好事。一个好的“生意人”是知道什么东西是“people really want”的,他们可以更简单地通过创建原生的AI应用实现它们,从而也直接地成为真正的“开发者”。

我们团队的Jessica在硅谷,她听说在OpenAI开发者大会现场,有一个用AI做室内设计的女性创业者跟大多数在场的如丧考妣的开发者不同,全程很兴奋和雀跃。我相信,代码大概率不是她的核心能力,但做好的设计家装一定是她非常擅长的事。她是个生意人,现在也成了AI的开发者。

另一个可能性是,通过GPTs或类似的功能创造自己的GPT,会让一些“中介应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PC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发者”发挥的是在平台上的中间人角色,大多数人和商业公司不可能自己搭建一个办公OA、学习软件、内部交流系统等等,需要有开发者作为“中间商”提供服务。现在,与AI的直接自然语言对话让这件事变得容易多了,一些更聪明的个体和组织就可以直接上手干了。这就是传说中的AI Agent。那些有着非常强个人和组织定制需求的功能,都肯定通过Agent实现。当然,更复杂的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的协同仍然需要掌握一定AI能力的开发者作为“中间商”,所以它们仍有新的价值。

讲一下这件事与中国的关系。一句话:关系相当密切。中国人是最有创造力的,尤其是在与商业和让生活事业变得更好的方面。让有创造力的“生意人”成为AI时代的主力开发者,中国人和中国公司是不可能缺席的。我总觉得不要轻视中国科技公司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和前瞻性,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前不久百度的“百度世界大会”,我参与了前期讨论,大家对“Prompt the World”的主题讨论颇多,也有争论。我是赞成派,因为我觉得“prompt”就是未来的“编程”和“开发”,百度的“文心一言”能不能支持基于它直接开发低代码甚至无需代码的原生AI应用呢?我觉得能。我们很多时候太爱讨论AI的“涌现”和“自我意识”了,为什么不先上手用用它干具体的事儿呢?

第二个:我的事业导师、开发者社区CSDN创始人蒋涛老师最近在一个地方,培训了一批中学学科老师,用生成式AI开发出他们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这件事更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什么人能成为AI时代的“开发者”,善莫大焉。

我们应该也是新的“开发者”,没被杀死的那种。现在,我要去GPT上参与开发我们自己的GPTs了。I will build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