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lf创始人马昊伯:现有区块链面临三方面困境

转载
2502 天前
12982


作者:马昊伯,aelf创始人、好扑创始人兼CEO,区块链行业专家,数字资产领域早期从业者。曾任GemPay CTO、AllCoin CTO,现任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委员。

区块链系统,是一个能够自我激励运行的系统,是一个由不特定群体基于自身利益考量支持运行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其能够自我激励的前提,对于系统的维护者,需要满足收益即:

利润 - 成本 + 融资补贴  > 0

同样,一个公司也是一个自我激励运行的系统。公司创办之初,会确定公司主营业务,公司章程等;公司股东对公司进行人员、资源、资金的投资;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利润,扣除成本之后,价值体现在公司估值的提升或者利润的分红。

传统公司去中心化

区块链的出现,其实本质上是将一个传统公司的业务做成了去中心化的,将公司的各个角色,公平公开地让大家竞争参与。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写在系统的初始代码里面,绝大部分是将这些用智能合约的方式实现。将公司的章程,也就是治理问题,让用户用脚投票,例如以太坊、比特币的分叉事件,当然分叉的方式拿到传统公司来看就是,一帮兄弟觉得老板不爽,拿了原公司的数据跟业务又开了一家新公司,这一点看起来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比特币解决了两个问题,储值与转账。一家银行,看起来是在中心化世界中与比特币最为相似的公司。做一个简单的对比,银行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及日常经营成本,包括IT系统的维护成本,繁华地段昂贵的租金,超常规安保费用等等。利润是放贷收益及转账手续费等收益。

比特币系统的成本是购买生产设备即矿机的一次性投入及电力消耗,利润是挖矿打包的所有交易的手续费,融资补贴是比特币每个区块系统奖励的比特币。

比特币的奖励,定义为融资补贴的原因是,比特币每10分钟的奖励(现在为12.5个BTC)类似于公司股票的增发行为。与公司增发股票会有一定资产不同的是,比特币的增发并没有资金直接进入区块链系统,但是由于比特币在二级市场有一个价格,由于增发量过少,不会对二级市场起到直接性影响,那么这10分钟的比特币的价值就是当前价格*奖励数量,这些比特币现阶段是由矿池进行分配的,按照工作量多少分给参与挖矿的矿工们。矿工们可以在二级市场将奖励的比特币变现为法币。那么可以简单的认为,这些奖励是从二级市场进行融资的,融资的前提是比特币市值还在不断增长。

那么在中心化公司中,比特币的融资补贴行为,类似于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公司股票的行为向劳动者支付酬劳,支付的这些股份是在二级市场没有任何限制并可以自由流通的。因为劳动者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公司的业务能够良好发展,因此公司的市值高了,劳动者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有意思的点在于,大部分劳动者是相信这家公司会拥有更好的未来的,二级市场又拥有着极高的流动性,因此持有者并不急于变现。由于现阶段每一个区块链系统都是初创公司,能够理解其价值的人还是少数,因此总会存在着从非信仰者到信仰者的转化率。

因此任何区块链系统,本质上都在做员工持股计划。

token的意义与价值

将公司股权简单的等价于区块链的token是不完全正确的,一个新的事物可能很难与传统世界完全对应起来。


一个新的事物,可能很难与传统世界完全对应起来。

从市值方面来看,二者比较相近。衡量一个公司的市值跟衡量一个区块链系统的市值没有太大区别。有意思的是,一家传统的公司不会将自己的股权作为公司的货币进行商业活动,但是区块链系统中,token一方面承担着股权的角色,在另一方面,整个区块链系统中的结算货币又是token自身。

从比特币来看,token的货币属性是由于token在二级市场上有对价之后,才具有的这样的属性,主要原因是比特币这个系统不是公益系统,矿工不是免费帮大家干活的,是要打包交易收取交易手续费的。交易手续费的价格是一个市场定价,任何发起交易的人都可以给该笔交易赋予一笔交易手续费,当有大量未打包交易的时候,矿工会优先打包交易费用高的交易。这样通过用户进行输入达到一个平衡的行为,本质上实现了一个二级市场价格相关联的预言机(Oracle),因为矿工的部分成本是依赖电力成本的,因此其在选择交易上,会根据法币价格进行计算,同时也没有用户愿意花费100美金进行一笔比特币转账。

因此任何担心比特币暴涨暴跌会影响比特币系统进行价值转移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市场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转账手续费。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比特币能够发展为去中心化的银行系统,相对于全世界所有银行的运行成本来讲,比特币的挖矿成本其实并不高。并且由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挖矿,挖矿参与者大量利用产能过剩的风能水能,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其效率一定是最优的。

中间商、垄断与腐败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是在降低中间环节,提升工作效率。在互联网电商出现之前,一件商品从商户到消费者要经历一二三级分销商层层的利润抽离,电商的出现直接跳过中间环节,省下的成本回馈给了终端的消费者。电商作为一个平台,其本质应当是给用户推荐最适合的商品,然而由于电商平台的垄断性,在向用户进行商品推荐时,电商平台通常会选择平台利润较高的商品给用户推送。由于平台型电商具有强大的马太效应,我们注意到前几年的拍拍网虽然背靠强大的腾讯,依然没有能力与淘宝竞争,当一个大玩家没有了竞争者,必然导致了其利润的急剧增加。

区块链恰巧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模型,由于整个系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人人可参与的系统,每个角色所能做的事情都是极度有限的,因此每一个角色的竞争者都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而不影响整体系统的稳健。

譬如比特币系统,矿工不需要懂市场营销,也不需要懂密码学,他只要从比特大陆买了机器然后找个便宜电费的地方挖矿就好了,任何一个矿工没有任何可能通过行贿来提升自身的挖矿收益。然而在传统世界中,竞争总是伴随着腐败等灰暗的交易。由于区块链的出现能够进一步消除一层中间环节,消除中心化所导致的垄断、腐败等问题,因此对于任何现有的行业竞争者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区块链与行业的关系

区块链化,本质上是对自己原有商业模式的颠覆,把自己的模式随同竞争对手一起颠覆掉,然后在新的战场占得先机。一个区块链系统,在每一个行业中,最终也许将会有且仅有一条区块链系统存活下来,因为从历史看,世界上只有一个因特网。最终,几个行业的竞争者,可能也会发生角色的转变,依旧在竞争,但可能会在同一个协议下,在某些专业领域竞争,就类似于比特币矿工一样。

所以,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假如早些年区块链概念兴起,也许腾讯不会把拍拍网卖给京东,直接颠覆掉自身平台,将所有底层的店铺共享出来,任何人都可以作为流量的入口,任何人都可以做搜索、做推荐、做排序,任何人都可以基于交易数据做评价系统(淘宝刷单已经被诟病很久了)。当这些角色,能够细化并且被不特定人群、无门槛的进入且竞争,一定会达到商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的一个潜在对手已经在摩拳擦掌,telegram在进行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融资。

谈到因特网,大家可能会想起几个名词,城域网、广域网。与现有的区块链世界很像,最近有许多私有链、联盟链的项目,可能这些项目,都不符合文首对区块链的基本特性了。这里,也分享一些辨别区块链系统的方式,比较简单暴力的一个辨别方式,把某个区块链系统的开发者剔除掉,如果这个系统还能够完好的运行,那么这是一个真正的区块链项目。比特币是,以太坊也是。

股权与货币

另一方面,现有的对区块链系统的估值模型也不是十分清晰。如果以一个去中心化公司的角度来看,其实比较简单,只要估算一下市场规模,然后看一下这样一个去中心化公司能够占有的市场规模就可以估算出这个系统的估值。但是从稀缺性收藏性角度以及货币角度来分析,则可能需要掺杂一些其他的因素。美元的产生是美国政府抵押国债给美联储,实际就是美国的债务,大家持有美元是相信美国政府拥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任何公司都可以发行债务,苹果公司的债券可能会比津巴布韦政府的债券更能被他人接受。

继续区块链系统是一家去中心化公司的假设,因为每个区块链系统的货币是其token本身,由于区块链系统的所有运行规则跟利润都在代码中体现,因此在其能够完成其基本愿景的前提下,其出现不可控因素的风险要低得多。

因此token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也许将其货币也就是债务属性也附加上了。比特币这家公司有一个估值,但是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可能要比其自身估值高出许多倍,但是由于比特币的运行规则是公开透明无法被轻易篡改的,因此大家能够接受。其实对于美元来说,也是相同的逻辑在,美国政府创造出的美元可能比美国政府值钱的多。由于比特币系统中的货币跟股权都是token,因此其市值可能会比传统银行行业还要高。

单纯的从比特币消耗了能源去衡量比特币价值的角度考虑肯定是不恰当的,之前马化腾在评论张首晟教授的教授的一次讲演分享时提到,“张教授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及用生命对比很有意思。目前众多公共区块链消耗大量能源计算力生产虚拟数字币到底算有等价物背书吗?如按生命理论,应该很多生命系统会不断演化淘汰。”比特币巨大的能源消耗,实际是来源于其融资补贴,巨额的融资补贴提高了矿业的发展,也让比特币的市值更快的增长。但当系统达到平衡,即没有挖矿奖励时,比特币计算所消耗的能源,本质上与Google服务器的集群、AI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所消耗的能源一样,仅仅是一种成本上的消耗。

区块链项目的成长路径

比特币的发展其实跟滴滴打车的发展没有太大区别,在项目初期都是通过融资补贴将网络建立起来形成网络效应。滴滴打车通过从VC方面进行的融资对用户进行巨额的补贴,3、5块钱就能打一次车,先把用户教育起来,本来用户坐站地铁也就到了,现在直接打车。

比特币刚开始,教育矿工们,反正你们电脑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挖矿,送比特币,前文有过阐述,送给矿工的比特币实际上就是二级市场融资来的钱进行的补贴。然后的策略,就是补贴规模持续减少,刚开始滴滴的司机一个月能赚三五万,现在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了。比特币也一样,刚开始奖励50个,后来奖励25个,现在只奖励12.5个了,每四年减半。但是巨额的补贴形成的网络效应能够让其商业愿景实现,我们注意到,滴滴打车现在每撮合一单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的收入也在持续的提升,刚开始,矿工可能只能拿到挖矿奖励,没有交易手续费的收入,渐渐的使用比特币进行转账的人多了,交易手续费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有部分对于比特币挖矿行业的担忧,认为比特币在挖完2100万个后就无法再挖掘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大量的交易,会让矿工挖掘新的财富。但是,比特币面临的挑战也很多,一旦补贴的降低的同时交易手续费不能支撑矿工的成本,可能也会面临传统公司破产的危机。

如果摩拜、OFO在A轮的时候,一家发行了token,一家没有发token。原有的推广方式一般是将投资人的投资进行对外补贴,那么对于这家发行token的共享单车企业来讲,给骑行用户的奖励可以就可以从骑车领红包变成骑车挖矿了。对于一般用户来讲,赠送的token由于价值比较低,在这些token沉默的时候,其实对二级市场不会造成太多抛售的压力。

对于一个用户,他可能发现,今天赠送给我的token价值一块钱,明天由于二级市场价格推高了,变1.5元、变2元,用户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个token之后会有更强的升值空间,反而完成了一个普通用户到一个互金用户的转化。假如现阶段共享单车的整个行业规模是1000亿人民币,可能在出现token之后,token的市值会是500亿,另外500亿是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的总市值。共享单车企业,可能会由现有的平台撮合属性,转为单纯的车辆提供商。每家企业,都会持有一定比例的共享骑行token。这时候,这个共享骑行的token,会像比特币、以太坊一样,不属于任何机构与个人。

token与传统融资

发行token正改变传统的投融资行为,但是token展现的巨大生命力显示着它不仅仅是一个融资行为的替代品。

token的出现,其价值不是初始募集的资金,而是在token在二级市场有了对价,并且不断升值过程中,让投资人建立信仰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是让早期项目的理解者,支持者获得项目发展的红利。传统的投融资模式是让早期天使投资人承受巨大的风险,享受项目成功的红利,但是流动性很差,不容易退出。

token的出现,给了大多数人参与的机会,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是由于二级市场的存在,初期投资人可以在不看好项目的同时进行抛售,能够降低项目失败所带来的损失,或者说由于基数大,每个人承受了一些损失,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当然,随着项目的持续增多,上市交易的门槛会越发复杂,也会有新的机制,帮助大家遴选项目。很简单的逻辑,在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肯定比新三板好一些。

虽然区块链项目哪里都可以注册,哪个交易所都可以交易,但是相信,在未来,项目在哪国政府注册,初期的投资机构,上线的交易所,都会帮助大家遴选项目。

对任何一个区块链项目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由于交易所遍布世界各地,糖果系统、twitter都是面向全球,对于任何项目方来说,从第一天开始,所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事情。大部分区块链项目都是开源的区块链项目,如何组织各个语言区域的用户互动交流,建立一个融洽的社区环境,都是一个个新的问题。

区块链数据网络的分类

现有的区块链项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注于解决区块链基础设施问题的项目,另一类是基于区块链系统的行业类应用。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数据库这个领域,一类是专门做数据库的,如Mysql、MariaDB、PostgreSQL、MongoDB、Redis。另一类是基于这些数据库开发了应用的,Facebook、Youtube、Twitter。13、14年,大量的项目都是做底层的,看懂的人不是很多,其实在那个时间,IXO就已经很盛行了,从nxt开始,到pst、ags、bts快照,还有eth的众筹,那时候的收益率其实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最近,随着应用层面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够看懂这个区块链网络的价值,比如Ripple,去中心化swift;steemit,去中心化twitter;ethereum,去中心化计算机;aelf,去中心化云计算平台;Sia,去中心化云存储。

未来的技术挑战

区块链行业虽然已经有近10年的发展,但仍旧处于一个基础设施及其不健全的阶段。在前文中,一直没有过多的讨论区块链系统的技术细节,技术都是为了业务服务的,但现有的区块链系统的确制约着各种区块链网络的发展。

区块链系统从技术角度描述是一个能够确定历史状态的按照特定规则运行的分布式系统。提到分布式系统,就不得不提CAP原理,由于区块链系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无论是CP还是AP的系统,相对于中心化系统来讲,效率一定是无法超越的。但是现有的系统,在效率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的。

讲到区块链技术,就离不开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问题。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能够去除中介,直接让交易双方建立信任。但对于区块链的共识所带来的赞誉,可能并不利于对区块链系统的长期思考。

去中心化本质上,并不等同于人人都要作为同样的角色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参与。比特币从原始设计上来讲,任何电脑都可以进行挖矿记账,但是随着挖矿专业化的提升,出现了专业的挖矿设备,出现了大型的矿池。如果把比特币看做成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只有大型矿池是有写入权限的,也就是说只有矿池是主节点,其他的比特币节点都是从节点。比特币众所周知,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oW)实现共识的,但其实,现在矿工并不是直接进行挖矿的,他们是将资深的算力委托给矿池进行挖矿,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随着分工的细分,专业化的出现,比特币早已进入了委托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时代(DPoW),矿工委托矿池进行记账。

工作量证明,本质上是使用现实社会的货币购买了专业的生产设备矿机,然后消耗现实社会的资源(电力、人力成本)进行工作,获取记账权。简单来讲,大量的法币转化为矿机成为了生产工具,谁机器多谁更有竞争力。PoS其实只是把token作为矿机,谁的token多谁更有竞争力,但是token的获取,往往要通过法币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购买。DPoS本质上跟PoS是一样的,只是把token委托给其他人进行生产记账。

因此,无论是PoS还是PoW,本质上都是初期需要一笔法币投入进这个生态购买生产机器(无论是矿机还是token),这些生产机器能够拥有网络的记账权,由于这些生产机器的价值取决于网络的发展状态,因此任何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不会进行扰乱记账的行为,由于存在充分的竞争,扰乱记账的行为在参与人数不够多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系统产生致命影响(大家比较爱聊的51%攻击其实还真没发生过)。两者的区别是,矿机可能更难转让一点,但是PoS退出可能更加方便一点。更加简便的退出机制在某些程度上更难培养坚定的信仰者,但是很容易在程序层面限制参与过PoS的token的流动性。

如果采用BFT共识,由于节点数量的增多会导致网络通信的指数级增加,可能无法很好的处理多记账节点的情况。记账节点是被投票选出的话,其模型更类似于DPoS。

现有的区块链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境:性能问题,资源隔离问题及治理问题。单链性能,比特币只有9TPS,以太坊大概只有25TPS,这样的性能在面临任何具有规模的场景时,都会显得过于单薄。资源隔离问题,对于以太坊这样的通用计算平台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太坊作为一台世界计算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dapp之间隔离的问题,以太坊养猫的猫咪拍卖不应当影响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挂单行为。最后,由于一个区块链系统是去中心化的,也带来一个问题是谁能够给一个区块链系统带来新的特性,谁来决定如何修复已经存在的重大BUG。

区块链当前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分水岭阶段,当前这个行业更加需要的是资深的工程师。零知识证明、抗量子、DAG这类实验性的技术,可能还有一个周期才能进入成熟阶段。现阶段,比特币、以太坊所探索出来的巨大的空间,需要通过更加工程化的方式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