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反垄断,未来三年开放式金融创新机会在何处?

原创
1512 天前
11482

 

算力说

马云外滩峰会的讲话与全球最大IPO停摆,刷新着国人对金融科技的理解与认知,无外乎创新的边界在哪儿,监管又如何介入,数据是否可以作为真正有价值的资产?
今年,以DeFi为代表的新金融席卷,金融与科技的碰撞火花四溅,又能够为金融业带来怎样的启发?


      

从“蚂蚁金服”暂缓上市说起

过去的一两个星期里面,金融行业发生了一件震天动地的大事: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面发表了一个讲话,随后蚂蚁集团就被四部门联合约谈,本来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股蚂蚁集团的IPO也被上交所喊停。有传言说蚂蚁集团很多本来可以身家千万的员工因此退车退房,杭州之江的房价一夜之间大跌15%,很多投机客亏损严重。从网络媒体的报道来看,马云在峰会上面主要讲了一些与目前主旋律、主基调不一致的金融行业观点,比如国家最高领导层面一直说了很多次,要对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防范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但马云却认为就是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并且说按现在的方式走下去,监管部门没有风险了,但是整个经济有不发展的风险。

金融行业里的很多专家都有指出过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这样的消费金融产品利用行业的一些规则漏洞,只用几十亿的资本金滚动的发ABS债券融资,形成了100倍的杠杆,几千亿的信贷规模。要形成这么大的资金规模,融资成本就必然很高,借呗、花呗要去放宽传统的资金借款门槛,向传统意义上不合格的借款人与消费者去发放贷款。但是当杠杆倍数扩大到这么大的时候,如果出现2%-3%的违约或者坏账,即使是把借呗花呗的资本金全部拿出来赔都不够,这就会导致整个ABS债券市场的恐慌,触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这个逻辑听起来其实是没有错的,但是当我们去研究再去看一看传统金融机构比如招商银行的财报,其实也只有250亿的注册资本,但是有5万亿的贷款额,按照监管层管控花呗的逻辑,相当于资本金放大了200倍去放贷,很多人并不明白,凭啥借呗、花呗不能放杠杆,但招行就可以呢。我们进一步分析,其实是他们的底层资产是不一样的,按马云在峰会上面的演讲,传统商业银行是当铺思想,企业拿15亿的土地或者房产或者股票过来,银行给企业抵押10个亿出去,如果企业不还钱的话,大不了银行就把企业的抵押物给拍卖掉来还钱,以这样的商业逻辑去做,别说放大200倍,放大2000倍也没有问题,因为银行的贷款规模越大,手里所持有的抵押资产就越多,只要银行有能力做好风控与不良资产处置,只要不是同一个抵押物去循环滚动的做抵押,根本都不需要担心崩盘的问题。但是花呗、借呗里面没有任何底层资产作为抵押物,只有数据,比如淘宝商业进货、销售的数据,支付宝用户日常消费和支付的数据,他凭借这些数据来决定是否给用户发放贷款,以及给用户发贷款的额度是10万还是1万,但这样的方式目前还不能被传统金融圈所认可,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国家推进搞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很多年,那么到今天,积累了这么多的用户数据、消费数据、企业数据以后,大家也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数据到底能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有价值的资产?能不能用来去衡量一家公司、一个消费者、一个用户的资质与信誉,能不能用来决定要不要给企业或者个人借钱,借多少,借多久,借的利率是多少?



                                                     ​

 “数据即资产、代码即法律” DeFi新金融的主要特征 

基于区块链技术所构建的新一代金融体系,DeFi,已经是完完全全基于数据的。比如很多人问会比特币,他的底层资产是什么,比特币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信用做为担保,那么他的价值体现在哪些?究其本质,我们就会发现,比特币的底层资产就是比特币网络的数据,包括矿工节点数量、难度系数、出块奖励、持币地址数量、交易密度、交易量、交易费用等等,这些公开的网络数据在所有的用户中形成了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就会表现为比特币的市场价格。

DeFi这个词的英文全文叫做Decentralized Finance,翻译成中文是去中心化金融,也有人会翻译为开放式金融,这个新的金融体系与传统金融体系有本质的区别,他是基于我们的新一代价值互联网——也就是区块链技术来构建的,在这个体系里面,数据本身就是底层资产,代码本身就是法律。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以太坊网络去部署一个智能合约,挖矿产生出来一些Token,并且Token用于业务场景里面去作为燃料或者手续费,那个这个Token本身就是网络数据化之后的一个商品,不需要任何实物资产去做担保,就拥有自身价值,另外在DeFi里面的业务逻辑都是使用开源代码编写出的分布式账本或者智能合约,一切的规则都是由智能合约的代码来控制的,代码高于任何个体的意志,我们称之为代码即法律。

DeFi相比传统金融体系,有三个很显著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称之为免许可,也就是说我们通过DeFi技术,去开一家提供借贷服务的银行,或者是做一个区块链版本的基金,不需要像我们在传统金融行业里面找监管部门拿个牌照,而用户参与区块链借贷、区块链基金理财也不需要像在传统金融行业里面去做KYC用户身份的实名制认证,签一堆风险承诺书之类的材料,企业不需要付出资本金,只需要在区块链网络里面部署一条智能合约,再搭建起一个前端网站或者APP,就可以成立一家区块链银行或者区块链基金公司,用户也只需要安装一个区块链的钱包,就可以连接到智能合约里面,把自己的资金打到区块链银行里面去收取得利息,或者是放到基金里面,让基金经理帮我们去理财获得收入,而且这个银行借贷、基金财务的整个过程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个特征是“去中介”,在传统金融世界里面,用户所有的资产都是需要有一个中介方进行托管的,比如大家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手机银行APP里面看到的资金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的钱在银行保险库里面,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时代也同样是这样,如果用户的某些行为被资金托管方被认为可能存在风险的时候,托管方就可能冻结用户的账户资金,禁止用户交易或者转账,在传统金融行业是很难受的事情,明明是自己的合法资金,却不能自由的去使用。但是如果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eFi开放式金融,这个问题实际上就不存在了,用户的资金以一串数字代码的方式存放在自己的区块链账户里面,受密码学技术的保护,谁也破解不了,除非用户自己不小心泄露了私钥或者助记词,即使用户去跟区块链银行或者区块链基金打交道的时候,用户的资金也只是转移到了一个公开的智能合约里面,用户可以通过阅读开源代码的方式了解智能合约的所有接口与功能,并通过区块浏览器查到资金整个来来去去的整个过程;

第三个特征有一些业内学者与专家总结叫做“抗审查”或者“抗监管”,意思是说DeFi的整个交易环节与过程因为是匿名的,容易用来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因此天然可以用来对抗监管机构、审查机构。在这个方面,我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我把这个特征总结为自监管或者是自审查,我的理解是非法交易,比如黑客盗取了大量资产,想要通过DeFi进行转移,或者一些大量非法资金,想要通过DeFi进行洗白,如果完全没有畅通无阻的话,这样的事情应该为整个行业所不容许,否则我们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就会被大量的用来处理非法事情,这与我们大家发展技术创新的初衷是不符的。那么相比传统的监管方式,DeFi的监管或审查方式会有一些不一样,在DeFi发展的早期,有可能会通过DAO自组织的方式形成一个由成员成主选举的治理委员会,当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时候,比如黑客盗取大量资金想要利用DeFi技术出逃的时候,委员会可以紧急投票决定对这些资金转移涉及到的账户进行冻结,来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或者将来行业进一步成熟的时候,会有一条由全球主要监管机构所组成的监管公链,来向DeFi协议层或者应用层发出需要紧急处理的信号,触发对非法资产与非法用户的紧急处理。所以在DeFi这个行业里面,我觉得并不是说不需要监管或者审查,而是监管与审查的方式会与以前有所不同。


DeFi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通过一些数据来看一下DeFi行业的目前发展,如下的几张图表表统计的主要是以太坊网络,因为其他的网络DeFi体量相比以太坊还是太少太少了,应该来说,最近一年,尤其是上半年开始的流动性挖矿让DeFi行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第一个指标是锁仓资金总量,表示有多少用户把自己的资金放到DeFi的区块链智能合约里面,在一年前的时候,这个资金量不足6亿美元,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个数字迅速增加到了120亿美元,增长了20倍;

第二个指标是用户规模,也就是有多少区块链地址使用过DeFi协议,一年前这个数字大概是8万,现在增长了10倍,但也才只有80万个,Uniswap目前的用户大概是50万左右,Compound是15万左右,Kyber是10万左右,大家可以感慨一下,这些DeFi巨头跟我们传统金融的用户比,真的是连零头的零头都不到;

第三个指标是基于以太坊发行的BTC,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比特币是最早的区块链网络,但用户更多的是把比特币视为像黄金一样的价值储存,比特币网络使用起来既慢又贵,并不适合于频次较高的交易,绝大部分用户买了比特币都是放着不动,但是DeFi带来了一个新的技术,可以将以太坊上面发行的ERC20的比特币与比特币网络的比特币进行一比一的锚定和兑换,这就吸引了很多比特币的持币者,将比特币转移到了以太坊的网络上,收取利息、进行投资、或者进行交易,一年前这个数量只有十几个,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增长到了接近16万个比特币,占到了比特币总量的0.7%,可以说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吓人的;

第四个指标是DeFi的月成交额,相比于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而来,在一年前DeFi的成交量占比几乎为零,但现在最高的月成交额已经超过了260亿美元,达到中心化交易所的15%的占比,并且Uniswap的成交量很接近甚至一度超过了持牌的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

第五个指标是稳定币发行量,现在发行量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但是量最大的还是Usdt,Usdt充当了币币交易的基准定价工具,也是与法币世界最好的连接工具;

第六个指标是交易费用在矿工收入里的的占比,以前虽然也有过一些像加密猫这样火爆的区块链小游戏,但是只是火了一阵子,没有持久的火下去,所以交易费用在矿工收入的占比很少,只有百分之五不到的样子,现在DeFi火了之后,很多用户都逐步习惯把自己的各种操作在钱包里面来完成了,自然整个网络的Gas的费用也会大幅提高,目前能看到gas收入大约占矿工收入的20%,在DeFi最为火热的时候,一度超过50%。

从这几张图表的数据表明DeFi是目前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金融领域,但总量体量仍然较小,未来至少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同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有价值的链上资产不足的问题,比如以太态网络的交易速度与性能的问题,比如很多DeFi协议或应用的用户体验依然很差,比如小额交易费用相比传统金融而言还是过高。

 




2020年是DeFi的爆发元年,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DeFi项目,举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来研究一下:

第一个是老牌的借贷项目Compound,Compound不是第一个做流动性挖矿的项目,第一个做的是合成资产Synthetix,但是Compound搞的流动性挖矿却是真正意义上开启了2020年DeFi的牛市,因为Compound宣布流动性挖矿之后,很多人发现到Compound上面借钱可以获得COMP代币,按当时的币价算下来,借钱不但不花钱,好像还能赚钱,所以大家就都跑到Compound去借钱了,一方面为Compound的借贷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深度,另一方面也彻底的把流动性挖矿这个概念给带起来了;

第二个是大神Andre的开山之作YFI,Andre在DeFi行业的形象与地位,差不多相当于中本聪,YFI首创了一个概念叫做公平启动,所有的代币都按照公平的方式挖出来分配给持有,零募资零预挖零保留,这样完全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整个行业在做贡献的人太高尚了,在区块链行业非常少见,令人肃然起敬,YFI这个币只用了43天的时间涨了1万倍,在加密货币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在YFI之后,公平启动这个思想渐渐的深入人心了,很多项目也都以这样的方式去运作;

第三个是Uniswap,Uniswap的用户大约有50万,Uniswap发行代币的时候,给每个之前使用过的用户都空投了至少400个UNI,按6-7美元一个币的价格计算,1个用户发了1万5人民币左右的红包,关键是给几十万个用户每个都发了这么多,算一下一共几十个亿人民币的空投,真的可以说是币圈第一大土豪了;

第四个是Curve,Curve的币价表现并不好,但为什么说这个项目很重要,因为它解决了传统中心化交易所一直没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稳定币之间的互换,如果大家有使用过除了usdt之外的其他稳定币的话就会发现,稳定币之间的互换在中心化交易所非常难,体验非常之差,但是Curve把这个问题完美的解决了,Curve做了个一键互换稳定币的应用,界面很复古,像Windows 98年代的产品,但是却相当好用,无论要换多少的DAI、PAX、USDC等等都能立即换出来,缺点是Curver智能合约代码写的略复杂,交易的gas比较高;

第五个是YFII,是中国的几个极客程序员与社区知名人士发起的,源自YIP-8提案的分叉,从发币当天30美金一个,到最高1万美金一个,涨了300倍,这个项目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源自于中国本土的社区化区块链项目,在中国的区块链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第六个是MEME,MEME本来是个嘲讽DeFi垃圾项目的玩笑,DeFi火热的时候一夜之间出来了几百个几千个以蔬菜水果命名的DeFi挖矿项目,除了换了个名字,其他什么都一样,MEME项目的创始人是Consensys做了个一键发DeFi项目的网页应用,谁只要用这个网页发项目,就给他空投MEME代币,没想到后来这个项目大火,MEME也涨了几百倍,当时空投的MEME价值几十万美元,比Uniswap空投的钱还要多,那些通过MEME网站发项目的人不一定赚了钱,但是拿到空投的MEME代币却是天上掉下来的财富,这个叫做被动致富;

第七个是ChainLink预言机项目,以前预言机出来了,但没啥人用,现在DeFi火了之外,预言机的用途慢慢就明确和清晰了,因为DeFi智能合约需要从链外获得可信的数据,所以ChainLink币价一年涨了大约100倍;

最后一个是近期很火的项目叫Core,他也有Swap流动性资金池,但是他的资金池做只能打钱进去当LP,但是永远不能把钱从资金里面撤出来,而且他每交易一笔都会额外收一笔手续费,用户要在里面当流动性做市商就得永远一直玩下去分手续费,这是强制所有的LP要富一起富,要死一起死,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实验。


参与DeFi项目可能会给大家带三种收益,第一个是通过抵押挖矿、AMM做市商挖矿、借贷挖矿的方向获得代币激励,这个一般是由合约算法设计好的,根据规则把代币分发给所有的矿工,但大家一定要看清楚白皮书和规则,不要什么都不清楚一股脑子就扎进去;第二是可以获得作为做市商,可以获得手续费的分成,第三往往是不能事先预知的小惊喜和小意外,我们一般叫空投或者糖果,在DeFi的世界里面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时候用户拿到的糖果赚的钱,可能比正经挖矿赚的钱还要多。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玩DeFi会带了一些风险,第一是合约代码的安全风险,如果没有审计就直接上线的智能合约,很有可能被黑客盯上进行攻击,可能导致整个资金池里的资金全部被黑客盗走;第二是有的一些没有节操、没有底线的项目方就是为了卷一笔钱搞的,一开始就没有想好好的做项目,利用合约的超级管理员权限,或者利用自己预挖预留的大量代币,看到有钱直接弄一笔跑路;第三是如果用户是为AMM自动化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当币价上涨或者下跌的时候,都会产生相应损失;第四,就是即使是说合约代码本身没有安全问题了,也依然有可能因为规则的漏洞被黑客套利,前段时间有一个拖拉机项目Harvest他们的合约代码里面,参考Curve项目的稳定币价格计算公式,这个就被黑客给利用了,黑客先闪电贷出了很多USDC和USDT,在Curve平台把自己的USDT转换为USDC,抬高USDC的市场价格,然后再将USDC存入Harvest的机枪池铸造fUSDC,再将自己初始贷出的USDC在Curve平台转换为USDT降低USDC的价格,再从Harvest里面将fUSDC转换为USDC,黑客只使用了20ETH的手续费的成本,就获得了3000多万元的套利收入,想想这个多可怕。


经常会有一些朋友问到DeFi协议套娃是什么意思,那么在DeFi里面,套娃指的是通过利用DeFi协议的可组合性,我们可以实现一次资金抵押,但同时在多个协议里面挖矿获取收益,这个被称作为一鱼多吃,玩法比单一项目的玩法要好很多,收益一般也会更高一些,比如我们在Curve协议里面,将自己的稳定币合成为sUSD,就可以同时去挖出CRV代币与SNX代币,如果我们把sUSD再拿到别的平台去抵押,又可以同时再挖出新的代币激励,这也是DeFi技术带来我们的全新体验,在传统金融里面,两家金融公司想要合作,这个太难了,在DeFi里面就可以非常的简单,因为大家的代码都在开源的,资金本身也是透明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协议或者应用共享的方式实现用户一次投入,在多家进行挖矿。

最后再来说一说DeFi未来的发展,实际目前的DeFi已经从原先的币币借贷、币币交易、流动性挖矿概念开始,与其他的相关领域技术相融合、组合,不断产生出了一些的方向和应用,比如我们看到有DeFi与预言机行业相结合,将原先从AMM里面根据CPMM取价格的算法改为从预言机里面读取市场上的公允价格,以此来减少交易滑点,这样的新方向有人称之为CoFi,叫做“可计算金融”;再比如也有一些开发者将DeFi与POS 网络Staking里节点质押挖矿这个技术结合起来,的StaFi;还有将游戏里面的道具、装备、英雄、金币等资产金融化,并且衍生出新的协议叫做GameFi,除此之外还有跟NFT(非同质化代币)应用相结合的NFT Fi,与DAO(自组织)应用相结合的DAO Fi等等。


总体来说,DeFi虽然处于早期阶段,但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生态的不断扩展,DeFi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未来将会在更多的方面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特邀作者:BKFUND创始人 许超逸)​

文章所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敬请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