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陈建军:借助数字经济,推动浙江大湾区构建数字产业集群

转载
2303 天前
12264
21世纪经济报道
火讯财经注:如何创新构建大湾区内外的合理合规的竞争机制,是实现大湾区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继粤港澳大湾区后,浙江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初现雏形。近期,浙江省发改委详细公开了浙江大湾区的建设规划内容,将其定位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

根据规划,到2020年浙江大湾区的经济总量要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以上等;且到2035年,浙江大湾区规划要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公开信息显示,浙江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建设原则、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推进机制等都呈现出较为详细的规划布局,但究竟如何深入落实与推进?特别是在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的关键领域,还面临着相关规划的落地与细化。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在他看来,浙江建设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湾区不仅是浙江省的目标,也应该是长三角的目标。新时代背景下,应重点抓住数字经济,推进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并通过开放经济的产业链关联,推进浙江大湾区建设,并使之成为若干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控制区。

数字湾区是重要特征

《21世纪》:浙江大湾区定位的关键词中有一个“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的概念,你如何理解“世界级”和“现代化”这两个大湾区前面的关键定位?

陈建军:浙江大湾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世界级的大湾区,客观地说,这个规划是契合长三角更高质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的。所谓的世界级,是以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为空间背景提出的,2008年国务院颁发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将长三角定位为亚太的门户,世界级的大都市群,现代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心,这就是现代化世界大湾区的主要内涵。

可见建设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湾区不仅应该是浙江省的目标,也应该是长三角的目标。契合浙江的临湾(海湾)合群(城市群)的地理特征,将浙江省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下定义为建设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湾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目标表达,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21世纪》:规划建设世界级和现代化的浙江大湾区,是不是也意味着要将世界三大湾区作为对标的建设对象?

陈建军: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浙江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既然是现代化和世界级的,以既有的世界三大湾区为参照系也是必要的。但是更应该看到,完全用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来套用浙江大湾区的规划目标,并以此来作为标准,并不合适。

我所理解的现代化有三个特征:一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现代化,浙江提出数字湾区,这和传统的湾区形成区别,突出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第二是中国特色,除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还表现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特征。第三是空间尺度的差异化,比较世界的三大湾区,长三角或浙江大湾区,空间尺度更广,空间关联区域更大,城市群之间的空间连接和空间结构更为多元。

协调推动数字产业集群

《21世纪》:浙江大湾区规划在具体落实发展的微观层面,规划着重提到了“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但当前环杭州湾区的产业多集中在纺织等传统产业,未来要真正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建设大湾区,浙江该推动怎样的产业转型与升级?

陈建军:大湾区规划提出,将浙江大湾区建设成为数字湾区,指出了构建数字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目标。但从现状来看,浙江省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中,传统的轻纺工业、机械电子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仍旧占有很大比重,但我认为这和构建数字产业集群并不矛盾。

浙江大湾区的数字产业集群,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数字产业,特别是数字企业集聚,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企业的集聚。这方面在浙江省内,特别是杭州等地已有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促进传统制造业和数字产业互相渗透、融合,借助数字经济,推进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并通过开放经济的产业链关联,使大湾区成为若干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控制区,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话语权。

《21世纪》:从浙江大湾区的规划内容来看,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还包括了城市群建设,规划要求“未来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等各个都市区之间发挥彼此间的协调作用”。而现实反映出,客观存在的区域与城市之间的产业类同与竞争的矛盾。该如何认识这一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群建设之间的协调?

陈建军:大湾区的规划落实,无论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完善,浙江大湾区规划的落实,暂且不论湾区外部协调和协同发展,在湾区内部如何处理杭州城西、大江东以及宁波、嘉兴等重要的数字经济及关联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及如何处理区域内部杭州、宁波等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都是关键的问题。

个人认为,要实现湾区的发展目标,要解决可能出现的城市发展和园区发展的同质化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的问题,关键是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突出体制机制的创新,创新核心是促进良性竞争规则和共识的形成。

企图通过自上而下,基于行政手段或先验性的计划(规划)安排,来回避竞争,是低效的和无效的。在当下真正有效率地推动区域与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其实还是有规则、可控制的竞争,这些竞争包括区域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园区之间的竞争,这点我们必须清楚。竞争是绝对的,合作是相对的,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更有秩序的竞争,更有规范的竞争。

总的来说,只有竞争才有创新,才有发展,同时竞争也进一步推动合作。除了规划中提出的“三层主要协调机制”外,如何创新构建大湾区内外的合理合规的竞争机制,则是实现大湾区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