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店,每年售出上亿份鸡肉,区块链能满足麦当劳中国的数字化需求吗?

原创
2257 天前
21906
火讯财经

《火讯琅琊榜》经历了前三期的沉淀,本期迎来了纯链圈、顶级阵容的访谈。巨头云集,蓄势待发。


第四期第

朱江、易欢欢×蔡栋



前言

最近链圈币圈被麦当劳刷屏,作为世界零售食品服务业的领先者,麦当劳着实也在区块链界火了一把。

3000家店,每年售出上亿份鸡肉,区块链能满足麦当劳中国的数字化需求吗?

麦当劳已经在哪些场景上应用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呢?巨头们如何布局“区块链+食品溯源”的呢?溯源真的是伪命题吗?

10月19日,火讯琅琊榜第四期第五场,邀请到了麦当劳中国首席数据智能官、前万达网络科技首席架构师蔡栋。他同时也是InfiniVision深见(上海)ABC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总裁,Altius One基金会AIX人工智能云+区块链项目联合创始人,BitAccount创始人。

聊到麦当劳币和区块链的关系,蔡栋坦言:“麦当劳币是物理币,和区块链没关系。”

关于麦当劳的区块链布局和应用场景,他表示:“我们仍然在理解数据和业务,同时在底层区块链上深度研发,要注意的是我们从来就是说“XX+区块链”,而不是“区块链+XX”。比如我们先做ML/AI,(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然后做AI+区块链,即数据、算法、算力都可以上链。适合我们的场景是溯源、LEED认证(环保)、会员、权益等等。”

“对麦当劳来说,供应链的溯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蔡栋说,区块链在供应链物流没有特别好的联盟,不像供应链金融很多尝试。实际上要落地端到端溯源,不是做一两个平台就能解决的。跨多企业的系统,要做到打通,数据全部上到一个系统,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的。

谈到麦当劳的未来,他坦言,未来最重要的布局是深度挖掘场景,企业内部深度数字化,同步布局iABC,建设社区、吸引合作伙伴(尤其是新创公司)和各路人才,提早进化到理想架构。

至于麦当劳探索区块链中遇到了哪些挑战,蔡栋坦言:“麦中和其他大型实体一样,挑战主要是传统架构的升级以支持国内omni-channel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更深入的数字化或者数字化转型。app架构、云战略都是挑战。”

提到未来两年区块链有望在哪些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问题,他也表示,“区块链本身的核心突破是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形的算法/工程突破,我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三者的结合,才是未来两年技术和应用上真正的突破方向。”

同时蔡栋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他表示,目前的稳定币发行机制存在巨大风险,建议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精华摘要

1.麦当劳币是物理币,全世界760万,中国大陆分到100万,和区块链没关系。

2.现在区块链公链账户和权益体系设计是严谨的数学和密码学,对于泛金融有价值的权益几乎没有特别的考虑。倒是ERC721开始试图对卡券建模,不过还是非常初级,同时底层体系也太老旧,没法应用在中、大型场景。

3.对于大流量实体的业务场景,任何基于现有区块链的技术方案都不靠谱,但区块链对很多业务痛点有针对性的潜在契合特性。

4.区块链本身的核心突破是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形的算法/工程突破,我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三者的结合,才是未来两年技术和应用上真正的突破方向。

5.麦中和其他大型实体一样,挑战主要是传统架构的升级以支持国内omni-channel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更深入的数字化或者数字化转型。

6.对麦当劳来说,供应链的溯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溯源的挑战在于巨大的体量、端到端多方数据标准以及各种混合数据来源和格式的整合。

7.所谓的目前的稳定币发行机制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一旦稳定币背后的实体破产倒闭,没法保证人性,只有通过开源软件定义、数学和加密学证明的才更可信。建议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以下是访谈实录

火讯财经主编赵一丹:今晚,我们将迎来的嘉宾是麦当劳中国首席数据智能官、前万达网络科技首席架构师蔡栋!蔡栋先生同时也是InfiniVision深见(上海)ABC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总裁,Altius One基金会AIX人工智能云+区块链项目联合创始人,BitAccount创始人。阁主和嘉宾都到啦,请朱总先开始今晚的访谈吧!


Q1

阁主朱江:好嘞,今天实在太热闹了,各大媒体都来围观,我也很有幸能够采访蔡栋总!记得2016年,当时我们一起推广联盟链,举办了Hyperledger亚太区第一次Hackthon黑客松活动,在蔡总的推动下,在外滩七星级酒店举办了迄今为止逼格最高的区块链极客大赛,在链圈里影响非常广泛,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么第一个问题:您在2016年加入了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担任大数据中心总经理和首席架构师。从那时起便开始了区块链的研究。大家都了解,2016年是国内链圈刚开始形成的一年,早期的技术爱好者纷纷投入区块链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就是在那一年,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在万达期间主要进行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心得体会?后来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加入麦当劳呢?

嘉宾蔡栋是啊是啊,一下子快3年啦!我们的布局很大,这主要是万达商业体量和场景极为庞大,我找张图给大家看看我们的区块链布局和PoC尝试。

阁主朱江:哈哈,很高兴的是,大家都更关注区块链的事。好呀,图文并茂。

嘉宾蔡栋:


阁主朱江:太丰富了,已经有12个方向的布局。

嘉宾蔡栋:不是啊,这是我们实际测试过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真实数据测试。有的成功,有的做下来区块链技术不行。

阁主朱江:那就更厉害了,能不能具体讲讲。分享下心得体会,成功了哪些,哪些不合适。

嘉宾蔡栋:之后大量的PoC都是直接ABBC - AI BigData Blockchain 和Cloud(包括云数据库)一起来解决。这样成功率高得多了。供应链、溯源、票据、发票看上去可以运行了,其实仍然很难真正落地,光光靠后台技术平台仍然不够,远远不够。

阁主朱江:是的,技术提供了可选择性,但是业务还是要有业务策略和政策支持。

嘉宾蔡栋:


其实,PoC案例只是一部分布局,这个slide比较详细的列出了我们做过的事情,第一是标准化,国内国外;第二是社区培训培养人才;第三是具体案例尝试,因为作为这么大体量的实体商业,我们当时有太多的场景适合区块链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和平台来弯道超车。但是单单区块链肯定不够的。例如为了处理物联网数据,我们得先设计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云,而且要开放给生态。


我们有机会从零建设了大数据团队、飞凡科技研究院(区块链、AI和云计算),还有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我们技术人员真正以数据驱动Data Driven、技术驱动Technology Driven为战略建立起业务部门,具体就是2大创新事业部:ToC的数字权益平台和ToB的共享商业平台。但是因为不可抗的外部原因,我们在年初不得不自己寻找投融资,最后是选择了中信资本把飞凡科技研究院及其IP买下来,加上麦当劳以及团队成立了深见iABC实验室(物联网、AI、区块链、云计算)。我同时接管了麦当劳(中国)的战略、IT和大数据部门,加上我原来的海外基金会,这样很少见的,我在业界拥有三位一体的身份,我真心认为这是最好的将创新生产力持续地提供给一个世界五百强公司公司,同时依靠基金会的社区/社群不断地提供创新人才和开源解决方案。【背景是2017年8月8日,中信集团、中信资本和凯雷买下了麦当劳80%的股份】麦当劳中国的品牌、流量和战略合作伙伴(中信体系以及海外麦当劳)是主要的考量,当然还有麦当劳HK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业务环境。

阁主朱江:所以iABC其实是原有万达团队的成员过来的,刚才您谈到的在万达的布局和工作进展,都是目前iABC的团队成果。

嘉宾蔡栋:当时我在万达有近400人,100人大数据,2、30人研究院、还有2大创新事业部(各约150人),其实相当于十几个初创公司。区块链有关的是编制属于研究院,不过他们也参与落地开发,不仅仅是研究。成果是整个虚拟团队的,所以我的演讲标题这几年都是围绕iABC,或者ABBC,因为我们是真的把人才放在一起试图解决最大的挑战。


Q2

阁主朱江:您曾提出:“麦当劳作为世界零售食品服务业的领先者,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3000家餐厅,在中国也有近3000家店,每年要售出上亿份鸡肉产品。以区块链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还难以承载麦当劳如此庞大又复杂的供应体系。但麦当劳从未放弃对区块链的探索”,那么请您介绍目前麦当劳已经在哪些场景上应用区块链和使用了哪些底层技术?

嘉宾蔡栋不容易,真不容易 - 麦当劳的供应链是世界上最大的供应链之一(排名第三我记得),任何基于现有区块链的技术方案都不靠谱但是显然区块链技术对很多业务痛点有针对性的潜在契合特性。我们加入麦当劳有7-8个月了,我们仍然在理解数据和业务,同时在底层区块链上深度研发,要注意的是我们从来就是说“XX+区块链”,而不是“区块链+XX”,这跟很多区块链项目方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先做ML/AI,(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然后做AI+区块链,即数据、算法、算力都可以上链。深见iABC实验室需要解决的是我们中长期的问题,不是短期问题,短期问题是我们麦当劳战略、IT和大数据的挑战,就是传统企业数字化。适合我们的场景是溯源、LEED认证(环保)、会员、权益等等。

阁主朱江:现有区块链技术方案都不靠谱,哈哈,所以你们要配合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再自己研发区块链。

嘉宾蔡栋:其中会员也是,我们有数千万会员(单单8.8一周年活动就有新用户超过一千万且每天继续增加),每天有不同的市场营销和针对性权益,同样没有任何一个先有区块链技术能解决这些基本的账户、权益(数字权益钱包 - 预付款类似ERC20,卡券,即类似ERC721)能够胜任。是的,我们不会为了公链而开发公链(以上还需要解决隐私和跨行业、跨国家的会员和数字钱包/权益),研判了很多开源区块链技术发现没有一个能解决我们的体量,所以自己得设计。

阁主朱江:有了业务需求再去做技术攻坚,这样目的性就更强,更适用业务场景。这其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有哪些突破呢?您说过,账户、支付、权益和社交,将是麦当劳实际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切入点。可否透露下,未来将在这四方面具体如何发力?

嘉宾蔡栋:是,不过深见iABC实验室本来就是解决中长期挑战的。而我们的麦中IT和大数据在解决短期技术问题和中长期企业技术架构,两个团队和合作伙伴这样配合的,也就是我为什么一身几个roles的好处,双模+数据和技术驱动。

阁主朱江:是的,多个Role的好处是能够横向贯穿,打通各种资源,但是同时也对您的要求更高,时间分配也需要统筹安排。

嘉宾蔡栋:麦中和其他大型实体一样,挑战主要是传统架构的升级以支持国内omni-channel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更深入的数字化或者数字化转型。app架构、云战略都是挑战。突破我只能说我们目前有基本的全触达,不能叫突破。不过我们的品牌优势真是不错,28天能获得超过千万级的真实会员(必须到访门店)。是的,我的时间切分的很琐碎,团队架构也基本扁平话,会有很多交叉和虚拟团队,所以这个图代表了我们的战略一直,人才+所有数据


阁主朱江:虽然麦当劳是传统企业,从战略角度短期要解决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是我们很快的看到了麦当劳已经在+区块链领域有了这么大的进展,转型速度也是惊人的。

嘉宾蔡栋账户、支付、权益和社交:主要指的是良好的区块链平台及其外围架构设计应该能满足我们的最核心场景,主要的考量就是上面的scale,我们的体量在互联网里还不最大的。

阁主朱江:关于账户,是DID吗?为什么要做DID,与传统账户管理有何不同?

嘉宾蔡栋:但是因为我们也是流量平台(实体+线上),我们实际可以触达的会远远大于上述数千万级的会员和他们的权益和社交。这倒不一定,可以用类似的DID概念来设计我们的复杂omni-channel来的客户,做大数据的都必须有一个id-mapping-engine,要定位到唯一用户:手机号、微信号、微信oid、支付宝id、其他oAuth、IMEI、email、地址+家庭电话(外卖信息)等等。把一个数据不全,但是极其重要的碎片数据集放到链上本身不是好的practice,但是可以参考DID设计区块链底层账户架构,目前也没有一个区块链架构能够直接处理我刚才说的企业可能得到的不同来源的用户IDs。

阁主朱江:对于toc的业务,账户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就好比银行的核心账户系统,选择可靠的技术来实现是必须的。关于权益,不得不让我们想到Stake,是什么动力让麦当劳这种国际大型MNC企业去主动改变,让利消费者?欢迎提供各种支撑数据。

嘉宾蔡栋:实体商业/电子商务的账户比数字钱包账户复杂得多,刚才多ID是一个大问题,另外怎么保存权益,先做一个staged-wallet(类似ApplePay/微信/支付宝钱包)作为过渡,然后一个权益钱包能够保存并交易,如果有一个通用的其他企业、行业也能用的,那会真正释放“价值”,及那些泛金融的权益,充值、积分、卡券,进而健康读数、上网记录、购买历史等等都可以被隐私保护下储存和确权。现在区块链公链账户和权益体系设计是严谨的数学和密码学,对于泛金融有价值的权益几乎没有特别的考虑。倒是ERC721开始试图对卡券建模,不过还是非常初级,同时底层体系也太老旧,没法应用在中、大型场景。主要还是市场倒逼的吧,哈哈。不过既然我们都是区块链精神的信仰者,如果连我们手上的工作挑战都解决不了,团队没试过前是不愿意放弃的,因为区块链的其他特性对我们太有吸引力了。

阁主朱江:哈哈,倒逼是肯定的,我们作为消费者如何分享到泛金融的权益,真的是实惠了么,这些肯定涉及运营数据,相信蔡总也很难拿到或者统计到。刚才提到1000万的新用户增长,着实让我们觉得+区块链的技术战略,给麦当来带来了业务增长。

嘉宾蔡栋:不是哦,1000万新用户的增长我们连传统架构都难以支撑,数千万的体量没有一个区块链平台能够胜任,任重道远呢。

阁主朱江:您是说这里面并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么?那么跟前段时间发的麦当劳币是什么关系,我有点混淆。

嘉宾蔡栋:餐饮管理才是麦当劳最核心的业务,要保证食品的一致性和美味,让用户享用这是它的核心目标。正因为这些,才使得我们一直有增长,目前不是区块链。不过区块链技术和其他技术对我们持续增长和更多给客户的喜悦绝对用帮助。麦当劳币是物理币,全世界760万,中国大陆分到100万,等到我们提出我们需要增加数字化含量,例如外挂NFC包装等,已经来不及赶在我们的8.8一周年活动。所以这真和区块链没关系。今年是巨无霸50周年纪念,10年才发一套呢。

阁主朱江:了解了,其实前面提到的很多都是基于社交数据和交易数据的大数据应用,跟麦当劳物理币完美错过,不过物理币确实让大家无限遐想,其稀缺性使得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听说当天真有人拿币去买巨无霸。关于社交,在美国分为Security和Utility两种,麦当劳选择了哪种做激励,在中国和海外的发行方式有何异同?麦当劳发行的是物理币,有纪念币的性质,如果不是麦当劳发行,介绍您海外基金会的选择也可以。

嘉宾蔡栋:是哦,5-10%,不过这些回收的MacCoins销毁了,不然通胀了。

阁主朱江:是回收销毁了5-10%么?

嘉宾蔡栋:是的。其他大家都收藏了,或者在咸鱼上买,溢价非常高。大家知道积分的财务模式有两大种,一种是财务拨备的,那就是有底价的,往往能换现金。一种是市场预算,就是市场部决定某一时刻积分能换多少权益。

阁主朱江:所以麦当劳币在内部其实是有成本价的。

嘉宾蔡栋:这两种都应该算utility tokens 只是后者如果你要设计tokenomics 通证模型只能是动态的智能合约。而合约单位非常复杂(会是“巨无霸+中号薯条”),你可以想象复杂度。

阁主朱江:市场部决定跟运营部决定还是有区别的,市场部更看重营销效果,花钱不是事,运营部门更看重财务报表,是这样么?

嘉宾蔡栋:然后积分(单位就是麦当劳积分,而不是充值时候的“麦当劳会员卡余额”元,这里注意其实是CNY稳定币),就能换刚才定义的“巨无霸+中号薯条”智能合约(一般规定起止日期),这个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有更好的模型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市场部和运营部应该是后者产生经营数据反馈前者做决定。

阁主朱江:这个通证模型肯定是你们充分讨论设计的,我们好好消化消化。关于支付,据我了解,市场上有支付公链的目标是减少中间环节,提速降费,做“信用”支付。那么麦当劳在支付方面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嘉宾蔡栋:最底层的支付方式目前整个中国肯定是微信和支付宝占绝大多数市场,所以又回到了现实,即使有不少公链声称能处理强一致性、高并发的支付场景,要改变用户的习惯却难得多。我们主要是做好主流支付手段的易用性,同时考虑内部架构能否用区块链做好底层,这样可以更多得做好对账、数据保存以及未来的场景。

阁主朱江:做好支付的后台助手,并不直接参与支付环节。

嘉宾蔡栋:倒是我说的权益交易、交换(社交)会涉及类似支付的场景,需要区块链支持支付功能,支付清算协会可以多影响。


Q3

阁主朱江:是的,蔡总这么介绍下来,我也就明白了麦当劳跟iABC的关系了,在担任麦当劳(中国)首席数据智能官的同时,您还担任InfiniVision深见(上海)ABC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中信资本和麦当劳投资了上海深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组织其以前的团队在上海成立了深见ABC区块链实验室。用于专门研究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成果显著,请问未来还有哪些布局?

嘉宾蔡栋是的。InfiniVision深见网络科技(iABC实验室)是一家技术驱动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合创始人为原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助理和首席数据官蔡栋和飞凡研究创新中心核心团队,由麦当劳中国和中信资本共同投资,帮助企业面对信息化转型升级遇到的痛点,让企业真正从先进生产力中获益。InfiniVision致力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以及物联网边缘计算技术的创新和整合,力图做到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InfiniVision团队积极拥抱开源文化并将核心算法和架构开源,目前InfiniVision下辖4个实验室,分别为:DeepInsight人工智能实验室 - 团队拥有在计算机视觉、广告推荐、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资深专家,曾在多项Kaggle竞赛中获得金奖,并在MegaFace百万级别人脸识别挑战赛中获得2018年世界第1名,拥有10多项AI技术储备。

DeepFabric 云计算基础架构实验室 - 团队致力于打造Cloud Native的基础架构,在高并发、高可用、高伸缩系统架构方面拥有丰富的一线经验。开发了中国第一个通过Jepsen分布式测试的开源云数据。DeepSource 区块链实验室 - 团队深度参与工信部白皮书和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是超级账本的董事会成员并积极贡献开源社区工作,致力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区块链dApp创新应用开发以及企业基础架构的集成和落地。DeepEdge 物联网边缘计算实验室 - 团队致力于实体商业的数字化改造、以及边缘计算底层研发和在零售、农业等垂直行业的创新综合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我想最重要的布局是深度挖掘场景,企业内部深度数字化,同步布局iABC,建设社区、吸引合作伙伴(尤其是新创公司)和各路人才,提早进化到这种架构:


就是能处理各种传统意义上的大数据、还包括机器人和区块链上的数据(会越来越多),数据的挖掘和上层dApp Store,鼓励不仅不同内部部门、更多的更有趣的app能最终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好、更贴切的服务和产品app提供方。


Q4

朱江:您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属于乐观派。今年5月,您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近两年区块链应用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将越来越多,企业要做好准备。”您认为未来两年区块链有望在哪些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这个市场接下来的格局和趋势会是怎样的?

嘉宾蔡栋:区块链本身的核心突破是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形的算法/工程突破,我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三者的结合,才是未来两年技术和应用上真正的突破方向。例如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现在我们主要是考虑人,但是机器对机器,人和人,人和机器,都会产生共识。现在的社区机器人,主要是做一些很简单的动作。利用物联网将物理世界数字化之后,就特别适合机器人参与,这是一个趋势,现在有些社群也在做,但做的比较简单,做得最不好的一点主是到处发广告,实际上做得好的现在都开始按服务计时了,服务型机器人已经开始大量上市了,但你不能确定他上传的数据的可靠性,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三者结合下越来越紧密。

格局,肯定是会出现各种链,像互联网一样的,甚至可能每个人都是一个链。但是最主要的区块链共识算法,这种核心算法不会超过10个。这里提到了机器人,因为我们不仅在callcenter用了机器人,我们也在研究OA机器人(办公室自动化),这些有趣的场景能够影响到我们数十万的员工,让他们能更多的了解、进而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客户。


Q5

阁主易欢欢:感谢蔡总的精彩分享,下面轮到我来请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今年“区块链+食品溯源”这个应用场景很火:10月9日,IBM中国官方微信显示,其推出区块链食品跟踪网络,零售巨头家乐福参与合作。这一网络即IBM Food Trust,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云网络,可以对食品实现溯源。而阿里、京东、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也都在“区块链+食品溯源”领域纷纷卡位竞争:2017年底,沃尔玛、京东、IBM、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宣布成立中国首个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今年3月3日,京东宣布将推出区块链平台来跟踪海外肉类供应商的牛肉产品进口情况;今年3月,阿里巴巴也进入区块链溯源的队伍,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贸易溯源体系。此外,上市公司北大荒也在3月宣布,“第一批区块链认证大米”已在京东销售。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食品溯源”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嘉宾蔡栋:首先我是Pro溯源的,和很多业界反对意见不一样。不过我们来探讨一下正反两面:第一这些巨头提供了一些平台性的溯源,但是这些是很中心化的,对它们系统本身的信任是要基于用户对它们作为一个中心化实体的信任,这个是跟区块链的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不相符的,但是这些平台本身的设计思路是多中心的,比如说多参与方,多认证机构,更多方数据的上链。(就是说大多数溯源平台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中心化溯源平台 - 有点拗口)价值仍然是数据!但是区块链只能保证数据不可篡改,不能保证数据上链是真实的,除非是数字资产本身。


Q6

阁主易欢欢是的,关于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这就引出我想请教的下一个问题了:“区块链+食品溯源“也面临着一些根本问题:你能保证上传的数据,绝对不会被篡改;但你不能保证,上传的数据是真的,而且链上传输中数据和实物能否准确对应也是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溯源一度被部分人认为是伪命题。这方面你有应对方案吗?目前做了哪些努力?

嘉宾蔡栋同时对上链的商家、厂家来说这会是一次深度的系统集成项目了,可以借机升级换代历史遗留的系统,标准化自己的后台系统,是的,认为是伪命题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其实是对物理和数字世界的混淆判断:物理世界混乱得多,怎么能这样对比有图说明:



物理世界的实体,包括溯源,只有不断深度数字化改造才能进入数字化世界,即使这个数字化世界不是100%的,溯源本身就面临一个悖论,上传时数据当然可以被篡改。但是从我们的实践来说,正因为我们在无限制数字化地逼近物理世界,这已经大大增加了透明度,不仅对最终客户增加了,对相关行业中间行业,比如说供应链金融、物流,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可信度更高的统一的信息存储、访问,和API调用。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规模太大,任何试图数字化我们的物理世界,例如物流成本极高。我们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屋顶的物流分配中心已经高度集约化,但是包装仍然是纸盒。如果要每个安装NFC,因为纸盒没法复用,成本太高。例如步步鸡,每个鸡一个mcu,据说是20元成本,每只买到268,我们一年好几个亿只鸡。但是即使我们只靠条形码,我们能追踪每个批次的运到餐厅的食材,保证溯源。但是速度还不够快,数据收集也不够自动化,所以要继续研究以及和学术届、行业保持沟通。我每隔几个月都去复旦微电子等企业学习最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传感器技术进展以及新产品计划,我们有大型的物流供应链项目在进行,同步的我们在做上述调研和碎片化PoC和落地测试(供应链的复杂度在于不仅你自己要统一标准,怎么甚至能否统一合作伙伴的标准是更大的挑战)。

阁主易欢欢:是的,就这需要依靠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比如麦当劳,去统一标准,建立体系了。


Q7

阁主易欢欢之前你提到过供应链的问题,“传统的供应链有很多问题,就像工厂的自主品牌其实给专业品牌做了很多代工,质量非常好,但自主品牌很难发展,中间有大量批发商,商品要转几道手才到消费者。在这里面,不透明、流通成本高等都是很明显的问题。”食品行业中也存在大量供应链的应用,能否通过溯源解决供应链的金融问题?麦当劳有打算将区块链应用到自己的供应链中吗?

嘉宾蔡栋只能互相影响,不过跟我们合作的系统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例如爱信哲、德勤这种咨询公司肯定希望项目成为明星项目,他们也可以影响其他合作伙伴和业界。区块链在供应链物流没有特别好的联盟,不像供应链金融很多尝试。希望大家一起探讨。

对麦当劳来说,供应链的溯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里的挑战指的如何将数据快速查询到,而不是食品本身的品质,这方面我们非常自信,因为我们有非常高和严厉的标准),实际上要落地端到端溯源,不是做一两个平台就能解决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下麦当劳中国的一个配送中心,提供整个上海、浙江和苏南,这么庞大的一个配送中心,室温的仓库能够在一个短短的五天内一循环,在-18度和-7度,0-4度,冷冻的和冰冻的在两天时间内就要一循环。但是我刚才说了最难做的是,已经比较环保的纸包装,因为现在都是用条形码来做溯源,需要对他进行扫描,这个仍然是比较难自动化,如果做层nfc,这个虽然单个的成本不高,但对于麦当劳这么大的体量来说,增加的成本依然是很巨大的。我们内部正在进行ERP和供应链两套后台系统的升级,其实标准化和数据安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涉及到很多隐私,我们不可能把这些放在别的公司的大平台上。以及跨多企业的系统,要做到打通,数据全部上到一个系统,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供应链金融正因为端到端的数据不管补全,如果能够上链,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以前他们没有的数据,可以大大增加他们贷款的自信和贷款本身的透明度。即连续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的风险评估。



我们当时在万达因为是第一次进入供应链上游,不是万达之前涉及的业务,所以规模较小,能够收集足够多的数据提供给企业征信和商业贷款部门,业务同事对获取的新数据非常认可。


这是我们当时的实际测试 - 而且我们还在继续测试,包括在意大利西西里半岛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测试那里的有机食品的溯源和进口,时间戳 + 地理戳 + 质量戳(物联网传感器+/第三方认证QA质检部门/企业)能够最大化的保证溯源数据的收集的完整性,为后期的验真提供不可篡改的原始记录数据。/数据多了,金融行业用的多的风险控制、撸羊毛检测等算法都用来评估数据的真实性。有些物联网/区块链项目通过授权和认证物联网节点的办法也提高数据准确新的手段,总结一句话就是,要综合采用iABC技术和方案来解决企业最大的挑战。溯源先讲到这里,我可以一直讲下去。


Q8

阁主易欢欢回答的很精彩,需要仔细回味,的确,需要综合物联网、AI、区块链、云计算,共同帮助企业应对挑战,下一个问题:今年9月,中食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中食链总经理范金刚表示,中食链将为农业企业提供区块链溯源、品牌升级、产销对接等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将以区块链分布式多中心的治理思想,将食品产业链相关的生产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销售企业、各类社区以及终端消费者,按照生态节点、行业节点、监督节点等类别集聚在中食链产业联盟中,实现整个食品产业生态体系的“共建、共治、共享”。你怎么评价中食链所做的事?麦当劳跟中食链有合作吗?

嘉宾蔡栋范总是我们的好朋友,很早就在区块链领域耕耘。首先目前国家有溯源的标准部门和做法,在高档的超市里大家应该能发现不少绿色标签。但是目前的标准和实施确实是有严重缺陷的,基于区块链DPoS共识机制的BP, block producer出块者,国内翻译为超级节点的做法,如果引进闭环的正向通证模型激励机制,可以大大改进溯源体系对整个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控制。他们的通证模型我还没来得及研究,跨行业、跨公司的标准化极其难以协调。即使我们的体量已经大到一个mission impossible的地步,我们准备用至少3-5年来改进。如果没有正向的激励机制,例如最终用户性价比提高(因为更有信心)选择更多、生产方营业额、利润增加,整个机制还不如国家层面来推广更有效。


Q9

阁主易欢欢:看来最难的还是标准统一化,协调好跨行业,跨公司的难题,提升性价比,这样才会加速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下一个问题:从9月以来,关于稳定币争议一浪高过一浪。10月15日,USDT遭遇大量恐慌性抛售。USDT背后的发行方Tether公司也被媒体爆出千疮百孔:操纵币价、审计不透明、与Bitfinex实为一家公司、和Nobe Bank交情颇深、Nobe Bank或破产、Bitfinex缺乏足够的兑付能力.....你认为USDT完全崩盘的可能性有多大?你觉得接下来谁将可能取代USDT?稳定币对未来金融规则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嘉宾蔡栋我们现在关注的是我们供应链系统升级、了解系统的体量(因为实在太大、太复杂、要求太高,连分析清楚架构、数据流、参与方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但是目测我们的体量没有一家区块链技术能解决,所以我们还在自研公链。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是没有监管发的,也是市场需求产生的,所以USDT得到了这么大的应用,但是它不透明,中心化的特色越来越可疑,随着新的稳定币的出现,终于触发了大量的抛售,但实际上大家还是离不开USDT,所以最近它的价格又回来了,但是就像金融风暴一样,风暴不是一夜间来的,我们早就提醒过各位,所谓的目前的稳定币发行机制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一但稳定币背后的实体破产倒闭,没法保证人性,只有通过开源软件定义、数学和加密学证明的才更可信,但是现在已经有几十种稳定币了,我们认为,这个也和区块链一样,会有大量的稳定币存在。数字货币超额抵押的稳定币靠谱点(但是类似基于bancor的算法仍然不能保证稳定,因为突发供需会导致大的波动),但是币价跌时,对抵押的人不利,他没发抛售止损。类似央行的靠调整supply/demand的稳定币最不靠谱。其他还有各种靠算法,还有我本人比较倾向的物理抵押(例如黄金)+数字货币混合稳定币都会存在。我们的建议,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刚才说了没有一家能够说是一直稳定的,就是机制不同,一个是1:1的抵押,他的成本谁来承担;如果是通过算法,仍然会导致市场流动性,在巨额交易的时候产生大变动。另外通过供需模拟央行的你凭什么信任它的决策机制。新的稳定币会不断推出,像基于日元,澳元等,还有结合黄金的,还有混合的,大量出现的稳定币。这个取代的事情还没有定论。但是金融世界待多了,什么都是可能,自己要对自己的头寸风险有备份方案或者分散。


Q10

阁主易欢欢:好的,关于稳定币的讨论也很多了,是信任算法,还是信任中心化的机构,在新的区块链虚拟世界,总之在探索,就是好事,就是对传统金融的进化。下一个问题:最近STO(证券型通证发行)横空出世,占据了各大头条的眼球。很火。10月13日,美国电商巨头Overstock旗下区块链平台tZERO完成了它的STO,这也代表着以太坊公有主网上第一例完成的STO案例。你认为STO的来袭将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STO将取代ICO吗?它有哪些风险?

嘉宾蔡栋对我们来说,如果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认可的稳定币得到重用,且有区块链保证审计监管透明性,会大大加快人民币数字化、电子化的落地时间表。其实预付款问题就是个很现实的需要数字稳定币抵押的场景,你付了押金会员的美发店如果跑路了,你的充值(预付款)就会损失,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国家报备和统一账户,完全的行政手段+数字货币法币稳定比就能避免这些问题。tZERO首发STO,是因为Overstock已经有金融牌照,就是已经被监管。所以减低了它的发行STO门槛。我认识的很多古典投资人一方面在观望加密货币市场,其实目前对他们来说成本降低了很多。我认识的一些大的已经涉及加密货币投资的具有古典投资人背景的,就是在布局(用法币投资现有的区块链公司换取tokens和股权),同时等待SEC等美国的监管机构正式批复STO的合法合规性,因为现在观察来看,美国那边最先会允许STO的发行。但是昨天我还在和朋友(@威廉居士(已满)  和洪院长)探讨,他们认为监管的成本高于STO的好处。这点我不认,最早的一批肯定成本高的,但是数据都上链了,应付合规监管机构的成本会越来越低,会有专业公司来做这件事情,最后直接给个API给监管机构自己去读就是了。STO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证券的定价,还是老问题,你的资产、估值是怎么定价的。如果都是数字货币就简单多了。

阁主易欢欢:同意,怎么估值依然是关键,STO也无法绕开资本市场的本质,好,感谢蔡总今天精彩的分享,值得仔细回味,我的访谈完毕。

火讯财经主编赵一丹:

另外,火讯琅琊榜第四期要非常感谢网易科技、凤凰新闻、和讯、链得得、火星财经、核财经、金色财经、Blockchain No.1、bianews、链路财经、陀螺财经、布洛克科技、区块网、金牛财经、维特财经、币头条、一本区块链、烯财经、杭链财经、区块链财经圈、零度财经、巨链财经、牛吧发、牛金财经、韭菜之家、币小白的特约支持!也感谢Bitwin和ZOS的战略支持!


蔡栋,麦当劳(中国)首席数据智能官、前万达网络科技首席架构师,蔡栋先生(Charles)同时也是InfiniVision深见(上海)ABC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总裁,Altius One基金会AIX人工智能云+区块链项目联合创始人,BitAccount创始人。


本文内容来源火讯琅琊榜总群,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