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信任机制

转载
2476 天前
6624
经济观察报

火讯财经注:本文转载自经济观察报。区块链的始作俑者在创造区块链的时候试图搭建没有中间商、点对点的信任共识机制,真正实现价值互联,但随之而来的一大批投机者硬生生地将区块链的“链圈”拽到了加密货币(“币圈”)的投机陷阱,将变革性的技术协议玩成庞氏骗局,使其偏离了价值航向。当前各国加强ICO的监管将有益于区块链重新回归自己本来的面目。


被非议和讥讽或许是每项突破性技术从萌芽到成熟必然经历的成长日记,但如果技术发展剑走偏锋以至误入歧途,则很快被打上泡沫化的印记。过去一段时间,原本曲高和寡的区块链却由于爆炒的ICO概念而备受瞩目,很有些风头无两的味道。

  然而,热炒中的区块链与作为变革技术的区块链,实际在发展理念上已是大相径庭。在滚滚而来的热浪当下,有必要明辨两者之区别,让区块链这一面向未来的信任机制,真正闪烁其光,用《纽约时报》一篇文章的说法就是除却假借区块链之身的骗局、假先知。

  舍本逐末的ICO乱象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这个面向未来的信任机制和价值互联技术协议,公众的热情却是被正在庞氏骗局化的首次代币发行(ICO)概念所点燃,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波又一波投资泡沫。

  区块链的布道者究竟希望解决什么问题?简单地说,其主要是用分布式储存记账方式,搭建没有中间商、点对点的信任共识机制,真正实现价值互联。传闻中中本聪设计比特币,主要就是一种奖励挖矿(竞争分布式记账)矿工的激励约束机制。

  如果回过头来看,中本聪等区块链布道者是技术开发的高手,但并非是机制设计的高手,正是其所开发的分布式存储记账系统之附产品比特币,被后来者玩转成了扭曲激励,为现在的ICO炒作埋下了伏笔。即比特币本来是激励分布式储存记账系统的参与者,但其设置了比特币的总量极值,以及获取比特币的难度随时间呈几何级数跳开,这使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具有了绝对的稀缺性,并导致其内在价值极不稳定,为ICO炒作提供了温床,也影响和妨碍了比特币的货币属性。短短几年内,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甚至反客为主,风头直压区块链这一极具拓展性的待开发富矿。尽管以太坊、Ripple等加密货币的运营者吸取了比特币的一些经验教训,做了一定的修改,但同时也降低了区块链的分布式功能,如去中心降级为多中心,公有链降维为联盟链和私有链等,提高了技术实现和人们接受的便利性,这也从另一个维度上加强了加密货币的投机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批名为所谓区块链的从业者,相当部分实为一夜暴富的投机者,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假借区块链之名,开发出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所谓加密货币,玩起了无中生有的金融传销游戏,硬生生地将区块链的“链圈”拽到了加密货币(“币圈”)的投机陷阱,将变革性的技术协议玩成庞氏骗局,使其偏离了价值航向。

  这个被炒的胆战心惊的ICO究竟是什么?如果给最近兴风作浪的I-CO锚定参照系,其实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IPO有某种相似性,但本质却并不相同。IPO是以私人公司股权为交易标的的,而ICO的范围则可以海阔天空地凭空设想,任何用来交流和交换的东西都可以进行ICO,如空气币等,就如用传统传销中,所谓的产品只是个噱头和通道,关键是能否发展下家,搭建金字塔式等级制度,骗取和收割众多的冒险家,一夜暴富成为了ICO参与者的目标和追求。

  因此,用ICO打开区块链技术协议的大众认知热度,在打开方式上却是舍本逐末的。一夜暴富者嫁接区块链的ICO炒作的黄粱梦,终将被各国的监管强化所击穿,真正的区块链应用价值将会最终显现。

  区块链真正的回归

  比特币、以太币也好,其他ICO的所谓加密货币也罢,诸为区块链技术协议的旁枝侧节,主要解决的是分布式存储记账等激励问题,而非区块链主攻的真正场景应用。

  剔除ICO炒作的插曲,区块链无疑将是推动未来网络生态的基础性技术架构。相比现在的互联网,区块链能够通过去中心的分布式储存记账有效实现价值互联,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性技术准备。

  比特币网络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就是,一个没有中心化权威的系统,能够解决交易和交流的信任问题,实现价值互联,而不会产生欺骗性的双花等问题。尤其是随着线上线下活动的日益交融,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物联网逐步走进人们生活,价值互联下的未来生活使个人数字资产的权利意义正在觉醒,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数字资产的权益、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

  这为区块链提供了广泛的应用舞台。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大量充斥着对网络消费者隐私的侵犯和占有,如俄罗斯黑客通过FACEBOOK影响美国大选,部分互联网巨头利用用户“人过留迹”等,进行广告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贩卖,获取商业利益,甚至有人公开表示人们会为了便利而放弃或牺牲个人隐私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中心化网络连接,个人的数字资产权益不仅未能得到有效的申张,甚至其数字资产的产权属性也出现模糊化的趋势。数字资产产权不明晰,使数字资产面临激励不相容问题,即数字资产的直接生产者未能享受到数字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收益,其行为、消费、社交偏好等个体隐私反而频繁被当作流量贩卖,给自身带来诸多烦恼,这将强化用户尽隐藏个人偏好取向,导致信息冗余和短缺并存的噪音化信息格局更加复杂。同时,中心化、集中化的信息存储使个人的数字资产极易遭到泄露、存在非常突出的安全隐患,如黑客集中攻击中心化的服务器就可以盗取海量级的数字资产。

  显然,当下让互联网公司利益极大化的流量经济模式,以及个人数字资产不清晰的产权属性,其实正在妨碍着真正的价值互联。毕竟,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资产互联,资产安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区块链分布式储存记账的互联架构、不可篡改、可追溯、全网共识、非对称加密等功能,使区块链能够有效满足价值互联的趋势诉求。

  首先,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互联和分布式存储,以及非对称加密保障的数字资产安全性,有助于数字资产产权属性的清晰化,为价值互联提供基础型保障。区块链上运行的数字资产,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存储空间,而且通过非对称加密,使个人数字资产只有自己和自己授权的人或机构才可以使用,既避免了自身隐私的泄露,又强化了个人的数字资产产权,使网络服务提供商无法再通过用户的“人过留迹”,肆意侵犯个人权益和隐私。这种清晰化为用户的数字资产产权,将会产生明显的激励相容性,使人们愿意拿出更多的价值进行互联,而不惮被侵权。

  其次,非对称加密的分布式存储记账,提高了用户数字资产的安全性,黑客要盗取用户的数字资产,需要攻击分布在不同存储位置的机器,才能获得用户完整的信息,进而导致黑客攻击成本过高而获益有限的激励不相容性,这种非对称加密的分布式存储,提高了价值互联的安全性,为价值互联提供安全保障。

再次,区块链技术协议相对有效地解决了陌生人间的信任问题,使人们敢将更多价值进行互联。全网共识、分布式记账和可追溯,使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交易可以全程加密跟踪,当事方对交易进展具有可控性,人们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提前确认双方信用,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风险,而且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可控性。

  总而言之,更方便地理顺个人数字资产的产权属性,非对称加密对个人数字资产安全的保障,交易行为的可控性等等,使区块链能够搭建起没有中心化组织信用输出的面向未来的信任机制。

  因此,当前各国监管严格加强和规范ICO是非常及时的,这有助于为区块链正本清源,激励更多的创新资源投入到真正的区块链场景应用开发中,而非舍本逐末于爆发户式的炒作。随着更过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开发,也许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就不再是个广告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