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GResearch:用户意图如何驱动Web3应用变革?

转载
80 天前
6600
欧科云链OKLink

文章转载来源: 欧科云链OKLink

出品|OKG Research

作者|Samuel QIN

当前加密市场的快速演变中,用户增长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主流观点在推动行业前进的路上,从单纯的技术探索在向更注重应用价值的方向转变。尽管近年来Web3生态系统发展迅速,传统资本的进入也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应用层面的扩展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部分。

日趋膨胀的公链生态让人应接不暇,Web3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跨链互操作的需求,利用不同链上的优势资源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反映了产业生态自然演进的规律,好比电商平台从单一平台发展到行业全链路整合一样。

但从公链竞争的角度来看,以杀手级应用和用户构建起来的生态护城河是确保行业优势的绝对依仗,因而设置更高的兼容门槛和迁移成本会被纳入重点考量。而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共识机制和编程语言使得跨链技术本身存在非常多的难点,这也使得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输和信息交互面临技术障碍。

公链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的思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苹果和安卓的不同手机生态系统中找到一些启发。

*Table Source: OKG Research

苹果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策略。这种策略确保了硬件与软件的高度契合,提供了流畅且一致的用户体验。安卓则允许多家厂商使用其操作系统,形成了多样化的硬件生态,但也带来了设备碎片化和应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这恰好印证了两种不同的生态发展方式,软硬件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圈定自己生态闭环,应用进入和迁移相对的都需要更高的成本;而开放的系统需要兼容的设备种类繁多,用户体验则和硬件也有比较大的关联。

公链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环境,要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则需要尽可能降低开发门槛和提升用户体验。目前,通常会有采取以下策略:

  • 模块化功能组件:提供易于集成的模块化开发工具,如智能合约模板、SDK和API接口,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应用。例如,Ethereum的Truffle框架和OpenZeppelin的智能合约库,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简化了开发流程。
  • 完善底层基础设施:优化区块链的性能和安全性,确保高吞吐量、低延迟和强大的安全保障。如Solana通过其高性能的共识机制,实现了高TPS,满足了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 提升用户体验:开发直观且安全的钱包和用户界面,降低用户进入门槛。如OKX Web3 Wallet,相较单一链的生态钱包或仅支持几条链的多链钱包,目前OKX Web3 Wallet已支持100+公链,提供一站式的用户管理功能,内置丰富的DApp生态、为用户提供了全面且便捷的Web3体验。

虽然Web3整体的用户友好度已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但对于刚进入Web3的新手来说,要理解链上工作路径是一个颇为费劲的过程,但表达他们的意图往往是一句话的功夫。如果此刻你需要将1 eth 从Ethereum网络转到Polygon 网络中,具体过程可以拆解为:

*Flow Chart Source: OKG Research

我们可以通过流程图发现:

  • 用户需要对账户余额判断(若不足,需要归集其他钱包中的eth到指定的以太坊钱包里)
  • 转账的方向确认
  • Gas fee 确认
  • 到账确认

如果用户仅需要关注自己的转账需求是否最终得到满足,将其余的跨链、检查动作都交由特定网络或者应用来操办,那么交互行为将极大被简化。

试想一下,如果你正想着去不同国家开启一段旅程,如果你在使用国际信用卡在全球各地购物,作为用户,你不需要关心不同国家的货币类型、货币之间的汇率转换、跨境支付的清算流程、不同国家的支付网络系统等问题,你只需要刷卡,然后整个复杂的过程都会在底层自动完成。这就是一种"抽象",把复杂性隐藏起来,提供简单的使用体验。

而前文提到的“链抽象”则是同样的道理,其核心价值在于:

  • 简化复杂性:用户只需要指定“起点”和终点
  • 统一接口:底层涉及什么链或任何桥接协议均由同一个简单接口汇总管理
  • 智能路由:自动选择最优路径、选择最佳桥接协议
  • 错误处理:自动重试、自动处理异常、提供统一的错误反馈

我们可以尝试认为链抽象是旨在解决多链生态的资产、流动性和账户碎片化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其通过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实现用户基于意图的跨链交互,简化用户体验,使用户无需了解底层链的细节,即可完成资产跨链操作和价值传输。让用户在多链环境中降低了复杂性并增强了互操作性。

但就目前链抽象技术的发展来看,当前的技术实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跨链消息传输的延迟、跨链操作的安全性和成本问题。一些项目正尝试通过轻量级的跨链协议跨链资产转移或去中心化网关实现跨链通信来改善这些问题,但目前大规模部署仍有限。

目前主流观点会将链抽象划分成应用、权限、求解/执行、结算等四个层级CAKE Framework,通过将用户意图层层拆解来获得具体的最优执行步骤。

*Graph Source: OKG Research, https://frontier.tech/the-cake-framework

但中间涉及基于用户主观意图的拆解、跨链、跨Dapp、可信执行环境,状态确认等各种问题,每一项解决起来也似乎颇为棘手。目前,行业内已有许多项目正在基于用户来推动链抽象技术在具体实际案例方面的运用,目前处于不断开发迭代的阶段。以OKX Web3 Wallet为代表的多链钱包应用则正好可以作为链抽象赛道的重要基建。链抽象技术在OKX Web3 Wallet中已初见成效,表现为多链资产管理的简化和跨链交互的便捷,用户可以在同一界面下管理不同链上的资产,避免频繁切换网络,并且可以使用单一钱包完成跨链转账,这显著降低了跨链操作的复杂性。上线的智能合约钱包功能也在多链钱包管理整合、用户授权、Gas fee整合支付等方面改善了原本复杂的EOA(externally owned account)钱包在这些方面的短板。

在过往很多讨论中会将多链钱包和链抽象做比较,讨论大多集中在已经交互体验已经相较EOA有明显提升钱包类应用是否无需链抽象了。

这里我想做如下两个方向的讨论:

  • 用户体验在当前应用背景下是否需要明显提升。在当前的多链环境中,用户体验的确存在明显提升空间,但需求的紧迫性可能并非一刀切。以跨链交易为例,当前的主流多链钱包依旧需要用户手动切换网络并支付Gas费用,这种操作要求并未真正解决多链生态的碎片化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链上资金的流动往往趋利性明显,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已知路径或体验优化良好的应用。由于头部应用的马太效应,大量项目已自发投入跨链流程的优化。例如,许多DeFi协议通过内置跨链桥和流动性聚合器,简化了用户的跨链操作,提供更便捷的体验。对于链抽象项目而言,单纯依靠提升用户体验的叙述难以形成足够的竞争壁垒。因此,链抽象的价值更多在于其作为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多链的无缝互操作,现在阶段重新整合链间流动性,在未来为可能的大规模用户迁移和跨链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 ‍流动性整合是当前行业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实现Web2用户向Web3迁移的过程中。增量用户的持续进入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提供更便捷的用户体验,尤其是在多链环境下的资产、交易和支付场景整合方面从Web2到Web3的顺利迁移,就必须降低初期用户所面临的交互门槛。链抽象技术通过统一接口和跨链资源整合,帮助用户减少在多链环境中繁琐的操作步骤,让Web2用户可以无缝进入Web3生态。例如,链抽象可以自动管理多链资产的流动性,简化支付流程并整合不同链上的交易体验,从而解决Web3环境下的碎片化问题。这种流动性整合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Web3的广泛应用和大规模用户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hart Source: OKG Research

可以看出,链抽象的应用场景实际上是在为Web3的真正成熟打下基础。它不仅致力于解决当前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的互操作性问题,还通过跨链资源整合、流动性管理等方式,显著降低了多链环境中的复杂操作。

这些改进推动了Web3生态系统向更开放、互联的方向发展。未来,链抽象有望成为去中心化应用大规模普及的重要支柱,提供高效、无缝的基础设施支持,帮助更多用户轻松进入Web3世界并实现无缝的多链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