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宁:发展区块链需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转载
2397 天前
14882
经济网

文章来源: 经济网  作者: 黄芳芳

火讯财经注: 产业区块链的应用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建设,这也与数字中国、宽带中国等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因为只有建设高效的算力和大存储的基础设施,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区块链公链。

“在中国,区块链正走向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并举一个新时代。”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这样解读区块链技术。他预言,3年内,区块链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促使业内人士对产业区块链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于佳宁。

从金融延伸到实体经济

2012年,比特币在于佳宁的朋友圈里“蔓延”。在当时从事金融研究的他看来,比特币可能会对金融科技造成一种颠覆性变革。

2016年年初,于佳宁组建了一个“中国区块链民间研讨群”,开始跟朋友、知名区块链博主、业内专家,一起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与产业结合应用。不过,讨论更多地集中在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改造原有的银行等金融系统。因为在2016年到2017年,大家仍普遍认为区块链是一项金融领域的技术。

2018年春节过后,越来越多人讨论“产业区块链”的概念。短短几个月内,区块链在部分实体经济产业场景落地。令于佳宁意外的是,他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上发表的文章《区块链将成为实体经济振兴的助推器》仅在新华社客户端上的阅读量就超过150万。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产业区块链”的方向。从2018年初开始,他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系统性研究,对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模式、趋势和应用落地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组织15家单位、40余位专家共同撰写了《2018年产业区块链白皮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形成更广泛的区块链行业共识。

区块链解决了什么痛点?

区块链这么火,它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于佳宁看来,区块链在实体经济的一个核心着力点,是实现企业或机构之间协作环节的信息化。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结构化数据库无法覆盖到的一些场景;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固定对账的结果。当参与者形成共识后,无需审计人员再重复验证。“这正是区块链真正的伟大之处,它使整个社会实现可信数字化,让信任系统更高效运行。不仅通过共识机制有效、快速地创造信任,也可通过不可篡改的原理将信任有效地传递出去。”

从狭义上说,社会各个部门,例如,会计对账、法务、人力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银行等做着大量的核验、比对信息的工作。核验工作是最典型、最基础的社会协作形态。低效的核验工作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大痛点。“区块链技术首先解决这一小问题,就对社会生产力进步和社会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意义。”于佳宁如是解释。

“区块链应用一但普及就会普及一大片。”未来企业上链或将成为一个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

社会共识尚待树立

当前区块链还处于技术发展的早期,大部分人不清楚区块链和产业结合的模式。也有人打着区块链的幌子从事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声誉,以及它在公众中的印象。这也影响了它在产业中发挥作用。于佳宁认为,加快普及区块链知识,用好案例和好模式去澄清区块链的作用至关重要。“挖掘、传播区块链正能量,推动形成积极的社会共识。这是区块链发挥作用的有效前提。”

于佳宁特别提醒记者,社会上对区块链的认识和宣传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即所谓“去中心化”的问题。他表示,我们可以用多中心化、分布式、点对点来描述区块链技术,它反映的是多主体在复杂的协作环境中有效应用的状态。“在我调研的案例中,还没有看到哪个中心主体被去掉了。反而看到监管效率增加了,中介机构更加公开透明,整个系统运行更加有效率。”

不能再走移动互联网的老路

在调研中,于佳宁也走访了国内的区块链投资基金。他认为,未来这些基金的投资方向有两大机遇。

一方面,在产业区块链时代,一定是产业+区块链、技术+产业的双重驱动。区块链创业项目要与现有的产业资源,以及国家主导的产业方向,如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基础性创新和公链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支持。

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操作系统主要建立在安卓和iOS(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它们是所有APP的开发标准。未来的竞争是基于生态的竞争。“但我们不能再走移动互联网的老路。”

区块链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于佳宁认为,我们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未雨绸缪。一是,加强人才体系培养,加快人才的认证体系、教育体系,实现区块链人才的标准化,并增加对区块链产业的人才供给。

二是,产业区块链的应用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建设。这也与数字中国、宽带中国等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因为只有建设高效的算力和大存储的基础设施,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区块链公链。

三是,在推动区块链产业落地的过程中,建议各级政府主动去协调,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